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聯合報社論/小草集結難證柯文哲清白,卻凸顯司法荒唐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9/16 第579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只見火星人,不許見素珠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小草集結難證柯文哲清白,卻凸顯司法荒唐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理事會決策面臨重重挑戰
民意論壇 學童沒鮮奶 媒宣費再多也枉然
生生平板 一學期用2次
海豹部隊援台3可能任務
與99%日人無關…誰決定日本首相?
廉價碳費 拖累綠色競爭力
SRF疑慮多 勿成漂綠代名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錢坑藏在帳單裡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只見火星人,不許見素珠
黑白集/聯合報
高雄這兩年力推演唱會經濟,甫落幕的西洋流行天王「火星人」開唱吸引十萬人朝聖,但絢爛燈光與一時人潮,卻照不亮暗淡的南高雄。十多年前,高雄一度流傳「素珠(售租)搬來高雄」的冷笑話,形容市況蕭條;現在南高雄許多要道也長期掛起「售租」大型廣告,高市環保局卻以「有礙觀瞻」為由,要求限期拆除,難怪市長陳其邁被嘲諷解決不了南高雄的沒落,就解決售租布條。

陳其邁將演唱會經濟當成行銷利器,許多國際搖滾天團落腳高雄,表面看似風光,實際上卻是以免場租、門票不抽成,且傾盡市府資源、動員大批公務員所撐出的榮景。市府宣稱天團開唱帶來的外溢效果,遠超過場租及門票抽成收入,問題是,陳其邁從來沒有告訴大家的是,這背後所付出的社會代價以及受惠的市民究竟有多少。

而火星人開唱期間,世運主場館卻被各地蜂擁而來的歌迷發現諸多缺失,包括排隊數小時進入搖滾區的籃球場毫無遮蔭、跑道龜裂、座位上方遮棚漏水。世運主場館原可藉由場租及門票收入作為運營維護經費,結果市府裝凱子免費大放送,主場館的軟硬體卻無力修繕。

高雄發展南北失衡,陳其邁無力解決,只能要求「素珠」搬走。從拆除售租布條到落漆的世運主場館,不過一再印證邁式表面治理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小草集結難證柯文哲清白,卻凸顯司法荒唐
社論/聯合報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遭羈押,重創柯文哲和民眾黨標榜的清廉形象。不過,八日為聲援柯文哲的「集結!為台灣的司法正義站出來」晚會,卻有上萬「小草」參加;民眾黨隨後展開全台開講,力挺柯文哲捍衛清白,痛批賴清德總統是獨裁新威權,賴政府是新黨國主義,甚至揚言立院新會期將凍結總統府預算。

雖然柯文哲是否有罪,仍須交由司法審判,小草的聲援,亦或有政治支持成分;但顯然也因為司法操作太過,才讓整起事件從司法議題變成政治議題。除了民進黨比檢方還急切為司法辯白外,諸多原應是偵查不公開的訊息,都成了親綠媒體與政論節目談資,每天由特定媒體或媒體人釋出不利於柯文哲的「案情內容」;黨檢媒一體,很難讓人相信背後沒有政治操作。

類似操作並非首例,手法更不是只有透過特定媒體釋出特定訊息而已。最令人印象深刻者,莫過於二○一七年台北地檢署重啟對早已偵結的「三中案」調查。當時北檢在與馬政府有宿怨的檢察長邢泰釗帶領下,發動大量人力、物力重新偵辦此案,並於次年起訴了前總統馬英九等六人。一時間「馬英九將被關」,成了熱議話題。

該案的司法操作,堪稱黨檢媒一體的經典。北檢先是以不成比例的人力投入調查;接著,除了調查案件主體,也藉由查案對反對黨諸多內部運作進行鋪天蓋地的「反宣傳」。而後檢辯交手過程中,北檢還屢屢以充滿情緒化文字反擊被告和律師的自清,大打口水戰。最後則釋出案件相關訊息給特定媒體,包括筆錄、蒐證光碟內容等,鉅細靡遺,令人匪夷所思。

最荒謬的是,如此全面追殺,一審判決結果,六名被告有五人被判無罪,包括馬英九。而馬英九提告邢泰釗等人洩密,不僅邢泰釗親自簽結,無任何人被起訴,偵辦此案的檢察官也一一高升,邢泰釗更是三級跳一躍成為檢察總長。如此「不當起訴卻升官」的誘因,怎不讓檢調努力「政治辦案」?

此次北檢偵辦京華城案,領軍的檢察長王俊力,不但「恰好」剛卸任調查局長,早前擔任桃園地檢署檢察長時,更簽結鄭文燦貪瀆案。王俊力還曾是邢泰釗擔任高雄地檢署檢察長時的雄檢發言人,被認為是「邢泰釗的親軍」。歷來諸多政治大案都由北檢發動,王俊力被任命為北檢檢察長,當然不無「超前部署」的用意。

雖然柯文哲有無圖利涉貪,尚在調查,但偵辦過程不合常理情事頻傳,當然引發外界質疑。民進黨和北檢齊聲要外界給司法獨立辦案的空間,但扼殺司法獨立辦案空間的,恰恰是民進黨和司法本身。

原本經假帳風波、選舉補助款濫用及京華城案後,民眾黨支持度、好感度和信任度「三降」;但在司法飽受質疑情況下,民眾黨反而藉此再度凝聚黨內團結,支持者高聲抗議司法不公,站出來的小草大大超過預估。雖說抗議人數多寡,無法證明柯文哲清白與否,卻足以說明司法荒唐不受信任。

民進黨一貫宣稱並未干涉司法,從陳宗彥、鄭文燦、林宜瑾等案,似也說明司法並非「藍綠白有別」;但這些民進黨人涉貪案件,只能說「貪腐不限黨派」,從辦案力道來看,卻很難說「毫無差別待遇」。尤其蔡政府時期的疫苗、超思、綠能等諸多弊案,不是草草結案,就是一拖再拖,也未見有任何黨政高層被究辦。檢調是否雙標,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但司法檢調如果繼續甘為執政者打手,小草的集結將只是民意反撲的開始,不是結束。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理事會決策面臨重重挑戰
社論/經濟日報

在經歷「限貸令之亂」後,央行19日理事會的決策受到社會矚目。面對「新青安專案」對國內房價衝擊的餘波盪漾,央行是否會採取進一步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今年前八個月年增率2.32%,仍高於社會慣常標記2%的警戒值,央行是否因此加大緊縮力度,或至少維持目前的政策利率水準?

賴政府在「限貸令之亂」對央行下「指導棋」,添增社會對其獨立性疑慮,央行後續該如何做,似乎也得在這次理事會作出定奪。在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可能宣布調降利率,央行剛好隨後召開理事會,理事們是否會作出調整貨幣政策的決定亦為大眾所關切。

目前社會臆測此次央行理事會的決策重點仍放在房市;無論額外的房貸信用管制,再次調升存款準備率,或是升息都是可能的選項。不過,觀諸央行6月理事會報告,其中雖強調「適時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內容」,但這次會議若擴大調降全面或特定地區自然人的第二戶房貸成數,究竟還能抑制多少房價其實是存疑的。畢竟,只要房價有飆漲空間,投機客便蜂擁而至,第二戶房貸的成數限制只是排除少數散戶罷了。

至於使用「大砲打小鳥」策略,包括調升存款準備率,甚至是政策利率,亦非抑制房價上漲良策。這些政策涉及貨幣供給緊縮,宜用於調降市場整體資金融通,並不能有效調節特定房貸市場的信用。央行若再推出類似作法,應是考慮國際金融情勢,而國內房地產信用限縮只是附帶影響。

我們從過去政府打炒房的經驗早已學習到,除非央行貨幣政策導致經濟硬著陸,其抑制房地產投機的效果其實有限。這次房地產出現投機現象,應歸諸財政部持續「新青安專案」的點火;今年3月央行因電費上漲,預防性調升政策利率半碼,財政部隨之加碼補貼專案即是一例。財政部長雖是央行理事,但財政部與央行對房地產市場狀況的認知顯有極大差異。

在銀行法72-2條房貸信用比例上限未放寬前提下,央行推出信用管制措施,基本上只是成就財政部的房貸分配政策;亦即,政府決定「誰」能取得公股行庫的優惠房貸。財政部激出新買家,結果必然造成房價飆漲。如今既然央行信用管制無法有效壓抑房價,就宜改從風險管控出發,重視各銀行的「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的貸後管理,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

至於央行最近屢屢討論的物價,其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化;新增的碳費至少要漲到2030年,電費未來也可能再上漲。就像70年代能源危機,央行短期需求導向的利率政策無法妥適處理供給面造成的物價上漲。央行因此宜轉向較能掌握的核心物價指數,並進一步評估綠色經濟對物價的衝擊。幸好今年第2季起,主計總處統計每月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皆低於2%,央行政策可控範圍內的物價漸趨於穩定。

這次央行理事會該關注的是美國調降利率的決策。美國利率變化主導國際資金流動,衝擊新台幣匯率與金融市場穩定。匯率升貶影響國內物價,改變廠商貿易條件,甚至影響台灣產業的平衡發展。若美歐等國皆調降利率,台灣將因利差問題引發匯率波動。觀察央行自2018年起的匯率管理,波動平均值雖較彭總裁時代低,但最近兩年的波動度卻明顯升高。面對世界金融關係改變之際,央行宜將政策焦點置於新台幣與國際貨幣的關係。

綜上所述,央行這次理事會除關心房地產投機問題外,更應重視國際利率改變對台灣金融市場的影響。由於美國公布利率決策與央行理事會的開會時間差距有限,央行宜對FOMC的可能決定,預先訂出不同的回應方案。畢竟,小國在世界資金市場只能是價格接受者,而當前維護新台幣匯率穩定才是央行的首要工作。

   
民意論壇
學童沒鮮奶 媒宣費再多也枉然
鐘重發/退休教師(彰縣北斗)/聯合報
說好開學後讓學童喝鮮奶,怎麼開學都已經兩周了,學童還是沒有喝到鮮奶,叫學校和老師如何跟小學生們交代?

七月初農業部與教育部就釋出國小學童開學後每周喝兩次鮮奶的訊息,經過兩個月的規畫作業,如今學童喝鮮奶的問題仍無法解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農業部與教育部規畫與執行能力根本不及格。一個對兩部會都能加分的好政策,因政策執行延遲,讓兩部會顏面無光,實在對不起一百多萬小學童們。如果在九月底前學童還是喝不到鮮奶,相關人員年終考績全打丙等應該也是剛好而已。

農業部明年編列一點四億元「中央政府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教育部也編了一點三億元,分別高居中央媒宣費用的第三及第五名。但兩部會連自己開出的政策支票都無法兌現,真不知編列這麼多媒宣費用要做什麼?純粹是編一四五○的費用嗎?

讓學童喝鮮奶真的有那麼難嗎?問題癥結在哪裡?為何兩部會不開誠布公?或許在學者專家、銷售行家、學校行政等集思廣益下,找到迎刃而解的好方法;至少也可以讓學童、家長、老師、學校及社會關心人士知道困難點,進而體諒。

當學生、家長、老師、學校想了解政策實施情況卻什麼都不能知道,兩部會遭責難是當然的事。難道是要兩部會挨罵時,動用宣導費辯護嗎?兩部會如此的效能,又編列如此高的宣導費,真的讓人很難認同。

   
生生平板 一學期用2次
林品辰/小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我是小六生,日前看到聯合報報導「生生有平板」,偏鄉學校開機率偏低的問題,事實上,不只偏鄉學校開機率低,即使我就讀台北市的國小,也不是每堂課都是生生有平板。政策口號雖然很響亮,出發點也很好,但真正效果有多少?我有三點觀察想提出來討論:

一、許多學校雖然盡量執行政府政策,但老師也不會讓我們每節課都使用平板上課。我就讀的國小,只有像英文等少數課堂才會使用平板,而且每個學期才使用一、二次,雖然生生有平板,但不是「課課有平板」。

二、報導中有提到專家意見,可能連偏鄉老師都不太會操作3C產品,何況是要運用在課堂上;3C產品的重點是教學互動,老師也要有一定的課程設計能力,才能發揮教學效果。

三、真實課堂上,許多同學一拿到平板就開始連線上網、看YT影片,並沒有按照老師的指令去操作,平板雖然很炫,卻可能分散同學注意力而無法專心上課,甚至回家還想繼續玩遊戲。

我的結論是,使用平板上課看起來很方便,課堂中卻有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我認為讀書還是要靠真實的課本和筆記,一筆一筆扎實地去練習,3C產品只是輔助工具,千萬不可以本末倒置。

   
海豹部隊援台3可能任務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聯合報
英國金融時報十一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二○一一年突襲擊斃凱達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的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海豹部隊」第六小隊,近一年多來在維吉尼亞州祕密受訓,以因應中國大陸可能侵台。

海豹部隊第六小隊也就是「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發展組」。是在一九七九年伊朗人質危機時執行「鷹爪計畫」失敗後,美國海軍有感於需要一支能全天候執行反恐及特定任務的部隊而成立的。該報導說,此一密訓凸顯美國逐步強化嚇阻,以使北京在侵台前三思,並加緊準備應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共軍發動攻擊或侵台。但是海豹部隊第六小隊屬特種作戰,例如二○一一年突襲擊斃賓拉丹等,說是可以嚇阻北京侵台意圖,必有其特殊的規畫與作為。

海豹部隊第六小隊是美海軍人質救援及反恐的主要兵力,絕不是指派在海灘上一線拿步槍阻擋共軍登陸的傳統部隊。其角色有如美國陸軍的三角洲部隊並與之齊名。因此該小隊的活動高度敏感,任務也屬高度機密。

美國國防部對此僅表示,美軍已為廣泛的突發狀況做好準備和訓練。我國防部對此沒有評論,表示國軍會與友盟國家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安全穩定。

雖然五角大廈已派更多常備的特種部隊來台協訓國軍,若說該小隊正規畫可能的台灣相關任務,那也不足為奇。但絕不是正規作戰,也不會投入「全面作戰」(Total War)。

該報導說,習近平已下令,共軍在二○二七年前應有能力以武力奪取台灣,為此共軍正加快現代化。然而,隨著恐怖組織對美國的威脅漸弱,特種部隊已轉而成為美軍與美國情報界加強聚焦針對大陸的生力軍。

我們或可揣測,若海豹部隊第六小隊的主要任務是人質救援及反恐,在中共侵台的想定中,其可能出動執行的任務包括:

一、撤僑:有鑑於美軍在一九七五從美國在西貢的駐越南大使館倉皇撤僑的前例,派出已在維吉尼亞州密訓一年多的海豹部隊第六小隊,應可順利達成任務,安全撤出AIT所有人員及美僑。

二、撤出台灣高級官員:回顧美軍在韓戰、越戰等過往歷史中,都可看到不少先例。

三、破壞重要設施:為免某些重要設施(在此不便明講)在中共侵台後落入中共之手,進而強化中共在某方面能掌握全球經濟命脈的實力,可能會派海豹部隊第六小隊先行破壞。也唯有此項作為才能嚇阻北京在侵台前三思。

英國金融時報描述,近一年多來,海豹部隊第六小隊在維吉尼亞州祕密受訓,該小隊將被指派進行美軍最機敏及最艱困任務,已就台海衝突進行規畫和訓練一年多。其最機敏及最艱困任務,除了上述三項想定與假設之外,還會有哪些可能呢?

   
與99%日人無關…誰決定日本首相?
陳永峰/智庫東亞政經塾塾長、京都/聯合報
日本的執政黨自民黨正在選總裁(黨主席),預定九月廿七日選出,最快在十月初通過眾、參兩院的投票,讓自民黨新總裁成為新首相。不過選舉氣氛很冷,走在東京街頭的筆者,感覺不出一絲絲像台灣選總統的「大選」的氣氛,因為九成九以上的日本國民無法參加這場國家領導人的選舉。

只有一種時候,日本人才會「感覺到」自己選出了首相,那就是眾院改選大變天,國會出現明顯新多數,然後既存的多數黨領袖順利成為首相的時候。諷刺的是,這在戰後日本政治史上只出現過一次。也就是說,日本選民幾乎決定不了日本的首相。

這次也一樣。決定日本首相(事實上是三年任期的自民黨總裁)的票只有三六七個自民黨國會議員加上同數(三六七)的黨員黨友票。第一輪投票沒有候選人過半數的話,則由第一輪投票的前兩名進行第二輪投票。第二輪投票的國會議員票依然是一人一票(三六七票),黨員黨友票則剩下一自治體一票(四十七票);所以,在九名候選人登記競選的情況下,因為登記參選至少需要廿名議員的連署,議員票已然分散,第一輪幾乎不可能有任何人過半數,第二輪投票勢在必行。

既然非得投到第二輪不可,那麼也意味著「比較」接近民意的第一輪黨員黨友票的意義遭無限弱化。也就是說,歸根究柢,決定自民黨總裁─日本首相的人,仍然是永田町的住民(國會議員)而非日本國民。這是戰後日本民主主義以及政黨政治明顯的破綻,我們不用多費唇舌,總有一天日本人非得尋求包括「修憲」(例如實質意義的首相直選)在內的解決之道不可,否則難以永續。

故事必須從八月十四日說起。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提前」宣布九月底黨總裁任期屆滿之後,不再競選連任。在此之前,大家只知道岸田有可能不連任總裁,但是沒人料到宣布得這麼早。包括長期的首相熱門人選石破茂(已報名參選)都還帶團在台灣訪問,完全沒料到八月十四日就會出現歷史轉折。另外,自民黨右派也對岸田在「終戰」七十九周年的前一天發表退位聲明感到不滿,認為模糊了每年預定於八月十五日舉行的終戰紀念儀式,以及對於戰爭中戰歿的軍人、家屬和國民缺乏敬意。無論如何,岸田的政治決定,使得日本政治至少得出現一個半月以上的空白期。

岸田的政治決定,讓群雄群雌紛紛表態參與逐鹿。首先,由於岸田提前表態退出,使得身處內閣之中的現任大臣以及核心黨職(幹事長等)們,不用背負挑戰現任長官(首相、總裁)的道德風險,容易參選;這包括了現任官房長官林芳正、外務大臣上川陽子、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數位大臣河野太郎、黨幹事長茂木敏充。另外,岸田主導的有名無實的「派閥解體」也藉機發酵,標榜「無派閥」的新世代選項小林鷹之(四十九歲)和小泉進次郎(四十三歲)也強勢參戰。

史無前例的九人大混戰,看來混沌,卻異常清晰。石破茂如果沒有辦法在第一輪就結束比賽的話,第二輪勝出的可能性極微;因此石破茂之外,進入第二輪的人就是下一任的自民黨總裁,同時也將是日本首相。這個人已經呼之欲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廉價碳費 拖累綠色競爭力
林雨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 �/聯合報
環境部九日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們初步建議將起徵價區間訂為每公噸三百至五百元,並建議每兩年調升一次費率,期望在二○三○年可以達到每公噸一二○○至一八○○元。優惠費率的具體數字則於下次審議會再作討論。部分產業協會對此表示擔憂,認為費率過高,將增加營運成本,並指出台灣的碳費水準高於日本。

然而事實上,台灣的碳費制度因設有優惠費率,再加上最終指定目標相較於原先草案已有放寬,讓多數企業能夠「看得到、吃得到」。換言之,大部分企業最終適用的碳費費率將是較為寬鬆的優惠費率B。再者,高碳洩漏風險企業還享有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的折扣。若優惠費率如彭部長所宣稱僅為百元上下,這些企業實際上只需繳交廿元的碳費,遠低於日本的碳價水準。即便依一般費率三百至五百元計算,高碳洩漏風險企業的實際碳費也僅需繳交六十至一百元。因此,雖然企業宣稱費率過高,但實際負擔遠比現在宣稱的數字來得低。

一些企業以「日韓碳價較低」為由反對碳費,然而台灣的碳費相較中日韓等鄰國起步已相對緩慢,原訂於二○二四年上路,如今又延緩一年。企業因此避免了承擔過去數年的排碳成本。同時,各國也都在制定更嚴格的碳定價,如中國全國碳市場預計今年納入水泥、鋼鐵、電解鋁,綜合價格收盤價也於今年突破一百元人民幣。韓國也於今年開始制定第四階段,欲重新整頓運作不善的排放交易體系並提升碳價,足見各國的碳價趨勢只會不減反增並擴大覆蓋範圍。

若台灣碳費費率偏低,將無法釋放足夠的價格訊號來驅動企業減碳,這不僅會削弱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還可能錯失將危機化為轉機的契機。尤其在二○二六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正式實施後,企業將不得不向歐盟繳交碳關稅,若台灣碳費費率過低,並不利於將資金留在國內做本地減碳技術的投資之用。此外,有愈來愈多國家也計畫實施碳關稅,台灣碳價需要與國際接軌,方能將相關資金留在國內,促進本地減碳。

碳定價作為遏止和減輕溫室氣體汙染、推動投資的重要政策工具,受到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重視。碳價高階委員會建議,二○三○年碳價必須達到每噸六十三至一二七美元,才有機會將升溫控制在不超過攝氏二度的目標。丹麥、加拿大、荷蘭等國已宣示二○三○碳價將超過一百美元,新加坡也規畫碳價將在二○三○年提升至卅七至八十美元。若現階段起徵價過低,未來企業將面臨更急劇的碳價上漲壓力。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團隊今年針對台灣碳定價的研究也指出,台灣的優惠措施導致台灣實質碳價落後於其他國家,預計在二○二六年開始產生明顯差距,將對台灣產業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更重要的是,工總跟商總代表埋怨碳費將增加其經營成本時,卻未意識到過往由於油電價格補貼,其事實上享有排一噸碳高達台幣一千元以上的補貼。當前每一噸新增的排碳量,都會加劇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外部成本相當於每噸五七○○元以上。碳費的課徵只是矯正這歷史性不公平的第一步。不應一方面高喊ESG,另一方面卻抵抗合理碳費的推動。經濟部也不應再保護這些排碳巨嬰,拖累台灣綠色競爭力。

   
SRF疑慮多 勿成漂綠代名詞
蕭宏榮/台灣環保文教基金會秘書長/聯合報
針對近期桃園市轄管的SRF建廠爭議,就技術面而言,是將垃圾中的高熱值部分經過分選、處理後製成燃料棒,以供電廠或工業窯爐燃燒以產生能源。這種技術看似創新且環保,但實際上不過是傳統垃圾焚化技術的「異化變種」,輔以加裝發電相關設備,用以回收垃圾燃燒時所釋放的能量。

然而,這樣的技術應用並非如推廣者所宣稱的那樣乾淨環保,能有效解決垃圾處理和能源短缺問題,卻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環境保護與健康隱患。鑑於台灣焚化爐設置過程複雜且嚴格,必須符合各種環保法規,並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甚且,這些評估尚包括空氣汙染、水汙染防治,以及焚燒後的飛灰和底渣處理。因此焚化爐的設置和運營往往面臨嚴峻挑戰。而以「綠能發電」名義推廣SRF技術,卻能夠避開嚴格的法規監管,並導引公眾對其環保形象的認可。

嚴格來說這種做法無異就是「漂綠」手段,利用誤導性的環保宣傳手法掩蓋SRF技術的實際風險。之前,蔡政府在罔顧漸進廢核、以核養綠的多數主流民意,仍執意廢除核能發電、尋找所謂新的能源解決方案背景下,該技術因看似能同時解決垃圾產生和能源需求,迅即成為政府政策推廣的焦點,甚至還成為其子弟兵鄭文燦的政績。然而,這樣的推廣忽視了SRF在實際應用中的多重問題。

首先,是燃料的「熱值問題」。有效的燃燒過程需要燃料具備一定熱值,方能保證有足夠熱能以進行發電。以煤炭為例,熱值較低的泥炭或褐煤難以有效燃燒,因而市場價值較低。台灣現有SRF的燃料熱值與煤炭相比,仍明顯不足支撐高效發電需求。

此外,即使某些紡織類塑膠製品的熱值看似足夠,唯這些塑膠大多可以「回收再利用」,製成SRF反而不具經濟和環保效益。更嚴重的是,如果SRF中含有氯化物等有害化學物質,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出「世紀之毒」的戴奧辛,這是一種對人體健康極具威脅且會致癌的毒性物質。因此,SRF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不僅未如其宣傳般的環保,若無法妥善處理上述「外掛有害物質」,反而可能增加公共健康和環境汙染風險。

再進一步來說,SRF燃燒後產生的灰渣問題,亦不容忽視。根據環境部規定,SRF的灰渣可被歸類為燃煤飛灰、燃煤底灰、混燒煤灰或一般性飛灰,並視作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然而,這些灰渣多來自廢棄物燃燒,且其成分複雜不明,可能含有相關重金屬及戴奧辛;因此,這些灰渣仍應按照「焚化爐灰渣」而視為「有害廢棄物處理」,而非一般的普通煤灰,以免進一步造成環境汙染。

準此,SRF短期內看似提供了一種解決垃圾處理和能源供應的「美麗新世界」雙重方案,唯從長期的環保與公共健康角度來看,仍存在諸多問題。政府推廣SRF仍應充分考慮其潛在的環境與健康風險,並嚴格地制定環保標準與法規。唯有如此,SRF才能真正成為解決能源與垃圾問題的可行方案,而非僅是短期利益與漂綠的代名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錢坑藏在帳單裡
趙坤茂/聯合報
日前在紐約一家小農超市購物,返回住處後發現帳單上多出一項自己並未購買的黃龍果,彼時超市已經打烊,只好暫時放下。

隔日一早,前往超市櫃檯說明緣由後,櫃員二話不說,直接問「現金或信用卡」?於是將手機行動支付臨機一靠,就順利完成退款作業。既來之,則安之,在超市順手又採買一些物品,深深體會做生意「和氣生財」的奧妙。

如今,愈來愈多的帳單數位化,消費者往往連消費明細都沒瞧一眼就結帳。若事後也沒核對,錯誤的品項、單價及數量,可能就讓錢財白白被坑了。況且一旦發現有誤,退貨退款的程序有時易如反掌,有時卻也難如登天。

近日讀到一則國外報導,有人在英國連鎖超市網站採買,由於購物平台的電腦系統出包,使得兩顆合計五毛的萊姆檸檬,居然計價約四百英鎊。她上網申請退款,卻收到系統的罐頭回覆「您的不滿意讓我們深表遺憾,但我們無法核准您的退款。」後來,歷經數小時的通話後,店家才同意在兩天內退款。這起「萊姆門」事件原因未明,推測可能肇因於系統內部的訂價系統出包,使得萊姆的價格被其他編碼衝突的物件價格所覆蓋。

這段期間,還有其他購物者也因撿貨者在打包網路訂單時,輸入錯誤代碼,使得一顆兩毛五的萊姆,變成了天價費用。更慘的是,他的銀行帳戶因而透支,可說是雪上加霜。另有一名受害者表示,線上購物系統誤列她訂購數百公斤的萊姆,使得她被收取幾百英鎊的費用。她事先已注意到這項錯誤,並給客服打電話,確認銀行只批准原價的小額費用,但最後還是被大額扣款,只得事後申訴,耐心等待退款。

退款程序百百款,人人或許都曾有過難忘的交手經驗吧。不知大家收到信用卡帳單時,是否會仔細核對呢?筆者以往總是瞄了一眼就翻頁,相當粗線條。有次,閒來無事端詳一下帳單,發現出國期間的開銷明細上,怎會冒出一筆近千美元的不明消費。查詢該扣款店家的網站,發現竟是一家空殼旅遊公司。

雖然該款項在一個多月前已被信用卡銀行收取,但經舉證反映後,很幸運在幾星期後就順利拿到退款。後來得知當時度假旅店的訂房系統遭駭客侵入,所有住客的信用卡資料都外流,導致這起盜刷事件。

還有一次,同一筆餐飲消費竟被扣款兩次,向信用卡銀行反映後,告知必須透過店家刷退。趕緊抽空過去店家反映,進門後沒跟櫃檯先生囉嗦,直接請他找店長來。待告知情況後,店長說他必須請示,只見他轉頭向剛剛那位櫃檯先生請教,這才知道櫃檯先生是該地區店家的上級督導。

督導說:「我們不僅要刷退,而且還要補償客人一份等值餐飲。」沒想到自己因禍得福,也從這家餐廳的過路客變成老顧客,再次見證做生意「和氣生財」的奧妙。(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全美校園相繼禁用智慧手機 加州跟進
州長紐森周二呼籲,就加州校內使用智慧手機制定全州禁令,加入愈來愈多全國性作為,藉限制使用裝置,抑制網路霸凌跟課堂分心。紐森說,他將在今年夏季跟州議員合作,在全國人口最多的加州,大幅限制學校上課期間的手機使用。在他發出指示幾個小時前,全美第二大學區、洛杉磯聯合學區的教育委員會委員投票決定,推行自己的智慧手機禁令可以在一月開始。

谷歌壟斷搜尋廣告市場
本月初,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梅塔,裁定谷歌的確濫用非法的反競爭手段鞏固其搜尋引擎市場的壟斷地位。這是自一九九八年美國政府成功定罪微軟獨占個人電腦市場以來,規模最大也最有影響力的反壟斷訴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