《愛.子》這部片子,蠻難說好看不好看的,因為它很吃個人經歷,有類似的經歷(某個深愛的家人變了,卻一直無法談原因,無法了解他/她,怎麼用力幫忙似乎都無法有助益,又無法放手)可能會有許多聯想,但電影的路線又很悲傷無奈,可能不會很希望把自己的狀況做這樣的連結。而沒有類似經歷的觀眾,能理解多少…會不會很難想像,這也是個變數。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演員表現相當棒。
電影就圍繞在幾個角色上,休傑克曼〔Hugh Jackman〕演的父親,和前妻、現任妻子、與前妻生的孩子、與現任妻子生的孩子之間打轉。多半是人物之間的對話互動,所以非常靠演技,要在對話中展現出各種情緒。相對的,也需要能看這些的觀眾,無法同理或是需要各種事件發生的觀眾可能就不太適合。
其實《愛.子》要講的內容是非常真實的,相信也有些父母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本來的寶貝孩子,到了某個年齡就變了一個人似的,也不願說出在煩什麼在氣什麼,卻總是在那個很不正面的狀態,父母處心積慮想幫忙,但不同世代,甚至不同人本來就很難知道對方需要什麼…
甚至不見得是子女,其他的家人或愛人,也可能因為某些事變了,有了憂鬱症,如果你是那個很愛他/她又很想盡一份心力的人,或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可能就會在《愛.子》中看到很多熟悉的橋段。但殘酷的是,如電影中而的一句話,光靠愛是不夠的。有時,是對方想要的東西根本不存在,或者對方自己不願走出死胡同,有時,對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搞的,有時,是因為雙方差異太大你也無法體會理解,不論如何,有心想幫忙並不等於有能力可以幫忙,盡心盡力也不等於做的事一定多少有正面效果(搞不好還有反效果)。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傷害,我們的舉動難免會傷到別人,不見得是有意的,畢竟人與人的關係就是相連的,但我們要為這樣的事情愧疚到什麼程度、負責到什麼程度?
這並不是個很讓人開心的題材,雖然電影中是有呈現出父母的愛,卻也看到了更多的無奈,看完的感覺是沉重的。
撇開題材,電影本身拍的如何?步調是很慢的,很需要觀眾耐心,並慢慢去體會角色心境。因為演員太出色,一些有衝突的或內心戲的橋段,是相當吸睛,且很有感染力,只是說整部片子幾乎都是這樣的,對我來說是有點過度製造悲情了,沒有太多的變化,就是這樣的調調靠演員的精采表演一路到結束。
所以它並不是一部很「容易看」的電影,肯定不是看娛樂的,也有些娛樂片會講親子或選悲傷題材,但不是像《愛.子》這樣很需要自己人生經歷連結才能夠投入,沒有經歷或不太思考這類的事情一樣是可以看得懂,可是就不會很有興趣看這樣的東西兩個小時,就算是常見的親情,也不是拍成那麼大眾化的電影。它是從舞台劇改編來的電影,我自己覺得「電影化」的程度還不太夠,還少了些電影的吸引力。
如果喜歡休傑克曼是可以好好欣賞他在這部片子的糾結演出,很棒。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比較像客串,只出現一小段,和休傑克曼對戲多的還是前妻蘿拉鄧〔Laura Dern〕和妻子凡妮莎寇比〔Vanessa Kirby〕。若不是要看演員表現的話,我會覺得電影是有些不錯的內容,但強調的重點和呈現的方式,會讓目標族群不會很大,真的要確定一下,若這樣的糾結是你會想好好去感受的情緒,才會比較適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