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常發的立法院院長韓國瑜近日提及:站高一點看,立法院有時吵架打架,表現各種過激的肢體衝突, 都是民主展現的一部分。此話在學理上完全說得通,尤其加上了「站高一點」,表示觀察面向的轉換、換過位的思考,自有所不同!
韓院長說這話主要針對立院來自日本的僑民拜訪,表達對立院打架覺得丟人的感受。其實台灣相關民調顯示,多數人對立院打架也無好感,但有黨性偏差。藍、綠不同屬性,都會對對方所掀起的衝突嗤之以鼻,覺得是對方無理,己方是不得已,有發動的正當性!中間選民大體跟從常規,認為打架沒有正當性,更不是民主體制應有的表現。這裡又牽涉了兩個概念:一個是民主性,一個是正當性。前者比較在意民主國會中,不同的民意能不能被有效傳遞,後者則強調不同民意表達方式,是不是為多數人接受而允為恰當。
先從正當性舉例說明。立院打架已有歷史,最早是一九八七年二月廿四日剛選上的民進黨立委朱高正發起,他與國民黨立委周書府扭打,肇因為朱強力打斷當時行政院長俞國華的報告,質疑院長任期是否應與增額立委一致,周上前阻止而發生。所謂增額立委係因一九四八年全國(含中國大陸)選出的老立委不改選卻持續凋零,因此在台灣擴大名額補上,但需三年改選的立委;當時老立委約兩百人,增額一百名,民進黨僅十三席。
朱高正後來繼續製造一些暴力衝突,包括跳上議事桌、扯斷麥克風、拉著老立委領帶當面稱其為老賊等,民進黨其他成員也跟進!立院打鬧當時即成為國內外媒體的關注點,一時間並無好評。當時筆者正在做立院研究,曾參與觀察並親訪朱高正,他很清楚地指出他的暴力議事行為,是為凸顯老立委不改選持續存在的不合理,用常規議事,無法改變國民黨當時獨大又威權的掌控,因為在議會中數人頭,在野黨永居下風。
朱高正帶來的震撼,逐漸扭轉媒體的觀點,甚且封他為國會藍波!經筆者後續追索分析,也認同朱高正當時採取的體制外行動,確實有助於台灣的民主進程,影響老立委的自我認知及社會輿論的方向,讓當時獨大的國民黨必須面對全部汰換一九四八年所選出中央民意代表之民意壓力。這一期間的國會打架,筆者認為是被跨黨派多數接受,且以民主改革為目標,策略性的使用非常手段,具有正當性。
至於民主性,立院後續的打架,以及一些較常發生國會打架的國家如南韓及烏克蘭等,應可歸為此類。根據中研院政治所鮑彤的研究顯示,參與打架的議員,有對選區選民釋放信號的目的,也就是要向選民傳遞:你所在意的事情,我強力表達了!因為打架畫面的出現,傳播力較強,也才能對上某些選民的重口味。同時據鮑彤的分析,打架議員雖在全體選民中會不討喜,但在其選區及所屬政黨眼中,會有所得,被再提名及選上的機率也較高。可說因為某些特殊選民的偏好,以及政黨的策略需求,要某些議員不打架,有些緣木求魚!民主政治中,議員是人民選出的代表,激進行動傳達選民的口味及偏好,能說不是民主表現?
目前所知各民主國家國會所發生的打架事件,應多可歸為民主性的展現;但就正當性而言,也就是能被跨黨派的接受為情非得已的恰當手段,幾希矣!(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