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中國各朝代歷史,何者最讓後人津津樂道,輝煌卻短暫的大秦帝國肯定是首選。光是秦始皇陵墓與兵馬俑之謎,就足以讓學界民間有說不完的話題。然而於此之外,從《史記》到教科書,從歷史劇到穿越劇,尚有一段敘事往往交代不清,幾近不合情理,讓人霧裡看花。那就是太子扶蘇之死,以及後來民間起義為何高舉扶蘇名義來反抗秦朝。
秦太子自己造秦王朝的反?
「為何秦太子扶蘇收到趙高、李斯與胡亥串謀矯立的賜死詔書,他二話不說就真的自殺了?」就算秦令如山,君命不可違,但扶蘇畢竟是太子,是大秦朝的繼承人,身旁還有蒙恬三十萬大軍,何以不加以覆核、求證?生死大事,再多確認一次也不為過吧?「如果扶蘇未死,歷史或許會有不同走向!」我這番感嘆,大概是兩千年來所有讀書人的共同感嘆。
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我則是萬事不決問B君,有天我跟B君閒聊,談到了這起橫亙心中許久的疑團。
但B君回答我問題前,卻繞了一大圈。他說:「秦末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號召平民起義,當時就是假託扶蘇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號來發動革命,你不覺得很奇怪嗎,為何陳勝、吳廣在楚地以楚人身分興兵造反,卻舉了秦國扶蘇的旗幟呢?秦太子自己造秦王朝的反?」
只見B君顯露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我知道我就算不回答他的問題,他也會自己把事情交代清楚。
接著B君告訴了我一番媲美推理小說辦案情節的推論,大意是歷史學家根據史書的片言隻字與新出土文物,判定秦始皇的正宮娘娘(始皇后)是楚人,扶蘇算是半個楚人。當秦始皇開始親政,逐漸邁向一統六國,就得先肅清朝廷原有的各國勢力,搬走絆腳石,其中就包含後宮的外戚派系。正因為秦始皇無情誅滅了扶蘇的母親及其娘家人馬,因此扶蘇收到假詔書才會不疑有它,他大概認為這一連串政治清算輪到自己了,早有心理準備。
因為扶蘇的血統與悲慘下場,起於楚國的革命軍以他為號召,也就順理成章了。
視人命為草芥的暗黑權力
雖然我現在寫起來只是短短幾行字,但B君可是高談闊論了好一陣子。知道扶蘇的雙重身分,我豁然明白扶蘇之死與以扶蘇之名抗秦的背後邏輯,不禁懊惱自己竟然沒想到這麼簡單的道理。
B君促狹地說:「所以我常要你多看書啊,起碼『晚知道』總比『不知道』來得好。」
我故意不理他的說教,自顧自地說:「成也始皇,敗也始皇。秦始皇一統天下,但他殺人不眨眼,使得自己大兒子扶蘇竟然連死都不敢反抗,間接讓秦二世得以繼位,秦朝敗亡跟他殺孽太重脫不了關係。」
「古代人命不值錢啊,皇權視人命為草芥,緊接扶蘇之後,秦二世誅殺自己的兄弟,腰斬了丞相李斯,李斯還被夷了三族,說殺就殺……」B君熟讀歷史,感慨也特別多,「殺一個不夠,還要連有關係的人一起消滅才滿意。扶蘇自殺是自知死罪難逃,李斯一家也是如此,到了後代,例如從小讓梨聞名的孔融,被曹操誅滅三族;明代方孝孺因不降於成祖朱棣,被殺了十族,連朋友門人也遭殃;更不用提各朝各代,無數屠戮功臣與文字獄的斑斑血跡。主要受害者固然死得很冤,連帶受害者更冤啊!」
「株連,真是古代最恐怖的刑罰!當你還在為家族裡出了人才當了大官而開心,笑說祖墳都冒出青煙了,某日卻可能遭到株連,像砍伐樹木,根株相連,全族同體治罪,至死都莫名其妙。」我突然為自己家族能繁衍至今,感到慶幸與僥倖。
然而,「凡掌握權力都如此殘忍好殺嗎?」我不禁皺起眉頭,「就沒有例外的嗎?」B君回答我:「唯有三國的蜀漢,在諸葛亮治下,成為中國歷朝罕見死刑與滅族的集權朝代。」
諸葛孔明的殺與不殺
我知道諸葛亮是B君的偶像──當然,也是我的偶像。
話說劉備取代劉璋入主蜀地後,以諸葛亮為首,研擬了「蜀科」,姑且稱之為「蜀地基本法」吧。與劉邦入秦的「約法三章」不同,「蜀科」嚴格許多,「從這角度來看,諸葛亮應該偏法家多一點。」B君作了小結,我還真沒想過諸葛亮有這一面。
「但諸葛亮的法,跟李斯、秦始皇的法很不一樣。」諸葛亮大概只殺過違犯軍法的馬謖,這是史有明文,也是《三國演義》大書特書的情節。馬謖沒有確實執行軍令,導致全軍敗北,他的罪責毫無轉圜餘地。「但你可知道諸葛亮只處罰犯罪者本身,不殃及家人,他對馬謖的子女依舊善待有加。」B君講起偶像眼睛若有光。
即使後來大臣李嚴因罪流放,諸葛亮同樣沒有牽連其家人,李嚴之子李豐後來還官到太守。李嚴甚至生活優渥,「奴婢賓客百數十人」,「與其說是免職,倒不如說是強制退休!」我不禁覺得諸葛亮是很「另類」的法家。
總的來說,諸葛亮執法雖嚴格,卻不輕易執行最嚴厲的死刑,遑論株連!甚至士兵若犯了二十大板以上的罪,他都親自再次確認有沒有冤枉。
執法是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
「整個蜀漢時代,唯一株連家族的紀錄只有一次,就是當時頭號大將魏延和楊儀爭權失敗,被楊儀給夷了三族,但這已經是諸葛亮去世後的事了。如此『不好殺』的政權,真的是絕無僅有。」被B君這麼一講,我對諸葛亮更加佩服了。
「特別的是,諸葛亮雖不輕易動用死刑,但他也不輕易『大赦』。他認為大赦用太多,會傷害執法的公正性。」諸葛亮執政時,只在劉備與劉禪登基時,各用過一次大赦;但諸葛亮死後,蜀漢大赦多達十二次,重刑犯關沒幾年就放出來,蜀漢國運也就江河日下了。
B君這段話似乎意有所指,一千八百年後的近現代,仍可看到主政者因各種理由而大赦特赦,確實有違背法治精神之虞。
「一樣追求依法治國,秦丞相與漢丞相的作法是天壤之別,你能不愛這個漢丞相嗎?」B君真是愛死諸葛亮了。我呢?是既愛諸葛亮也愛B君──只有B君,不僅解答我關於扶蘇的疑惑,還啟發我對於法治的觀念,我能不愛這個B君嗎?
B君讀了什麼書?1.李開元《秦謎:秦始皇的祕密》(聯經出版)
2.普通人《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方寸文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