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郭台銘追逐總統夢的手段,會讓選民不安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7/28 第551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秦剛樓起樓塌之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郭台銘追逐總統夢的手段,會讓選民不安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Fed抗通膨進入最艱難的最後一哩
民意論壇 保母案翻轉□別擅自當柯南
公有土地標售 應設「漲停」機制
兩岸善意螺旋 就是最好的國防
颱風政治學的假道學
蔡規賴隨 難緩疑賴論
秦剛免職 表層或底層因素?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秦剛樓起樓塌之謎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自去年歲末到今年盛夏,僅半年時光,人們就目睹了大陸外長秦剛樓起樓塌的官場驚奇。正當美中為霸權興替尖銳對峙之際,秦剛的折翼充滿懸疑,也讓人心驚膽戰。

對於大陸的吃瓜群眾言,這與過往看慣的權鬥沒有兩樣,比這精采的宮戲還多著呢。譬如十年前的薄熙來案,涉及了畸戀、貪汙、謀殺與政變,每段情節都讓秦剛案望塵莫及。就以官位論,秦只官拜中央委員,薄則已入了政治局。

習近平上台後打貪,也要整飭中共內部腐朽已極的風氣,薄案甚而有一場十分樣板的文字直播審判。然而打貪肅弊的同時,世人發現,權力也愈發集中。

秦剛的升落,恰恰就是集權弱點的一次外露。只憑習一人賞識,秦剛乘直升機於廿大躍居中委,後跳過兩會程序出任外長,人大只能為他加冕國務委員。這點,正是權力對其孱弱體制的奚落,而他的意外跌跤則又反過來嘲諷了權力。

秦剛必然碰觸了什麼禁忌,不會只是生了場大病。問題在,這一個月北京官方完全噤聲,已讓謠諑紛飛。中南海表面巍然不動,實則受了內傷。北京應學學透明執政的哲學,與人民分享政治運作的內外常態;試圖蒙蔽民智已開的十四億人,就猶似強壓一座火山,不留神就會衝入雲霄!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郭台銘追逐總統夢的手段,會讓選民不安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國民黨正式提名侯友宜為總統候選人後,郭台銘寫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長文,暗示會繼續走自己的路。幾個月來,郭台銘辦造勢大會、拜廟、會見地方人物,乃至出訪美日,腳步從未停下。但隨著他的總統夢欲望日益強大,其支持度卻日漸下滑。目前藍白陣營憂慮他會破壞在野合作「下架民進黨」的契機,郭台銘更應擔心的是,他捐贈疫苗營造的好形象就快要消磨殆盡了。

郭台銘每次在各地造勢,都有一群人舉著「誠信」的牌子如影隨形,提醒他忘了遵守對國民黨的承諾。這樣的想法,國民黨始終未曾公開說出口,其實卻是許多人的共同感受。四月十八日郭台銘爭取國民黨提名時,誠懇要求「請再給我卅天」,證明他有準備。五月十七日國民黨中常會決定徵召侯友宜時,郭台銘稱他會信守承諾,支持侯友宜勝選。但時隔半月,他在金門和民眾黨的柯文哲演出兩情不悅的「海誓山盟」,次日又說忘了什麼盟誓。

郭董是企業界老將,卻是政壇新兵,他把「誠信」二字看得那麼輕,是一般民眾難以接受的事。如果選舉中即能言而無信,日後承擔國家重任,豈會慎重兌現承諾?郭董遊走藍白之間,表面上似以促成國民和民眾兩黨合作為己任;實際上他只想「當老大」,要求兩黨禮讓。因此,七月間傳出他要「併購」民眾黨,後又傳出他要求柯文哲「讓大哥先做四年」,引爆民眾黨的不滿,柯文哲也嚇得不敢再接其電話。

在任何民主國家,就算再有錢有勢的富豪,誰敢冒天下大不韙說出「併購」政黨的話?但郭台銘身邊卻有人放出這樣的訊息,彷彿併購政黨「有錢就能」,令人錯愕,民眾黨則為此退避三舍。「讓大哥先做四年」的倡議也有類似邏輯:權位私下講定即可,至於民意誰屬,並無關宏旨。郭台銘對待民眾黨如「小弟」的姿態,和他把國民黨提名當成「敲門磚」用過即棄的粗暴,都違背了民主政治的平等原則和政黨政治精神。

郭台銘或許以為,只要頭戴國旗帽,口喊下架民進黨,對國民黨不口出惡言,即能保持自己的「正藍反綠」形象,獲取泛藍選民及中間選民的支持。但從四月迄今,他的路卻愈走愈窄。四月前郭台銘曾詢問金溥聰:自己適合當King(國王)或當Kingmaker(造王者)?金溥聰答說「造王者」。但郭台銘即未再回應,顯示「當王」才是他心中所想。郭台銘昨天還回應說,當Kingmaker「太落伍了」!郭台銘的總統夢有多麼強烈,由此可見。無論多麼迂迴曲折,他的目標就是那個王座,即使這在外界看來相當虛幻。

重要的是,郭台銘如今要如何說服選民:自己比其他三黨候選人更適合出任總統?這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前所述,他在初選過程數度失信於國民黨,顯示他對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缺乏尊重;他在尋求盟友的過程則流於操作,輕率貶損了民眾黨的尊嚴,凸顯他自視高人一等的威權心態。在選民眼中,這些表現,都將減損他擔任國家元首的正當性和公正性。如果郭董誓言拉下濫權的民進黨,而自己卻可能比對方更集權,民眾能放心嗎?

更可議的是,郭台銘在地方大挖藍營牆腳,而他拉攏的對象不論是台中的顏清標或雲林的張榮味、屏東的周典論等,均為傳統的地方家族派系勢力,未必是國民黨改革的力量。如果郭台銘只能倚仗這類傳統政客派閥支持,他便欠缺挑戰執政黨的說服力,也欠缺號召改革的深遠閎大正當性。

郭台銘追逐總統夢的野心很大,但在民眾看來,其實深感不安!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Fed抗通膨進入最艱難的最後一哩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6日一致決定升息1碼,聯邦基金利率為525%-5.50%區間,這原本就在各界預期之中,無庸置評。值得觀察的重點有二。第一是會後聲明及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發言中,並未暗示緊縮周期已經完成,反而強調對抗通膨的決心,不排除今年內再次升息的可能性,這令金融市場所期待的利多落空;但另一方面,鮑爾首次強調經濟達成「軟著陸」的希望升高,經濟衰退的風險降低,這使市場所擔憂的利空得以減弱。

Fed在會後聲明中,依然強調就業強勁,失業偏低,通膨居高,因此未來的利率路徑仍然是「一切看數據」。鮑爾也表示,目前的利率水位雖然「更接近具有充分約束力」,但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的約束力還不夠強,時間也不夠久,不足以充分發揮預期的效果。再者,儘管6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升率已大幅下降到3%,但鮑爾對此卻隻字未提,只表示在通膨戰線上已經「收復不少失土」,並且強調「我們必須搞定」通膨。這充分顯示Fed並未排除今年內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

鮑爾的說法相當穩健。各界一直擔憂利率可能會升過頭,鮮少人認為貨幣政策還不夠緊。但遠的不說,單單是2021-22年的經驗,就證明Fed輕忽通膨壓力所導致的痛苦。儘管去年3月以來持續升息,但迄今經濟表現依然堅韌,並未降溫到足以達成通膨目標的程度。目前失業率僅3.6%,與去年升息之前相同;股市大幅回升,公債殖利率也只比當時小幅上升,加上美元貶值,都顯示信用情勢不緊反鬆。

再看通膨面,6月整體CPI年升率雖因為基期偏高而大幅下降,但核心CPI年升率仍有4.8%,服務業年升5.7%,房租更年升8.3%,且房價已出現回升信號;通膨如此黏著,Fed自然不能放鬆警覺之心。如果決策官員現在就透露出有可能不再升息的訊息,則投資人便會認定緊縮周期已經完成,且預期Fed明年將會大幅降息,這將使長期公債殖利率及房貸利率下降,對經濟成長添柴助火,抑制通膨的任務將更加艱鉅,這當然不是Fed所願。

再看美國經濟能否「軟著陸」,也就是在壓制通膨的同時,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鮑爾之前一再強調為了達成通膨目標,即使經濟必須承受一些痛苦,失業溫和上升,也在所不顧;至於「軟著陸」,他只抱持一絲希望。然而現在鮑爾對於達成「軟著陸」已比之前樂觀得多,因為大幅升息迄未對勞動市場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FOMC副主席威廉斯本月也表示,他並不預期衰退將臨,而是進入經濟低長成階段。果真如此,對鮑爾而言將是非常難得的績效,至少是幾十年來唯二的一次。

然而鮑爾的希望要想實現,還需要諸多條件。第一,通膨必須連續三個月都出現相對有利的數據,必須先看到服務類通膨告一段落,因為未來產品類通膨有可能翻升。第二,Fed必須確定自己不會再像2021年中及今年初一樣,因為經濟面的一些「假動作」而犯下錯誤。第三,家庭及企業界必須展現出足夠的韌性,能夠消化、吸收掉升息滯後效應的緊縮衝擊。第四,區域性銀行必須能確保融資管道,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必須能夠吸收之前低利放款所遭致的損失。

總結而言,由於利率已經上升5.25個百分點(21碼),因此現在的重點已不再是最終利率的「高度」,而是Fed對抗通膨的「態度」是否堅定。從現在到9月中旬下次會議之前,還有將近八周的時間,Fed能夠看到7、8兩個月的就業報告,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Fed已經不再預測經濟將會衰退,而且之前銀行倒閉風波引發的金融動盪也大致平息,決策官員的後顧之憂大為減輕,Fed更可以等。既然Fed並不確定終點利率究竟應在何處,因此將決策的時間拉長,並採取「微調(Fine-tuning)」策略,應該是正確的作法。行百里者,半九十;值此對抗通膨的最後一哩,Fed一旦立場轉鬆,很可能將會功虧一簣。

   
民意論壇
保母案翻轉□別擅自當柯南
呂蓬仁/公退(彰縣員林)/聯合報
前年一起十一個月大女嬰在保母家跌倒身亡,父母懷疑遭保母施虐致死,網紅揭露後輿論一面倒譴責,女嬰父母甚至動用私刑。但日前查出女嬰體內有K他命毒性殘留,女嬰生父也有同樣毒物反應,使案情大逆轉,女嬰致死原因是吸「二手毒品」副作用導致摔死,保母已善盡職責,因此不起訴,推翻民間的「三堂公審」,女嬰父親則另案偵辦。

其實,這類先入為主的冤屈不是空前,也不會是絕後,因為輿情總先於司法未審先判,網民愛扮包青天及柯南。

心理研究測試,當你滿腦子懷疑鄰家小孩是賊,他任何動作都像賊;但當失物失而復得時,小孩任何動作都不像賊。當年媽媽嘴老夫婦雙屍案,深受媒體模擬洗腦,多數人認定店東是共犯,很會偽裝無辜;待檢警查出真相還其清白,他怎麼看都憨厚,這就是人類刻板印象與月暈效應交互作用。

筆者小時候缺錢又愛吃零食,只好動歪腦筋偷媽媽錢,東窗事發乃屬必然,但自從某事件後,我媽「破案」態度轉為慎重,因為她誤認我哥是偷鑰賊。

母親農忙時節去幫人播種秧苗賺工錢,長期不騎腳踏車,停屋簷下擔心遭竊或鄰居順手借騎,遂把鑰匙藏在吊在衣櫃的冬季大衣口袋,回來找不到直咬定是哥哥偷藏,毒打他一頓,兄長哭累了又把他拉起來打,罵「別給我裝睡」,後來想起是自己藏到忘了,對孩子感到愧疚,帶我倆上街「請客」。且此事過後,從此老媽掉錢自個兒也沒把握,因為連老爸也不相信、要她先找遍再說,別亂「賴君賴民」,真偷兒的我則在旁竊喜,慶幸恰如「韓戰救台灣」哩!

諸多冤案告訴我們,看新聞要有平衡判斷能力,國際及國內報導都一樣,盲從起鬨易生錯生非。

   
公有土地標售 應設「漲停」機制
魏世昌/工程師(宜蘭市)/聯合報
拜讀廿七日民意論壇「公有地標售,地價飆漲元兇」一文,提及政府標售公有土地,帶動地價屢創新高,是台灣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所在,筆者深表認同。

事實上,六都地價漲幅最明顯,很多都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所造成。建商必須有地才能蓋房子,民間的土地零星,且繼承人繁雜,想整合好一塊地曠日廢時,唯有公家的土地最完整。所以過去幾十年來,只要有公家土地標售,就會引來多組人馬競標,尤其是市中心,物以稀為貴的土地簡直被搶破頭,投標的價格也愈堆愈高。

君不見二○二二年五月,媒體「政府炒地現形記─全台縣市賣地大調查」報導,揭露全台土地交易竟有五分之一來自各地方政府賣地,一年進帳七三○億,說好聽是有助國有土地資產活化和增裕財政收入,實則為政府帶頭圈地炒地,從而推升房價飆漲。

通膨,並未帶動薪水起漲;地價,卻帶動房價全面上揚,關鍵就在於土地標售制度,顯然在程序上有需要改進。抑制之道,除對於公有土地標售應盡速訂定制度規範外,建議應建立「漲停」機制,若有二家以上出價高於漲停價,採抽籤方式決定,或摒除過去價高者得方式,改採類似資格投標,以抑制土地價格飆漲。

   
兩岸善意螺旋 就是最好的國防
蘇治灝/蘇東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聯合報
從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歷經數十年的生聚教訓,台灣島民披荊斬棘,共同耕耘守護這片家園,還算可堪告慰有點小小成就,屹立於世界舞台。

今日台灣,陷於風雨飄搖的台海危機。因此檢驗二○二四總統參選人,誰能有大智慧,引領台灣轉危為安,化解台海危機,讓台灣繼續發光發亮,是重中之重。

德國梅克爾、印度莫迪都是當代人傑,新加坡李顯龍父子在美中間游刃有餘,都能將國家發展朝向有利的大方向前進。台灣在美中兩強間,就像天平是六四開、七三開、八二開,若逾越這個分寸、不能平衡,就是孤注一擲;隨著美國起舞操弄升級版的台海危機,比兒皇帝更不如,讓台灣成為美國予取予求的肉砧、祭品。

中國在韓戰死傷逾百萬人,毛澤東的兒子也戰死。習近平講要打勝仗講得含蓄,直白講就是一旦開戰,不計代價,只求勝戰。必然會封鎖台灣海峽,宣布是中國內戰,誰來干涉就開戰。試想美日可能會為台海戰爭犧牲子弟兵?這可是天方夜譚的大笑話。

兩岸一旦開戰,台灣就是萬年浩劫。這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是世界不可承受之重。台灣不要病急亂投醫,自陷台灣於萬劫不復之境地。

我至今還收藏著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九日聯合報名家縱論,林蒼生所著述兩岸的善性循環,提及如果未來世界真的是地球村,台灣應該修文德以招來世界村的左鄰右舍。台灣是中華文化重鎮,是修文德的好地方。

兩岸關係似乎已愈來愈窄,只有民間才有些交流機會。台灣有位退伍軍人高秉涵受戰友之託,幫他把骨灰帶回家鄉,他說:「我帶回的不是骨灰,而是滿滿的鄉愁。」

一罈罈骨灰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淒美的故事,我因此主張將愛心擴大為兩岸平台。政治或經濟大國,都不是人類的好方向,只有成為愛心大國,才是地球村的未來,在兩岸延展這平台,使人心與人心成為一心,善性循環。多一分人性光輝,少一分政治算計,林蒼生的思維,可能喚醒多少政治人物的良知。

此次大陸學生來訪,講的話都很得體。反觀國內有人冷嘲熱諷,實在是淺薄不識大體。兩岸若能累積善意螺旋,就是最好的心防、國防。

近代西方傳教士帶來科技、文明、醫藥和宗教,但他們的政府也帶來鴉片與戰爭。當日中國,尼克森、季辛吉以大戰略眼光、格局,接引中國進入西方世界的大家庭中;今日中國,卻與俄羅斯、北韓等窮兵黷武國家連線,隱然與西方世界成對抗之勢。當日中國,百廢待舉之際,台商篳路藍縷,當有尺寸之功;今日中國卻大軍壓境,強加在兩岸一家親、同為炎黃子孫的台灣人身上,非常矛盾與諷刺!

大陸民間廣泛流傳明朝朱升的九字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對台灣是友善的聲音,寓意韜光養晦,厚築根基;美中不急爭霸,兩岸間不要有急迫的時間表,讓中國成為地球村的表率,一等公民的國度。習近平站在歷史的關鍵點上,沒必要跟隨美國的腳步,升高製造台海危機,應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當和平的締造者,用愛與包容善待台灣,造福全人類。

也殷殷切盼台灣的總統參選人,在對等、尊嚴的基礎上和大陸展開更廣泛全面的交流,逐漸累積善意螺旋,也期待兩岸春暖花開的早日來臨。

   
颱風政治學的假道學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聯合報
受到杜蘇芮颱風外圍逼近,近四年未真正登陸的颱風,又掃出該不該放颱風假的老問題,尤其新媒體當道下的「他說」,該放或不放的各種資訊,千奇百怪。

前台北市長柯P的「四點鐘之亂」或賴清德在台南市長時的「賴神與賴半天」,對地方首長而言,這些有名的颱風放假事件,讓「放不放颱風假」成為民氣、民意、民粹匯聚的重要課題。

就放假的「假道學」來說,應沒有人內心不想獲得天外飛來的假期,這樣的快感或刺激,成為躲在沒風雨室內的暢快心情,因為是賺來心虛的,隱藏著快樂心情,讓工作時鐘暫停一下,頗有喘息的愉悅。

但假道學的表象,現今的網民,已經把放假的本質模糊,放假原本是預防風雨造成人身安全的衝擊和風險管控,但太多人把颱風假轉化為自我假期的延伸,或「娛樂休閒」的選項目的。

像是在颱風天,娛樂場所或百貨賣場往往一開場就有大批消費者積極搶進,颱風預測盲點下的娛樂場所,馬在跑、舞在跳、人在跑,一片景氣欣欣向榮的消費市場現象。

也就因為這樣的狀況累積多年,大家習以為常,內心早已經認定「颱風天就是要放假啊,要不然要幹嘛?」

當內心就是要放颱風假的群眾,碰到颱風變動預判難測的變數,放假兩難與否,更是社群民粹鼓動的集體展現,因颱風誤判而氣噗噗「撿到槍」在網路社群伸張怨氣,一副縣市首長欠他們假的樣子。

地方首長在颱風假的宣布情境,成為單向公式,有放最好。若真的無風雨而放錯假了,又開始會有網民說話,為何要放假?從颱風假的假道學可看到,放對、放錯都有網民不滿意,加上大批只想得到假期的氛圍,颱風政治學,既難判、難學、又難了。

   
蔡規賴隨 難緩疑賴論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聯合報
賴清德日前在《華爾街日報》提出四大兩岸和平支柱,後又提出「當台灣總統可以進入白宮時,我們就已達成所要追求的政治目標。」《金融時報》則報導,美方要求蔡政府釐清賴清德具爭議性的談話。

美方雖稱不介入台灣選舉,然此信息可能影響選情。美國是否仍持守「疑賴論」,可檢視八月賴過境美國時美方的態度與接待層級等指標。賴的言論已經讓美方「很焦慮」,深恐走向陳水扁時衝撞美中台關係的風格,在未向美方預告的情況下,出現難以預期的發言或行動。

賴所論「台灣總統」、「走進白宮」、「政治目標」,意味「務實台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實現嗎?台美關係由歷史最佳階段,邁向關係正常化嗎?賴不斷倡議勿存「疑美論」,又一再宣稱遵循蔡英文維持現狀主張,奉行「四大堅持」,尤其「兩岸互不隸屬論」,試圖緩解美方及外界對其試圖「改變現狀」的疑慮,卻難緩和美方「疑賴論」。

儘管賴宣稱「蔡規賴隨」,但蔡賴兩岸論述及路線具有本質差異。蔡的「維持現狀」等於賴的「務實台獨」?「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等於「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蔡提憲法修正,而賴則曾稱制定新憲時間已到。

蔡賴路線交集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協商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實施「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定位「兩岸互不隸屬論」。

然蔡尚提九二共識替代方案,如九二歷史事實、會談精神或共同認知,賴則無任何替代方案。蔡之「互不隸屬」源自李登輝倡議「特殊國與國關係」,賴則源自傳統台獨倡議一中一台、一邊一國論。

蔡傾向溫和路線之維持現狀,賴則是傾向激進路線意圖變更現狀;「進白宮論」更是對美中台關係添柴加火。四大和平支柱及「進白宮論」淪為兩岸持續衝突對抗的根源,而非開啟「對話」替代「對抗」的鎖匙。

儘管賴目前支持度最高,但其兩岸及外交路線最具挑釁性,美方期待各參選人與陸對話,符合當前中美既競爭又合作之關係及互動步調,但賴主張幾乎是「不可能任務」。弔詭的是,民意近六成希望「下架民進黨」,但台獨金孫民意支持三成以上,一樹獨枝。

若最終選舉結果與二千年選出少數總統一樣,這豈非是少數人決定多數人命運,也陷入治絲益棼困境。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法國及俄羅斯皆採取兩輪投票制設計,選出最具多數民意基礎總統,這對公民意志展現及國民意識整合、社會凝聚團結有所助益。

《金融時報》報導「疑賴論」有其歷史,二○一二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也有「疑蔡論」,懷疑蔡是否具備維繫台海兩岸和平能力,致外界認為美不支持蔡;賴就任民進黨主席,該報亦曾揭示美擔憂賴將升高兩岸敵對。這說明美「疑賴論」存在,也反映六成台灣人民對賴的集體焦慮。

   
秦剛免職 表層或底層因素?
賴苡任/北京大學博士候選人(台北/聯合報
日前中共人大常委員會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長職務,並任命王毅重作馮婦。秦剛的消失眾說紛紜,根據筆者觀察,若非身體健康因素,秦剛消失的這段時間確實是「留校察看」,但具體停職所因何事,則非外界猜測與私德有關。

首先,中共有私德問題官員多如牛毛,前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也曾被爆出私德問題,但依舊安享晚年順利下莊,更不用說被彭帥實名舉報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除了網路刪文外無其他動作。

其次,傳秦剛外遇私生子為美國公民,所謂「美國人的爸爸」邏輯與上述相同,出國念書取得海外國籍之高層子女浩若繁星。

倘若不是因為私德問題,便只剩一個「底層因素」及兩個「表層因素」,底層因素是派系鬥爭、權力分配站錯隊,但由於不能明說,便會以兩種表層因素作為理由拿下:一、貪汙腐敗、作風糜爛。二、裡通外國、洩漏情報。但是必須明白此二種表層因素可以獨立存在形成,並非一直都是底層因素的帽子罪名。

秦剛應該不是因為底層因素,也就是並非站錯隊,或是被指控反習反黨。若是如此嚴重,就不會只免去外交部長一職。根據二○二一年新修正的人大組織法第卅一條:「常務委員會在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可以決定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的任免」及第卅二條:「常務委員會在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委員長會議、國務院總理的提請,可以決定撤銷國務院其他個別組成人員的職務」所示,人大常委在法律上有權處置國務委員。

換言之,並非如有些媒體所言秦剛保留國務委員是因人大常委無職權,事證便是二○一八年二月廿四日,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決定撤銷楊晶的國務委員,具體原因是貪汙腐敗且中紀委有立案調查。從法條及楊晶一案便可推敲秦剛也不是貪汙腐敗、作風糜爛的表層因素。若是因貪汙收賄,中紀委的動作及是否立案是觀察的絕對指標,但依目前發展可暫時排除此可能。

另外值得觀察的,便是此次宣布免去職務的新華社通電,文中使用「免去」而非「撤銷」,而且強調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長。中共強調文字的精準及背後意涵,楊晶的新聞稿使用「撤銷」一詞表示違法事證明確,「撤銷」是處分行為,而秦剛的「免去」則是職務調動,而且強調「兼任」意味著被省略掉的主詞「國務委員」,還是秦剛最重要的身分。

最後,以目前的觀察可能性就剩「裡通外國、洩漏情報」的表層因素及確實身體有恙。而王毅只會是「暫代」,畢竟讓已是政治局委員的王毅回鍋外長有失職務對等、非長久之計,且北戴河會議召開在即,一定會就人事安排做出決定。

   
東南亞產能崛起:越南將成為另一個中國廣東?
KPMG、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及澳洲蒙納許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日前共同發布《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顯示大部分的產能流動發生在亞洲,其中55%集中在東南亞及南亞。越南是這波產地移轉最大的接收國家,發展速度超乎預期,堪比是十年前的廣東翻版。

清粥小菜裡的台菜文化 從庶民餐桌躍上米其林指南
台灣人以米為主食,早在17世紀就有吃粥的飲食型態。尤其早餐和宵夜,吃碗清粥配幾道小菜,更是暖胃的首選。而隨著時代變化,清粥小菜從常民餐桌進入餐館,隨著台菜餐廳的精緻化,還躍上米其林指南,成為當代台灣菜的一環。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