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第3季美國高頻數據透露景氣出現反彈跡象,疫苗又於年底問世,經濟復甦貌似在望,金融市場遂期待聯準會在12月17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能針對未來利率及購債政策走向提出更清晰的前瞻指引,亦即是否會釋出2021年有無升息或減慢購債步伐的可能性。但聯準會最終仍在關鍵之處,打了迷糊仗。
首先,在利率政策方面幾無變化,依然在勞動市場狀況符合最大就業量、物價上漲年增率升至2%,且適度超過2%達一段平穩期間之前等三項標準下,維持利率目標區間於0∼0.25%。同時,聯準會認為美國經濟已從谷底爬升,並在2021年邁入復甦階段,全年成長年增率預測中位數可望達4.2%(有低基期效應加持),且再次強調寬鬆政策之目的,是為達到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即其既有的雙重職責。而從未來兩年聯準會物價的預測區間分別為1.2∼2.3%、1.5∼2.2%,排除極端預測值後的集中趨勢區間則僅為1.7∼1.9%、1.8∼2.0%的情況可知,與會官員們認為物價顯然還不到需要警戒的範圍,因此不傾向急於升息。既然如此,近一、兩年聯準會的政策重點,將落在盡力促進就業,設法消弭經濟產出缺口。
至於量化寬鬆政策部分,聯準會承諾將延續今年6月以來的購債策略,即每月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政府公債及400億美元的房產抵押證券。而市場關注的購債政策,其前瞻指引內容則由原先的「未來幾個月」,改為直到經濟「朝著我們的法定目標出現實質顯著進展」。對市場而言,這回聯準會將未來購債機制的執行與經濟表現相連動的敘述,算是有提供更進一步的訊息。但若對照利率政策有明確的量化指標作為指引,新的購債政策前瞻指引表面上看來有政策高度,卻為自己預留了許多解釋空間。
聯準會在此處之所以不願說得更具體明確,實有其難言之隱。主要是未來美國經濟成長仍充滿著不確定性,諸如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得到控制、2021年底疫苗已有效並廣泛使用,以及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後續發展路線等景氣復甦要件未必能適時具足。再加上具免疫力的人口比例上升、社交距離與集會限制等規定鬆綁,大眾願意投入戶外經濟活動,失業率亦相應降低從而填補產出缺口等,讓經濟活動得以達到較均衡復甦的情境,也仍有達成難度,導致與會官員對來年經濟表現的看法高度分歧。這點從12月會期公布2021年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預測分布的全距範圍,分別落在0.5%~5.5%、4.0%~6.8%,即可得見。
不過,即使購債政策的前瞻指引欲語還休,但其與經濟表現相連動的說法,仍提供市場偵察其改變作法的方式。也就是從利率政策的前瞻指引可推測,當三項就業、物價條件滿足之刻,便是經濟朝著法定目標出現實質顯著進展之時。屆時,聯準會將開始考慮減碼。
展望2021年,聯準會在量化寬鬆政策結束前,大抵不會啟動升息循環。因此,在聯準會不願明言減碼指引,甚至保留加碼購債彈性下,升息應還不在FOMC的政策討論清單中。反之,若未來經濟不確定性消除,美國真的實現全面性景氣復甦,按照聯準會目前的指引看來,也不排除啟動減碼量化寬鬆。
至於2021年聯準會是否會考慮升息?答案是不太可能。理由是物價預測已暗示通膨問題暫時無須顧慮,利率點陣圖也透露出絕大多數官員皆認為極低利環境將持續到2022年,是以可預期2021年底之前升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換言之,當前聯準會的政策立場仍是偏鴿派,低利政策在物價與就業市場出現顯著改善前,應該都不會結束,極寬鬆貨幣環境仍將是2021年全球經濟的主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