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 星期一

去年國人外匯投資 親美棄中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1/17 第55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去年國人外匯投資 親美棄中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人外匯投資湧現「親美棄中」風潮,中央銀行昨(16)日公布,去年12月,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下滑至人民幣1,952.05億元,全年大減人民幣366.55億元,減幅高達15.8%,為歷年最大紀錄。

國銀在2013年2月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上路初期,因人民幣具雙率雙升題材,一度吸引民眾蜂擁搶進,資料顯示,2014年當年,國銀人民幣存款暴增人民幣1,196億元;不過,這股熱潮很快退燒,到了2015年,人民幣存款年增金額已縮減至人民幣159億元。

自2018年以來,人民幣存款餘額連五年縮水,存款規模也從逾人民幣3,200億元高峰,縮減到去年12月的人民幣1,952億元;去年全年減幅達15.8%,為開辦以來最大。

央行官員分析,去年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使美元雙率雙升,吸引投資人轉投美元懷抱;相較下,中國大陸受到疫情衝擊、景氣明顯下滑,人民幣匯率也低迷不振,導致投資人興趣缺缺。

央行官員表示,國銀人民幣存款業務開辦已經十年,算是很成熟的業務了,去年存款餘額減幅較大,主要是過去這一年,人民幣不論是利率或是匯率,都未比美元等幣別更具優勢,民眾對人民幣就沒那麼熱中。

央行昨天公布,去年12月,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失守人民幣2,000億元大關、減至人民幣1,952.05億元,連五月下滑,並為2014年以來的九年新低,月減人民幣78.17億元。

其中,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為人民幣1,665.23億元,月減人民幣58.66億元。央行外匯局副局長洪櫻芬表示,DBU減少有三個原因,第一是電子大廠將人民幣投資所得、貨款收入轉換成新台幣使用;第二是有基金公司匯出人民幣款項,以投資國外的人民幣證券;第三是公司使用人民幣存款支付進口貨款。

洪櫻芬指出,去年12月的DBU,不論個人或法人,人民幣存款均減少。

在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部分,央行指出,去年12月人民幣存款為人民幣286.82億元,月減人民幣19.51億元,減少主因有二,包括有製造業廠商對外的融資貸款,以及匯出人民幣款項調度資金。

延伸閱讀》

人民幣盤中升破6.7元

 
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審查 遙遙無期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保署在農曆年前陸續將重大開發案環評「清倉」,不過真正燙手山芋何時處理仍是未知數,目前審查中的環評案,爭議最大的基隆協和電廠改建計畫,由於新任基隆市長謝國樑選前曾簽署承諾書,持反對態度,為此案平添變數,環評何時通過,至今仍遙遙無期。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主要是將協和電廠既有四部燃油機組拆除,改建兩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下的燃氣複循環機組,並填海造陸興建四接;然而環保團體擔憂珊瑚礁生態遭受衝擊,向環委喊話退回此案,並發起地方「護海公投」,拒絕填海造地。

九合一選舉前,護海公投發起團隊「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就已向五位基隆市長候選人發出承諾書,要求承諾當選後拒絕四接填海造陸,謝國樑選前簽署,對此案態度明確。

未來四接不僅環評恐再掀波瀾,也可能遭到地方公投挑戰,中央、地方恐因能源轉型再度交火。

台電推動協和電廠四接案,從最一開始須填海造地29.25公頃,到2.0版縮減到剩18.6公頃,最新方案則縮減至14.5公頃,強調朝最精簡用地規畫,並可迴避電廠外側潛堤區珊瑚。

台電先前也表示,協和電廠在北部地區具有供電平衡與電網穩定的任務,有其必要性及急迫性。

 
農曆年前無薪假升溫 多697人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農曆年前無薪假情勢回升。勞動部昨(16)日發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有2,153家、14,196人實施無薪假,較上一期增加136家、697人,其中製造業增加174人、旅行社增加352人,勞動部表示,多為小型業者接續實施。

製造業無薪假上期才回降,減少近1,800人,但這一期就回升。製造業目前有253家、4,613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加18家、174人,儘管年關將近,將放長達十天的連假,但仍有業者因訂單減少還是趕在農曆年前實施了無薪假。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這期有一些工具機業、機械零組件業、自行車零組件等中小型廠商通報實施無薪假,規模最多為60人。

黃維琛表示,製造業比較會受國際因素影響,這期人數雖有上升,但增加不大,都是多為續簽,大致沒有出現往壞的方向發展的明顯變化。

製造業四大業中,金屬機電業有2,423人、資訊電子業有764人、化學工業有610人、民生工業有816人實施無薪假。

 
旅遊潮爆發 刷卡額飆高
記者廖珮君、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後邊境大解封、國人刷卡赴海外旅遊潮回來了。受惠國內外旅遊潮大爆發、耶誕節和百貨周年慶等促銷,使2022年12月單月刷卡額近3,337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累計2022年全年刷近3.5兆元,同步締造歷史新高,且單月和全年累計刷卡額年增率都超過一成。

據金管會數據顯示,國人刷卡額是在2014年突破2兆元,隨後僅花了五年時間,在2019年就衝破3兆元關卡,但隨即因疫情爆發,近四年都在3兆元左右盤旋,隨疫後海外消費、旅遊復甦,市場看好2024~2025年可望再挑戰下一個兆元大關。

銀行主管說,隨電子支付場域增加(背後綁信用卡)、刷卡通路和繳稅費管道也增加,加上最關鍵的通膨高漲,三大利多都催生國人刷卡額,預估2023年刷卡額可望成長到3.8兆元,最快2024年就有機會衝破4兆元。

各銀行昨(16)日公告2022年12月刷卡數字,國人12月刷卡額3,336.7億元,年增13%,累計2022全年刷3兆4,902億元,年增12.3%。

若以前五大發卡行來看,12月國泰世華銀刷576億元,累計2022年全年國泰世華銀刷卡額達5,800億元,拿下全年刷卡王,年增15%;中信銀12月刷549億元,累計全年刷5,775億元,年增20%則是前五大發卡行之冠。

國泰世華銀和中信銀纏鬥是在2022年7月,當月中信銀憑藉刷卡繳稅大戶、單月刷卡額飆上860億元的信用卡史上新高,搶下刷卡王,隨後國泰世華銀歷經五個月奮戰,才保住全年刷卡王寶座。

玉山銀2022年12月刷卡額446.4億元居老三,累計全年刷4,825.1億元,北富銀12月352.5億元,連兩個月氣走台新銀拿下老四地位,累計全年刷3,500.8億元雖仍略低於台新銀的3,824.7億元,但年增13%雙位數成長則高於台新銀。

不過,2023年8月國泰世華銀最強量販卡Costco卡,將拱手讓給北富銀,市場預期2023年國泰世華銀恐是坐最後一任的刷卡王寶座,最快2024年前三大排名,將是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及北富銀,北富銀坐三望二,而玉山銀恐將被擠出前三大、居就老四。

唯一最大變數是,2024年底玉山銀與家樂福聯名合約到期後,家樂福將花落誰家,一旦家樂福由國泰世華銀拿下,國泰世華銀與中信銀誰能穩坐刷卡王龍頭,仍有得拚。

 
刷卡金額 今年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33家信用卡發卡機構昨(16)日公布信用卡財務業務資訊,去年全年合計3兆4,901億元、年增12.3%,外界好奇,今(2023)年有機會持續前述雙位數的強勁成長動能嗎?

大型民營銀行信用卡高階主管昨日表示,從該行今年1月前半個月,簽帳金額也是年增逾兩成研判,今年有望維持去年12.3%的成長動能、甚至更高。

該名主管指出,今年才開始沒多久,市場變數太多,要準確預測全年成長並不容易,不過,按他從事這行業數十年的心得,目前看來,四個因素都讓今年的信用卡刷卡,金額欲小不易。

首先是通膨因素,通膨推升民生物價,同樣吃一餐,以前200元,現在220元,就連茶葉蛋都從7元漲到10元,民生物價常常就是漲了之後就回不去了,連帶讓刷卡金額走高。

其次為隨著民法修改成年定義,今年起18歲以上就可申請信用卡,不必等到20歲,我國18到20歲人口約44萬人,估計會有發卡同業想要開拓這方面的客群。

第三是各家銀行對信用卡的經營愈來愈積極,行銷活動增加下,估計對促刷會有刺激作用。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中信銀開拓「非現金」市場的成功做法,料將帶動同業跟進。

 
國泰世華、中信 發卡量破表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到2023年8月國泰世華銀Costco卡將易主,及中信銀退出國旅卡,兩大發卡行趕在2022年12月底啟動換卡潮,前者卡友將收到國泰世華銀cube卡,後者則一次性換發中信銀商旅鈦金卡,使兩大行新發卡量大爆發。

國泰世華銀2022年12月單月新發卡達86萬7,523張,中信銀單月新發卡也達22萬2,441張,新發卡量都創該行史上最大量,就算扣除單月停卡數,國泰世華銀12月淨發卡數也高達81.9萬張、中信銀則是18.6萬張。

銀行主管說,國泰世華銀確定與Costco分手,但因Costco會員數達250萬卡,國泰世華銀趕在去年底提前換發,先發一張cube卡給持卡人,導致當月新發卡量近87萬張。

中信銀則因退出國旅市場,手上有20多萬國旅卡也趕在去年底,一次轉換成中信銀商旅鈦金卡。2023年國旅卡僅玉山銀、聯邦銀和兆豐銀得標,中信銀未續約。

 
普發現金2版本付委 今明審查
記者鄭□、林銘翰、劉宛琳、歐陽良聯合報
立法院會朝野黨團協商後決議,攸關普發現金的行政院版「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版草案,兩版本都通過付委,今、明兩天在聯席委員會審查;此外,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預計在周四院會表決後三讀。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說,感謝在野黨團的支持,雖然大家彼此有很多分歧,衝突也在所難免,但終究還是可以達成共識。

不過,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批,執政黨把發現金當敗選「止痛藥」、「特效藥」,內閣改組之際,行政院長蘇貞昌動作頻頻,不僅搶先宣布普發現金,還核定高鐵延伸屏東修改路線、拍板捷運汐東線等,一連串操作形同「撒幣救官位」,呼籲蘇比照二○一八年「賴清德模式」,總預算案通過後宣布總辭。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規範超徵稅收中的三千八百億元,用於普發現金、挹注健保基金、擴大公共運輸補貼等九類範圍。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昨在協商時原主張,三千八百億元特別預算中,包括一千億元的加強社會韌性等項目不宜空白授權;國民黨團版本僅發現金,應逕付二讀,盡速完成立法。但柯建銘認為,「一個法案怎麼可以這樣拆?不要自己設計自己爽」,直接否決。

朝野黨團協商後,同意將政院版及國民黨團版草案,併案交付經濟等五個委員會聯席審查,並不提出復議。至於總預算案,在周四院會處理,及進行保留部分的提案表決,並完成三讀。周四院會也一併表決「公務人員任用法」修正草案的保留條文,並完成三讀。

 
桃機旅客回流 年衝2,000萬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民航局長兼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林國顯昨(16)日表示,疫情趨緩,出入境旅客明顯增多,去年春節期間桃園國際機場一天有300架次,但旅客量僅2,000人,本月14日一天有314架客機,進出旅客達7.3萬人次,已達疫情前的54%,航空業可以這麼快提供旅客服務,就是因為業者在疫情期間保留了元氣,今年桃園機場將朝年旅客量2,000萬的目標前進。

此外,桃園國際機場內23家業者營運因新冠疫情造成重創,為讓辛苦撐過近三年疫情衝擊的業者能繼續經營,並使機場內商業設施可正常為旅客提供服務,桃園機場公司將與機場內店家代表協商達成的共識,呈報交通部,近日已獲核定,待桃機公司董事會同意,即可正式與業者討論延約和降低權利金事宜。

民航局昨日舉行76周年局慶暨「金翔獎」頒獎典禮,林國顯致詞時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桃園機場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大幅下降,僅剩2.38%,去年10月13日國境開放後,旅客逐漸增加,去年12月載客量已回到疫情前的51%,但全年約533萬人次,僅為疫情前4,869萬人次的11%。

他認為,航空業曾歷經SARS、金融風暴、恐攻、油價上漲等磨難,但疫情前十年,每年都以7%以上的幅度成長,所以要爭取紓困補貼航空業,去年全年載客量雖然仍少,但這兩周已達疫情前40%至50%,顯示如果沒為業者保留元氣,國境開放後業者根本沒有辦法這麼快就能提供旅客服務。

林國顯指出,過去各機場都相當忙碌,很難抽出空檔進行機場和跑道維修,但危機就是轉機,這三年疫情期間,民航局、桃機公司加緊進行各機場跑道和機場航廈的維修與擴建,強化各機場的軟硬體設施,如桃機第三航廈已正式動工,桃園和高雄機場跑道都完成翻修。

 
國際財經要聞
IMF示警 地緣經濟分裂恐挫傷全球GDP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的研究中表示,國際合作和商業往來減少,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萎縮,尤其衝擊低收入國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IMF在15日發表的這份報告列出幾種正在逆轉全球經濟整合的政府政策方式,例如對貿易、移民和跨境資金流動實施限制。報告的作者群把這樣的過程稱為「地緣經濟分裂」,並且警告長期而言,這會導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減損多達7%。

IMF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技術分享也受到限制,一些經濟體GDP長期面臨的損失可能達8%至12%,主要是低收入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這可能會使過去數十年來經濟全球化的成果逆轉,IMF表示,經濟全球化原先持續讓開發中國家的貧窮減少,並且為先進國家的低收入消費者帶來較低物價。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可能正處於從20世紀下半穩定提升整合情況逆轉的邊緣。雖然分裂可能為一些特定國家帶來策略上的優勢,但整體而言可能涉及龐大的經濟成本。」

IMF表示,這些成本可能包含「進口成本上揚、分散化的市場、取得技術和擁有技術與非技術勞工的管道減少、最終減少生產力,導致生活水準降低」。

IMF的結論是,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貿易關係進一步承壓,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淺幅度而且不平均的復甦、英國脫歐,以及持續的美中貿易戰都已對貿易關係構成考驗。

IMF表示,在新冠疫情高峰期,多國透過出口禁令限制醫療物資和食品出口,這些禁令占貿易限制措施的約90%。此外,烏克蘭戰爭和西方對俄羅斯、白俄羅斯實施制裁措施,導致能源和農產品市場嚴重混亂。

報告說,美國、歐盟和中國大陸最近都採取促進本地高科技生產的措施,企業也在轉移供應鏈,目標將風險降至最低,「產業回流」、「近岸外包」和「在岸外包」等關鍵詞更頻繁地出現在企業的財報會議和財報中。然而,這種貿易分散化的趨勢可能會減少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機會,減緩減少貧窮的速度。此外,勞動力跨境流動的障礙不斷增加,也可能減緩創新和技術傳播的速度。經濟分裂還可能限制國際投資的選擇,進而阻礙發展。

IMF建議確保在全球公共事務和公平競爭方面的貿易合作、保護最脆弱的人群,同時建議透過所謂的「護欄」(guardrails)維持最低合作,確保關鍵物資和服務的流動。

 
市場樂觀看待中國重開邊境 歐股收盤小漲
倫敦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通膨問題緩解及中國解除嚴格防疫重開邊境之際,全球市場樂觀情緒增強,各國股市今天大多上漲,英、德、法國收盤皆小幅揚升。

倫敦FTSE 100指數小漲16.00點或0.20%,收7860.07點。

法蘭克福DAX指數上揚47.52點或0.31%,收15134.04點。

巴黎CAC 40指數上漲19.81點或0.28%,收7043.31點。

 
中資收購英半導體公司 恐遭遇變數
集微網集微網

集微網消息 總部位於劍橋的半導體公司Flusso被中國實體收購一事可能會萌生變數。

根據國外媒體The register的最新報導,英國保守黨代表兼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艾麗西亞·卡恩斯(Kearns)議員已寫信給英國商務大臣Grant Shapps,呼籲英國政府對於該收購案進行審查。

去年8月,流量傳感器技術開發商Flusso宣佈已被一家「公司和全球私募股權基金」聯合收購,不過沒有公佈收購方的名稱。

但該公司註冊文件顯示,Shanghai Sierchi Enterprise Management Partnership於2022年8月11日獲得了Flusso 100%的股權。

為此,Kearns致函負責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對收購沒有根據英國《國家安全和投資法》(NSIA)的條款進行審查表示關切。

英國《國家安全和投資法》(NSIA)於2022年1月4日正式生效,該法律標誌著英國首次引入了獨立的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而在該法律生效後短短10個多月的時間內,就有3起交易因受該法案影響而被BEIS否決,收購方全部為中資企業。

BEIS於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6日發佈了一條命令,要求某中資企業旗下荷蘭半導體公司限期出售其收購的英國最大芯片製造商Newport Wafer Fab(現已更名)至少86%股權(事實上否決了該中資企業於2021年收購Newport Wafer Fab 86%股權這一交易),就是依據了該法案。

 
WEF登場 聚焦五大議題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世界經濟論壇(WEF)16日在瑞士達沃斯登場,與會商界領袖討論的議題不脫地緣政治所造成的經濟風險,有人把焦點放在商品和市場,像是俄烏戰爭之後的能源穩定,或者美國圍堵大陸發展尖端科技;有人關切地緣政治的風險,尤其是台海可能爆發的衝突。

彭博資訊歸納,WEF今年可能討論的五大焦點,包括能源武器化、半導體、台海形勢、友岸外包和美元霸權。

在能源武器化方面,能源處於經濟戰的中心,一方是美國和其盟國,另一方是俄羅斯。雙方都設法將能源當做武器。俄國總統普亭表示 ,俄羅斯不會出售石油給參與美國在內G7集團對俄油實施價格上限的任何國家,目前的上限為每桶60美元。

另外一個重點議題是半導體爭奪戰;半導體已成為全球經濟必爭的戰場。過去一年,拜登政府動用出口管制在內各項措施,阻止中國大陸購置或生產最先進的晶片;同時也啟動520億美元的補貼方案支持國內發展晶片業並重建晶圓製造的能力。北京方面也斥資發展自己的半導體業,只是尖端技術不容易複製,若受限更多,北京可能發動報復。

另外,台海局勢也受到關注;美歐擔心台灣將是下一個由冷戰轉為熱戰的戰場。美國總統拜登已承諾,台灣一旦遭到入侵,將派兵協防。台灣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台積電的所在地。光是大陸進行封鎖,就可能引發巨大的骨牌效應。

第四個重點議題是友岸外包和補貼;各國政府漸漸願意運用自己的經濟實力作為治國之道,並認為戰略物資只有盟國才值得信賴,即所謂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第五個討論焦點是美元的霸權地位面臨考驗;愈來愈多國家正設法以美元以外的方式做生意,因為他們發現美國正拿自己的貨幣當做推動外交政策的工具。

 
美元指數 面臨100大關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隨著市場押注美國聯準會(Fed)即將減緩升息步調,投資人紛紛大舉賣出美元,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DXY指數16日盤中跌至七個月低點,報101.77,延續上周貶勢,面臨100整數關卡保衛戰。

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出現逾兩年半以來首次下滑,美國通膨預期下降,促使投資人拋售這個最終的避險資產(美元)。

全球所有主要貨幣兌美元均告上揚,中國大陸景氣回升,提振風險敏感貨幣的需求。澳幣兌美元16日盤中升破0.7美元,為去年8月以來首見;印尼盾上漲逾1%,韓元漲0.8%;離岸人民幣升至去年7月以來最強。歐元盤中對美元升值0.23%,報1歐元兌1.08565美元。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香港策略師班奈特說:「2023年剛滿兩周,而2022年大買美元的交易,如今轉為總經面最熱門的做空交易。」除了Fed之外,「我們也受中國大陸比預期時程提前結束動態清零政策所推動」。

美元走勢近幾個月急劇逆轉,從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到高盛等基金紛紛預測Fed不久就會節制緊縮步調。市場預料,聯邦基金利率將在4.94%見頂,低於本月稍早預估的5%以上。

美元走貶之際,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槓桿操作的資金做空日圓的部位降至2021年2月來最低水準,他們也減少做空澳幣的押注,轉而做多紐元。

澳洲國民銀行雪梨策略師卡崔爾表示:「美元面臨壓力,反映市場對Fed 即將暫停升息的信心增強。」由於風險信心改善,人民幣走強對澳幣等大宗商品相關貨幣同樣重要。

隨著美國出現通膨開始降溫跡象,投資人現在押注Fed可能已接近升息周期的尾聲,且利率不會升到像之前擔心的那麼高。

華僑銀行分析師指出:「確認物價壓力降溫後,人們預期CPI將在未來數月進一步下降。通膨降溫趨勢成形,將強化人們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2月決策會議後可能再次縮減升息步調的預期,甚至為提前暫停或鴿派轉向鋪路做準備。」

 
1%富人 拿走逾6成新增財富
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國際扶貧組織「樂施會」十六日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表示,疫情期間全球富豪仍囊括大多數新增財富,十幾億勞工卻不敵通膨而愈來愈窮,應透過富豪稅和其他政策,讓億萬富豪人數在二○三○年前減少一半,實現一個更平等的世界。

全球政治領袖、企業執行長和名人出席的WEF十六日展開,為期一周。路透報導,商界領袖參加人數歷來最多。樂施會在WEF發布「頂級富豪持續存在」報告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新增約廿六兆美元財富,其中百分之六十三被全球最富裕的百分之一人口拿走,剩下的百分之卅七才由其他百分之九十九人口分享。

樂施會表示,自二○二○年以來,億萬富豪資產每天增加廿七億美元(約台幣八一七億元),與此同時,通貨膨脹速度卻比全球至少十七億名勞工的薪資成長還快。目前世界出現極度富裕和極度貧窮人口同時增加情況,是數十年來首見。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導致生活費用暴漲,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又造成糧食和能源價格飆升,而富人卻在這些危機中因各國政府降息等因素,變得更有錢,糧食和能源企業去年獲利也翻了一倍多。

報告表示,億萬富豪資產在過去十年間倍增,最富裕的百分之一人口賺取的財富是底端百分之五十階層的七十四倍。

樂施會呼籲調整稅率,以漸進方式重新分配財富、減少極端不平等,「全球應針對最富裕的百分之一階層增稅、實施其他打擊億萬富豪的政策,以在二○三○年之前將億萬富豪的資產和人數減半為目標」,這類措施將讓億萬富豪的財產和人數減至二○一二年的水準。

樂施會表示,「最終目標應是更進一步,消滅所有億萬富豪,以更公平、更合理地分配全球財富」,為遏止在危機中牟取暴利的行為,應對股息課徵更多稅,並課徵「一次性團結」財富稅及暴利稅。

 
要聞
三外銀 去年在台砍21分行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銀大砍實體分行據點,去(2022)年一整年各家銀行總計裁減25處分行,其中又以三家在台灣有經營消費金融業務的外銀狂砍21家不手軟。總計目前國內銀行營業據點只剩3,384處,為2002年以來新低。

渣打銀行砍掉12家、星展銀行收到五家、□豐台灣有四家,去年三家外銀裁減分行各自有理由。

「外銀凡事講求效率,對於分行評估向來比本國銀行更果斷直覺,數位化時代來臨,很多金融業務線上即可完成,外銀的客戶又多半數位化程度較高,當分行效益下降時,外銀裁撤分行的動作自然比本國銀行更快狠準」,一位來自外銀,目前任職某本國銀行的高層說。

去年收掉五家分行的星展銀行,目前仍有29處分行,今年8月12日星展將正式合併台灣花旗消費金融業務,屆時花旗45家分行也將改掛星展銀行招牌;由於星展銀行致力推動數位化,早在2019年就就做了一項突破性的決定,全面移除在台各分行ATM,花旗分行改掛星展招牌之後,據悉,目前花旗66台ATM也將移除。

 
中信銀總座 楊銘祥升任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信金控(2891)昨(16)日公告,核心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會昨日決議,中信銀行總經理由執行副總楊銘祥升任,將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生效,楊銘祥仍將兼任中信銀法人金融暨國際事業執行長。

1962年次、現年61歲的楊銘祥,獅子座、高雄市人,文化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出國深造,取得美國國際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碩士學位,返台後進入荷蘭銀行(澳盛銀行前身)服務,從法人金融業務專員做起,一路做到荷銀高雄分行經理。

楊銘祥2002年追隨中信銀行原任總經理陳佳文的腳步,從荷銀跳槽到中信銀,從中信銀台南企業組經理做起,歷經中信銀環球金融處處長、東北亞區法金事業總管理處總處長兼上海分行行長、大陸事業處處長等職,在同事眼中被視為是陳佳文的接班人,本次出線並不意外。

楊銘祥為人正直敦厚,一件小事看得出他的人格特質。十幾年前本國銀行競相到大陸設立分行,各家比業績、比媒體鎂光燈,有行長為了凸顯自身,老是餵媒體資料,凸顯自家優勢、數落他家不是,楊銘祥面對一開始處於落後的業績,即便私下與媒體閒聊,總說是身為上海分行行長的他該自我檢討。

十餘年過去,誠信正直之人出頭了,猶如他喜歡跑的馬拉松,路遙知馬力、日久見實力,在楊銘祥及老長官陳佳文領航下,中信銀行變大變強,持續坐穩台灣最好、最大、最國際化的銀行,可以期待。

 
中碳、台塑河靜鋼鐵終止合資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中碳昨(16)日公告,該公司與台塑河靜鋼鐵的合作關係將有變化,原先中碳與台塑河靜鋼鐵合資的「台塑河靜中碳(開曼)公司」將終止合資關係,並辦理解散清算,此清算案已經台塑河靜中碳(開曼)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

據了解,中碳原先與台塑河靜開曼公司簽署三方合約,合資成立「台塑河靜中碳(開曼)公司」,規劃由台塑河靜鋼鐵興業提供原料,以利中碳將台灣的營運模式輸出至越南,但因涉及到開曼實質經濟法案,以及越南的競爭法案等問題,因此中碳董事會決議,雙方不再合資。

台塑河靜鋼鐵同意,未來五年每年給予中碳以比照其他客戶交易條件,取得輕油對外總銷售量50%的跟價權,雙方也正式從合資關係,降級為商業合作的夥伴。

中碳公告,中碳與台塑河靜開曼公司、台塑河靜鋼鐵興業在2015年9月30日簽訂合作協議書的三方合約,因原先合作協議內容條件因故已無法進行,已在2021年8月4日簽暫緩合作協議書。

 
百貨業混戰 新勢力崛起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後百貨業大混戰,業者間各擁優勢。遠東百貨去年營收550億元,加上集團內遠東SOGO營收480億元,超過千億元,成為去年百貨王,未來兩岸都有新店舖開幕,有望穩坐台灣百貨王之位。日本三井是在台擴張速度最快,短短六年內北中南都插旗;東森集團則是實體通路的新勢力。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樂觀看待今年景氣與百貨業前景,「今年應該可以續創新高」。遠東集團也極展店,大巨蛋「遠東SOGO CITY」預計2024年開幕,除放大營收,更劍指信義區百貨;中國大陸重慶隆鑫購物中心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幕,將是SOGO在大陸市場全新出發的大店,預期將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日本三井不動產在台六年內開出三家OUTLET,去年零售營收174億元,未來三年將於北中南開五個商場,是在台擴張最快的零售集團;而在台首家大型區域型購物中心「LaLaport」今(17)日在台中開幕,包括日本超人氣連鎖大型超市「LOPIA」海外首店選,還有日本母嬰用品專門店「阿卡將本舖」將開台中首店,將吸引消費者嘗鮮。

東森購物董事長王令麟跨入電商事業,但一直未放棄實體店舖。去年他宣布與全家結盟,讓東森四款自有產品上架全家店鋪,等於從虛擬再走向實體。接著東森購物打造複合型商場「東森廣場」日前在中和總部開幕,除打造全台首家與寵物店結合的全家便利商店,還有動物醫院,並引進八家餐飲品牌,今年還將有高端美容品牌「Regal club & SPA」及東森房屋進駐,象徵東森經營線下商場第一步。

不過,也有百貨陸續退場,北市信義區Neo19商場今年元旦退出商圈。誠品信義店因房東統一收回建物,信義店營業至今年12月合約結束為止;新光三越五年前收掉新竹店,桃園大有店將於今年2月底結束營業。

 
彰化風場航道禁漁 違法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2021年4月公告彰化風場航道處分,其中附件條款「彰化風場航道航行指南」規定彰化風場航道禁漁、禁航及強制報到,引發201位漁民不滿提起訴願,認為規範彼此矛盾,侵害漁民權益,漁民昨(16)日收到行政院訴願決定,關於禁漁處分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要求交通部另為適法處分;但禁航沒有違反規定。

彰化外海是全台重要離岸風電風場,行政院訴願會認定彰化風場航道禁漁違法,是全台首例,備受矚目。交通部航港局表示,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做成訴願決定,部分撤銷彰化風場航道航行指南禁止漁業行為,航港局予以尊重;航港局2022年12月27日召開航道航行安全小組會議,後續航行指南將依據國際海上避碰規則所規定各項責任與義務予以修正,兼顧航行安全、風電發展與漁業權益。

農委會漁業署表示,配合國家能源政策發展,漁業署立場為離岸風電應與漁業共存共榮,尊重行政院訴願決定。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律師黃馨雯表示,這次的訴願決定是給政府一個警鐘,能源轉型固然重要,但政策推行應該遵守法治國原則,不該以全然犧牲漁民權益為代價;但可惜的是,訴願委員在言詞辯論時就質疑「禁航規定」明確性不足,「禁航規定」卻沒有在撤銷範圍,況且無法航行,如何捕魚?這部分會再和漁民討論是否再提訴訟。

漁環中心研究員吳斐竣表示,訴願結果凸顯離岸風電推動過程中,缺乏實質的利害關係人議合,受離岸風場影響最大的捕撈漁民,知情權與參與權嚴重不足。航港局與部分區漁會進行內部會議後便做決定,航行指南生效後才又成立「風場航道航行安全推動小組」作為溝通協調平台,實仍無法解決「禁航規定」對漁民作業產生的嚴重干擾;主管機關所謂「共存共榮」只是空談。

 
散裝船運價 估春節後回神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農曆春節近、大宗拉貨轉淡,導致波羅的海乾散裝綜合指數(BDI)近日跌破千點關卡,昨(16)日報價維持在平盤的946點,而海岬型指數(BCI)則呈現小漲12點,收1,311點。

2023年開春受到華人農曆年接近,散裝船市場傳統淡季比原預期更淡,巴西長航線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各類訂船買盤偏少,各種船型的交投轉淡。國內大型航商慧洋-KY(2637)、裕民認為,低迷市況到2月大陸開工後就有機會反彈。

慧洋-KY董事長藍俊昇分析,散裝航運主要載運都是零零散散的貨品,例如鐵礦砂、水泥、煤炭、殼物等,BDI運價跌破千點是短期性的現象,IMO新的環保政策,船舶效能指數(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兩大碳排環保新規已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缺船效應即將顯現,運價有望在春節後開始漲。

藍俊昇進一步分析,2022年第4季又受到大陸清零、爛尾樓等影響,壓抑鐵礦砂等需求,再加上每年的元月都是散裝航運的傳統淡季,雖然大陸解封經濟復甦引擎,要等到農曆年後才會重啟需求,大陸鐵礦砂、煤礦需求加速回補,將支撐海岬型船日租價格。

裕民表示,大陸是散裝船需求最大的市場,其中有三分之一鋼材用於房地產、基礎建設,2023年等待解封後經濟與基建政策推出,大陸的鋼鐵、製造、房地產復甦,官方有望更積極的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將是鐵礦砂需求上升的重要訊號;另外,巴西、澳洲等地今年氣候溫和,供應量也會比較充足,隨著市場的變化,散裝船的運價可望提前回溫。

國內其餘的散裝船業者也指出,2023年散裝船新船加入數量較貨櫃輪少,整體表現比貨櫃輪來的平穩,兩大碳排海洋環保新規上路,散裝船老舊船舶多,拆解速度加快,只要原物料需求出籠,散裝船的缺船情況就會出現,運價將跟著同步向上推升。

BDI指數16日維持平盤的946點,BDI指數繼續落在2020年6月以來的新低點;其中最大型的海岬型運費指數(BCI)小漲12點,收1,311點;其平均日租金為每艘10,770美元,巴拿馬極限型運費指數平均日租金為每艘9,618美元。

延伸閱讀》

美系外資逆勢看好貨櫃輪 喊買長榮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