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老番社遺址近年之考古調查 文•圖/葉美珍 磨製石器。 | 在國定卑南考古遺址附近、卑南大溪以南中央山脈淺山坡,有幾處文化內涵近似的史前遺址,其中有近年發現的例如上里遺址及之前報導過的射馬干山遺址,還有早期發現的例如老番社遺址。該遺址位於卑南遺址西方直線距離6公里,高程介300m-420m間的坡地,曾出土許多石板棺,與卑南遺址同樣是縱谷南端出口的卑南文化重要遺址。本文將介紹老番社遺址近年的考古調查工作。 老番社遺址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境太平溪右岸,隸屬泰安村,泰安村為現今卑南族十部落其中一個部落大巴六九(Damalakaw)居地,北側一帶坡地在地圖標示為「上太平」,據傳為大巴六九社舊部落,故昔日漢人稱之為「舊番社」或「老番社」(姜柷山1999)(註1),遺址早期可能曾稱為「太平山遺址」,後來國內考古學界稱為「老番社遺址」,本文在此沿襲該稱法。利嘉林道自遺址穿越而過,林道兩側農地開發使得大量遺物暴露地表。 遺址於1972年為艾格里神父發現並進行過小規模考古試掘(Egli, Hans1972)(註2),遺物暴露於泰安村539至542號民宅周圍。遺址被報導後, 1986年臺大教授黃士強亦帶領學生進行小規模田野發掘(黃士強1991),文化層較下層有零星繩紋陶片,主要文化遺留為素面陶片及打製、磨製石器以及石板棺、陪葬玉器等,研判屬於卑南文化時期遺物,此後成為考古研究者調查必至之遺址(註3)。 【詳全文】▲TO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