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媒體以捷運建設經費支出比例少,認為前瞻基礎建設是錯誤政策,進而認定該項特別預算是錢坑。這個罪名可沉重了!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內閣初定就高舉推動巨型建設的政策大旗。運輸建設經費大,交通部被當作衝量的主力,剛開始只是把各工程壓縮工期,集中起來更有賣相。後來,院方想把數字再衝高,先要求把還沒規畫的捷運系統也估列經費,再把城鄉道路改善(包括停車場)都繼續加碼增大投資。
前者這張空白支票很快傳到縣市首長面前,後者更廣列鄉鎮和區級的建設項目。愈是地方性工程,愈得用政治平等來衡量,人人有份,也就愈容易過關,終於衝出彩虹數字。二○一七年八千四百億元前瞻基礎建設這項中央政府歷史新高預算,占半數的交通部門經費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交通部門的前瞻預算有些並沒有前瞻視野,也沒有重大到要用特別預算來專案推動,放進大旗計畫確屬不當。但是,反過來說,也不宜把花大錢的建設就以為是浪費工程,認為是錢坑。
如何避免浪費成錢坑,關鍵在「政策正確」和「嚴謹執行」!
首先,捷運系統最近二十年來的多項技術進步,已經是個大家族,可以配合不同運量和都市條件,不必是上個世紀昂貴又費時的地下火車。許多先進國家的小城都養得活捷運,更多大都會也在外圍次要走廊引進新設計的輕型軌道系統。
其次,捷運是都市生命史最大的投資,市民要為捷運克制私人交通行為,市民更要用捷運來設計景觀,發展觀光。在在都代表都市捷運要有長期規畫,一方面評估基礎運能,一方面衡量建設的代價。步步為營分期擴建。
進而,因應氣候變遷,每個都市都必須提高公共運輸。建設捷運為市民「行」的骨幹,搭配其他交通工具的轉乘是無悔也是唯一的選擇。
可以說,現在回顧二○一七年版前瞻計畫,倡議全國性建設捷運,促進公共運輸,是超乎後來二○五○淨零排放,提前部署的正確政策。
針對執行面。為了避免各縣市挾前瞻之名在空白支票上隨意寫數字,交通部都要求任何縣市爭取捷運項目,都要先提報整體計畫。對長期捷運系統和相關公共運輸轉乘,一定要有全盤藍圖,好衡量自己在建設的財務負擔,以及長期營運的補貼財源。
至於個別建設項目,交通部審議時也要求要提出運量培養方案。把走廊的公共運量藉轉乘集中,也管制私人交通的需求。這些手段都要有階段性目標,沒有達到培養門檻,交通部不得同意進入工程階段。報載工程執行率低代表計畫尚未成熟,就在避免隨意挖錢坑。
「長期藍圖」和「走廊運量」希望分別能節制財務膨風和浪費工程,這是君子之約。若是交通部審議時各方諸侯都親自押陣,審議委員難以嚴謹執行專業,那是制度外的霸凌。請不要因為破壞制度人的作風,而懷疑選擇正確事情的良知。
建設捷運代表的未來和價值,不容置疑、不可遲疑,不是錢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