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1日 星期三

彭博訪調:台灣今年不會升息 台美利差可能擴大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1/12 第552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彭博訪調:台灣今年不會升息 台美利差可能擴大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家大多預測,為支持成長,台灣央行今年都不會升息,維持利率在1.75%。但美國聯準會(Fed)官員已一再表示今年提高聯邦資金利率到5%以上,如此一來,台美基準利率差距將超過3個百分點,勢將成為新台幣匯價的利空。

彭博的每季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期台灣升息循環已在2022年底觸頂,比美國聯準會(Fed)更早踩煞車。在25位受訪經濟學家中,16位預估台灣重貼現率今年第1季將維持在1.75%不變,另外九人預估將升息半碼(12.5個基點)至1.875%。

至於今年底前利率展望,僅有一名受訪經濟學家認為央行第2季將進一步升息至2.0%,其他人認為不會再升;經濟學家對第4季重貼現率的預測中位數仍是1.75%,與第1季相同。

電子業出口需求不振、企業去化庫存等因素,都正威脅台灣的經濟成長,11月景氣燈號已轉為象徵「低迷」的藍燈,代表台灣央行可能須調整貨幣政策因應。彭博訪調的經濟學家預測,台灣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成長2.2%,為2016年以來最低,也低於去年9月調查的2.6%。

法國外貿銀行資深經濟學家吳卓殷說,台灣央行必須比Fed更早把重心轉為經濟成長,在通膨與經濟之間取得更好平衡,尤其是為了科技業與中小企業。

隨Fed官員未來可能進一步調升聯邦資金利率到5%以上,美台利差將超過300個基點,加上出口可能衰減,勢將成為新台幣匯價利空。

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也預期,今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升率將在第1季達到2.27%,後續幾季才會降至2%之下。

台灣央行第1季決策會議預定3月23日舉行。由於經濟學家仍對是否升息意見分歧,市場將緊密關注。美國銀行經濟學家認為,台灣央行第1季將再升息半碼,因為當局鬆綁防疫政策、推升服務消費,加上農曆春節與政府計劃普發現金,台灣第1季通膨仍將遠高於2%,而且其他央行將持續緊縮貨幣政策,台灣跟進機率高。

 
財經專題
台幣走勢 外資動向是關鍵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外經濟下行風險高,市場預估央行今年將暫緩升息,導致美台利差進一步擴大;至於美台利差擴大,是否會促使新台幣匯率貶值?匯銀主管說,相較於美台利差,外資動向更關鍵,若外資大舉匯入,新台幣不僅不會貶,還可能逆勢升值。

不過台美利差擴大是此波壽險業避險成本攀升主因,業者認為,未來若台灣暫緩升息,對壽險業獲利恐造成不利影響。

農曆春節前夕,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新台幣匯率昨(11)日在出口商拋匯下升值2.8分,收在30.435元,連四升並創逾四個月新高,總成交量12.455億美元。

由於國內景氣已亮出象徵低迷的「藍燈」,金融圈主管認為,央行今年全年利率都將按兵不動,若聯準會持續升息,美台利差確實會擴大,不過兩國間利差並非影響匯率升貶唯一因素。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影響新台幣匯率強弱關鍵,其實是外資進出入,外資進出入又與它們在台股的投資意願有關,通常美科技股大漲、台股就容易跟著漲,美科技股大跌,台股就跟著下挫。

央行指出,去年美科技股大幅修正,外資實現在台股龐大帳面利益賣股匯出資金,是導致新台幣貶值主因。美聯準會在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間升息17碼,美台利差擴大,但外資淨流入逾300億美元,新台幣對美元仍呈升值趨勢。由此可知,美台利差擴大不一定會造成新台幣匯率貶值,新台幣貶值通常反映外資賣股匯出,而非美台利差擴大。

 
國際財經要聞
美元指數出現死亡交叉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元指數的50日移動均線在11日盤中低於200日移動均線,兩年半以來首度出現「死亡交叉」,暗示未來仍有貶值壓力。不過,美元近期走勢仍取決於12日公布的美國去年12月通膨數據。

根據彭博資訊,美元指數11日盤中的50日簡單移動均值為105.974,低於200日簡單移動均值的106.329。FaceSet數據顯示,美元上次出現這種型態,已是2020年7月初的事。美元指數11日盤中在平盤附近波動,報103.186。

策略師指出,美元指數去年因聯準會(Fed)升息步伐領先已開發市場而強升,同時國際股債市劇烈波動,也使投資人湧入美元,提振美元的升值力道。但美元指數自去年9月觸頂後,在同年第4季初出現變化,因為歐洲和日本央行採取了更積極貨幣政策,顯示歐日打算縮小與美國的利差,協助歐元與日圓回升。此外,投資人也開始押注Fed的升息行動接近尾聲,儘管Fed官員近來仍表示須持續升息以抑制通膨,但升息的步調已在12月放緩,且市場認為Fed今年將繼續放慢甚至暫停升息。

MarketWatch另指出,能源價格下跌也有助抑制通膨,並且改善歐元區的貿易情況。美歐通膨同時趨緩,支撐了歐元即將反攻的論點。德意志銀行匯率研究部門共同主管薩拉維洛斯認為,市場看好歐元續升的原因包括美歐通膨落差縮小,暗示兩地的利差將進一步縮小,還有Fed政策將比ECB更早轉向鴿派。

但也有人認為,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歐元最近的升勢過頭了。國際金融協會(IIF)首席經濟學家布魯克斯日前在推特發文表示,歐元的升勢暗示歐元區的經濟將回歸「往常」,但事實卻非如此,這種錯誤解讀造成歐元兌美元遭到大幅錯誤定價。

另一方面,美國銀行策略師團隊發現,歐洲投資人累積了龐大的美元多頭部位,可能還沒完全平倉,隨著Fed政策緊縮循環逼近終點,「今年在歐洲交易時段可能會有更多美元供應」。

美國投資人的近期關注焦點將是12日公布的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若顯示持續降溫,將使投資人更加預期Fed今年稍後就會開始降息。

雖然許多Fed官員都不斷表示可能會提高率到5%以上,並且維持在這個水準一段時間,但市場抱持懷疑態度,預期今年底就會降息。

 
世銀大砍經濟成長預測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世界銀行大幅下修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成長預測,並警告說新的負面衝擊可能會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世銀10日表示,全球GDP今年全年可能只成長1.7%,遠低於去年6月預測的3.0%。如果預測屬實,這將是過去30年來倒數第三低,僅次於2009年和2020年。

世銀將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成長預測大幅下調至0.5%,並說已開發經濟體大幅放緩,可能預告會再度出現全球經濟衰退,目前離上一次衰退還不到三年。

世銀也下調2024年經濟成長預期,主要原因是持續通膨和利率上升。報告也提到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以及投資下降。

世銀總裁馬爾帕斯在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的前言中寫道,「發展上所面臨的危機正在加劇」,全球經濟榮景可能繼續受挫。到明年年底,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GDP將比疫情爆發前的預期水準低約6%。

世銀表示,美國,中國大陸和歐盟經濟明顯疲軟,加劇較貧窮國家面臨的其他不利因素。雖然通膨正在放緩,但有跡象表明,物價壓力變得更加持久,央行不得不以快於預期的速度升息。

世銀指出,「經濟成長緩慢,金融條件收緊以及債務負擔沉重,可能會削弱投資並引發企業違約,全球有必要以迫切的行動來減輕全球經濟衰退和債務危機的風險」。

世銀將許多國家2023年的成長預測下調至處於衰退邊緣的水平,因為央行升息的影響加劇、俄烏戰爭仍在繼續,以及世界主要經濟引擎停滯不前。

世銀報告也說,由於防疫限制、房地產市場動盪和乾旱打擊了消費、生產和投資,中國大陸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降至2.7%,這是自1970年代期中以來的第二低的水準,只有快於2020年。

世銀並預測大陸2023年成長率將反彈至4.3%,但由於嚴重的疫情干擾和外部需求疲軟,仍比6月的預測低0.9個百分點。

 
美貨櫃進口量接近疫前水準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去年12月貨櫃進口量下滑,延續前幾個月的頹勢,目前已接近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今年貨櫃需求減幅料將擴大,貨櫃航運業要為此做準備。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Descartes Datamyne於10日發布的報告,美國所有港口去年12月處理了相當於1,929,032只進口的20呎標準櫃(TEU),較11月減少1.3%,總量寫下2020年6月以來最低單月水準,當年6月過後,疫情帶旺庫存回補需求,引發貨櫃進口大增。

美國上月貨櫃進口量,若跟一年前相比則減少19.3%,比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12月高1.3%。

目前跡象顯示,通膨影響消費者需求、全球經濟廣泛趨緩,導致美國的國際貿易下滑。美國商務部上周表示,去年11月進口額較10月減少6.4%。

根據Descartes Datamyne數據另指出,美國去年全年的貨櫃進口量較2021年下滑2.8%,至28,276,129只TEU,但仍比2019年高18.5%。

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美國港口對貨櫃的需求創下歷史新高,因零售商試圖進貨來在倉庫和門市備貨,滿足強勁消費需求。

 
克魯曼點出美國經濟 兩大隱憂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經濟歷經聯準會(Fed)一連串升息後,是否可能達成「軟著陸」(soft landing),引起「鷹」、「鴿」兩派論戰。屬「鴿」派陣營的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審慎樂觀,但舉1980年代的例子指出仍有兩大隱憂。

克魯曼表示,1982年8月,他曾在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擔任技術幕僚一年,負責研究國際經濟議題,當時世界經濟面臨兩大顧慮,分別是墨西哥債務違約,引爆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另外,Fed使勁抗通膨,把美國經濟推入1930年代以來最糟的衰退。

克魯曼警告,鑒於1980年代初期的美國經驗,仍有兩大理由必須謹慎看待經濟前景。第一個顧慮是1980年代打通膨付出痛苦代價;當時通膨確實降下來,從大約10%降到4%左右,但失業率持續竄升,1984年底雷根誇口說經濟多棒時,美國失業率是現今水準的兩倍多。

第二個隱憂是Fed到1982年才明白經濟煞車太用力,那年,情勢明朗化。Fed經濟煞車煞過頭,導致衰退程度比預期嚴重。一如現況,當年決策官員也是憑「有限的、通常也過時的資訊,並且運用極不精確的工具,試著調控經濟」。克魯曼的結論是:「軟著陸」展望比數月前更可能達成,但絕不是必然的結局。

 
要聞
開發單位收購「空汙減量」 享早鳥優惠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加速推動運具電動化,環保署昨(11)日宣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2.0」,將由科學園區、產業園區等開發單位,收購民眾換購電動車的溫室氣體及空汙減量效益,買賣雙方將在環保署平台媒合。

其中針對「空汙減量效益」,由於是首度嘗試,開發單位愈早向環保署提出收購計畫,可享有愈多「早鳥優惠」,今年底前申請,收購的空汙減量效益可以1.5倍計算,例如收購相當於10萬噸額度,可計為15萬噸;明年底前申請則可以1.25倍計算,2025年起就不再加成計算。

環保署官員表示,給予早鳥優惠雖可能使空汙減量隨之打折,但目的是希望鼓勵開發單位盡早提出申請。

至於「減碳效益」(碳權),去年已先從機車試辦,這部分並無規劃早鳥優惠。

環保署表示,有別於過去單純由政府補助,今年希望透過媒合平台,媒合有抵換需求的開發單位與換購車輛的車主,一方面也能減少政府支出,達到多贏。

對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地方政府等開發單位而言,依環評規定須執行空汙、溫室氣體抵減時,今年起有了新管道,可以環保署規定的「保底價」以上價格,收購車主換購低汙染車輛的「碳權」、「空汙減量效益」,取得後十年有效,但不能當「掮客」,禁止轉售,僅能用於環評增量抵換。

官員舉例,中埔產業園區每年須抵換1.1萬噸溫室氣體,可收購570輛汽油小客車的碳權;每年須抵換51公噸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則約須4.6萬輛機車。

環保署去年已率先針對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由開發單位收購碳權,當時新竹科學園區、新竹縣政府分別以每輛機車1,500元、2,000元收購,去年約媒合1.8萬輛機車,今年開始,除碳權獎勵金擴及汽柴油小客車等車輛,空汙補助也首度嘗試媒合。

 
汽機車舊換新 環署有補助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電動車市場利多,環保署昨(11)日表示,車主汰換車齡十年以上的汽機車,換購電動車或低汙染車輛,將可獲得空汙補助及減碳獎勵金。若加上既有回收獎勵,機車至少可領2,300元,汽油小客車至少可獲1.5萬元,柴油小客車至少1.8萬元,老舊大客車至少3.1萬元。

環保署表示,補助獎勵期間自今年1月1日起至明年12月31日止,符合資格民眾可至環保署「廢車回收一站通」網站中點選申請獎勵金,並進入車輛汰舊換新獎補助及媒合介面登入申請。

官員表示,車主可選擇將換購低汙染車輛取得的碳權、空汙減量效益交給環保署,並由環保署定額提供補助獎勵,也能賣給開發單位,若不滿意開發單位的收購價格,也可「待價而沽」,兩年內都可到平台完成媒合。

環保署依據不同車種給予不同額度,以機車而言,車主若將減量效益交給環保署,可得減碳獎勵1,000元、空汙補助1,000元、回收獎勵300元,合計2,300元;若賣給開發單位,減碳獎勵底價1,500元、空汙補助底價2,000元、回收獎勵300元,合計3,800元。

 
全球經濟疲弱 我製造業加班工時下滑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經濟情勢持續疲弱,已開始衝擊我國製造業。主計總處昨(11)日發布2022年11月勞動供需市場相關指標,去年11月製造業加班工時年減2.7小時,已是連續五個月呈現負成長,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坦言,「景氣開始受到影響了」。

陳惠欣指出,去年11月製造業受僱員工月減2,000人,加班工時13.5小時,月減0.3小時,年減2.7小時,在年變動部分,已連續五個月呈現負成長,自7月年減0.1小時、8月年減0.7小時、9月年減1.3小時、10月年減2.8小時,11月加班工時的減幅仍大。

陳惠欣表示,以往第4季受僱員工人數多會呈現增加,主要是受惠節慶和商業活動(如雙11購物節),因此儘管全球終端需求持續減弱,但廠商多會優先調整工時,之後才是受僱人數。不過,在加班時數部分,確實已經反映。

相較製造業景氣趨緩,陳惠欣表示,隨著境管放寬及商業活動活絡,內需服務業受僱人數持續增加,例如住宿餐飲業受僱人數月增2,000人,7月至11月連五個月增加,累計受僱人數增1.9萬人;批發零售業月增2,000人,支援服務業月增4,000人, 其中旅行及相關服務業月增加3,000人,其他服務業增加1,000人。

除了製造業加班工時反映全球景氣轉弱,通膨吃掉加薪情形也未改善。主計總處昨天發布去年11月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雖然經常性薪資為44,371元,年增2.86%,增幅為22年新高;在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後,去年1月至11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1,345元,年減0.11%。

 
記憶體風暴 SK海力士、三星傳砍單矽晶圓
編譯季晶晶、記者李孟珊、鐘惠玲/經濟日報

記憶體市況慘澹風暴蔓延至最上游矽晶圓材料,南韓兩大記憶體廠三星與SK海力士傳不堪壓力,有意砍矽晶圓採購量,此舉不僅凸顯記憶體市況比業者預期嚴峻,也將牽動全球前三大矽晶圓廠信越、勝高與環球晶(6488)營運。

根據統計,三星與SK海力士是全球前兩大DRAM廠,兩家公司全球DRAM市占合計近七成;若以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來看,三星與SK集團也是名列前兩位,市占合計超過五成,在產業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兩大巨頭每月矽晶圓需求合計高達數十萬片,如今傳出要砍矽晶圓採購量,震撼業界。

南韓媒體TheElec報導,三星與SK海力士已在去年第4季與矽晶圓供應商討論減少採購矽晶圓相關事宜。在前兩年的新冠疫情期間,矽晶圓與相關供應鏈都呈現供不應求。儘管半導體市況於去年下半開始修正,但比起下游,不景氣的狀況較慢才蔓延到矽晶圓端。

隨著三星與SK海力士等大廠明顯感受景氣不佳,開始要求減少矽晶圓供應,透露原本接單相對暢旺的矽晶圓廠也已無法倖免於景氣減緩的影響。

目前全球有五大矽晶圓供應商,前兩名為信越與勝高兩家日商,台灣環球晶排名第三,德國世創(Siltronic)及南韓SK Siltron分居第四、五。隨著大客戶開始反映要求減少供貨,牽動矽晶圓廠後續營運。

據了解,在維持長約的前提下,矽晶圓業者已接到不少客戶希望延遲部分產品拉貨時程的要求,對於上半年的營運表現恐怕不免有些影響,但下半年仍有機會趕回進度。

業界分析,矽晶圓業者主要有邏輯IC製造與記憶體這兩大領域的客戶,在半導體市況下修的情況下,目前記憶體廠的處境似乎比邏輯IC業者更艱難。

TheElec指出,三星與SK海力士目前規劃的矽晶圓採購量均少於原先計畫。SK海力士之前已表明,將減產以因應當前記憶體市場的不景氣,三星則堅持不減產。

但據先前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三星負責半導體事業的DS部門已調降今年營業利益目標,降到只有去年的一半,這使得分析師認為,後續三星的立場可能鬆動,調降今年的規畫投資金額。分析師估計,DS部門去年的營業利益為25.45兆韓元。

針對記憶體市況,三星先前表示,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導致記憶體晶片和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急劇下滑,因此預測該公司去年第4季營利將驟減69%。

三星認為,記憶體的需求疲弱程度大於預期,主因是全球利率持續高檔、經濟前景疲軟,引發消費者信心惡化,導致客戶進一步緊縮財務,調節庫存。SK海力士也說,記憶體業面臨市況空前惡化的處境,因此今年的資本支出將削減一半。

 
力積電 將助印度蓋晶圓廠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規劃擴大「印度製造」產能三倍,對零組件需求爆發,不過印度進口關稅重,自主零件供應迫切,找上力積電(6770)幫忙半導體元件「印度製造」。力積電董座黃崇仁昨(11)日證實,印度官方積極籌劃當地晶圓廠建設,已找力積電洽談,希望力積電在廠務、人才等領域給予協助。

黃崇仁昨日以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理事長身分,出席TADA產業觀察及建言發表記者會後,釋出以上訊息。據悉,印度並非要力積電前往當地設廠等硬體投資,而是希望尋求力積電在晶圓代工的「軟實力」支援。

業界人士指出,黃崇仁與蘋果淵源深厚,先前力晶集團與日商瑞薩(Renesas)合作,由力晶以當時業界唯一的12吋晶圓代工技術,為蘋果生產iPhone等裝置用驅動IC,轟動業界。在蘋果大力布局印度市場之際,力積電能助其一臂之力,讓未來雙方啟動新一波業務合作帶來想像空間。

力積電最近已有產品引起蘋果興趣,與日本研發機構合作,開發出全球獨家第四代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IGZO(氧化銦鎵鋅)製程技術,可生產解析度超過5000ppi的顯示驅動晶片,突破既有元宇宙裝置顯示技術解析度、亮度技術不足限制,引來蘋果、LG等大廠主動上門詢問洽談合作,尤其市場盛傳蘋果首款VR/AR問世倒數,力積電的新技術有望帶來新亮點,引爆話題。

黃崇仁指出,印度是進口關稅很重的國家,因此有意落實半導體製造國產化,提升競爭力,近期印度官方有意興建晶圓廠,並找上力積電,希望力積電能在廠務、人才等領域給予幫忙。

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印度擁有龐大半導體應用市場,是全球最大電子市場之一,預估到2025年,印度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323.5億美元(逾新台幣1兆元),2018年至2025年以每年年複合率成長率達10.1%。

業界指出,在地緣政治考量下,傳出蘋果要求印度製造的iPhone產能擴增三倍,粗估蘋果去年在印度出貨700萬支iPhone,三倍產能可望達2,100萬支。隨著iPhone「印度製造」量能愈來愈龐大,引爆半導體元件需求爆發,但印度進口關稅重,建立當地自主供應鏈迫在眉睫。黃崇仁透露,從台積電帶頭赴美投資的趨勢來看,台灣半導體公司現在必須更分散國際化,力積電將準備與印度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透過先前與大陸合資設廠的經驗,協助印度及當地的大企業設廠。

 
黃崇仁:半導體景氣Q1落底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針對半導體景氣展望,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昨(11)日表示,產業景氣可望於本季落底,第2季開始逐步好轉,下半年隨著庫存去化至一定水準,「應該會不錯」。

黃崇仁分析,現階段下游包括華碩等電腦品牌廠庫存仍不少,手機市場也還在去化庫存中,蘋果則因供應鏈製造問題卡關,連帶對半導體產業造成影響,待下游庫存去化後,需求自然會回溫。

談及美國加大力道限制大陸發展半導體,黃崇仁認為,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並無負面衝擊,反而具正面效益。他透露,有些大型企業已體認到不能單靠大陸製造,讓台灣產業有不錯的機會。

至於記憶體市場發展,黃崇仁認為,在美國的管制措施下,大陸發展記憶體產業難度增高,預計在英特爾推出新平台帶動下,下半年記憶體市況可望好轉。

黃崇仁先前多次看好,汽車電子化將帶給晶圓代工成熟製程龐大出海口,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也正向看待,預期電動車會是PC之後的重要產業,台灣具有發展優勢。

談到台灣發展電動車,TADA協會祕書長沈舉三昨天提出多項建言,包括促成電子業與汽車業者的融合、車用系統架構持續精進、聚焦產官學研資源有效跨業分工整合等。在技術提升部分,沈舉三分析,應持續進化車用系統架構,並不斷強化相關先進技術,包括高階晶片、化合物半導體、車用軟體、電池、自駕等。

 
投資型保單標的 金管會擬設限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投資型保單投資標的將出現重大變革。金管會研擬對壽險業新推出的投資型保單設下兩道緊箍咒,首先,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配置「非投資等級債基金(原稱高收益債基金)」限百分之十,加計「新興市場債基金」限百分之廿;其次,保戶自選基金平台則對上述兩類基金「全禁」;新制最快三月底定案。

金管會訂於明天找業者開會討論,據透露,有業者準備在會中提對案,希望類全委帳戶和保戶自選的基金平台,可擇一設限或禁止,不要一網打盡。目前承作投資型保單較多的法國巴黎、安聯、安達人壽可能衝擊較大。

壽險業者說,去年升息導致債券虧損設限,設限反降低未來投資操作彈性、想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基金的保戶,可能轉向銀行或券商購買,衝擊投資型保單買氣。

業者表示,投資型保單有兩大類,一是主打用小錢就可找投信專家操盤的類全委保單,占整體投資型保單的九成;另一種是傳統投資型保單,保戶自選投資標的、自己操盤,投資標的是「一籃子基金」,也稱基金平台。

官員解釋,投資型保單可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新興市場債基金、平衡型債券基金、債券型基金等四類,這四類基金又各自可投資一定比例的非投資等級債券。

依規定,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最低百分之六十需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也就是幾乎可百分之百投入非投資等級債券,導致保戶可能滿手都是評等未達BBB級的公司債;至於新興市場債基金最多持有非投資等級債券百分之四十,平衡型和債券基金各限百分之卅、百分之十。

根據保險局版本試算,類全委投資保單的全委帳戶資產池中,配置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百分之十、新興市場債基金投資百分之十,投資在非投資等級債券達百分之十四;若剩餘八成再去投資平衡型和債券基金,以平均百分之廿計算為百分之十六,等於全委帳戶投資未達BBB債券比率仍高達百分之卅。

 
證交所:今年IPO衝32家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臺灣證券交易所拍板2023年初次掛牌(IPO)家數目標為32家,成長幅度達39%,並持續強化台灣資本市場競爭力。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昨(11)日拋出兩大強化台灣資本市場創舉,一是研議調整上市公司產業類別,以打造新經濟護國神山,另一是因應產業供應鏈南向,將首度派員駐點海外,現規劃越、泰兩國,以加強推廣並強化監理。

升息浪潮及經濟前景不明衝擊企業送件,全球籌資市場急凍。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統計至2022年11月資料,2022年IPO家數較前一年同期減少約49%,IPO籌資金額亦衰退約45%。

證交所昨舉行歲末新春記者會,林修銘在會中表示,國內企業多已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加上證交所導入創新思維推動上市,去年籌資表現再創佳績,上市申請26家,新上市23家,創新板方面有八家送件;IPO籌資277.8億元,股票籌資合計2,689億元,皆為有統計以來新高,此外,ADR/GDR籌資額較往年成長,顯示上市公司國際籌資能力提升。

雖然今年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危機,但證交所仍訂下成長目標,預計今年有22家一般板IPO、十家創新板IPO,合計32家。對於創新板,林修銘信心滿滿表示,目前掌握家數超過十家。

證交所近年來對發行面業務緊扣新經濟發展,內部正研議精進調整上市公司產業類別。林修銘表示,為打造台灣新護國神山,將力推新經濟,不只創新板有高成長潛力新經濟公司,一般板也將鎖定新經濟,重新分類;透過上市公司重分類,搭配台灣創新板,要讓台灣未來護國神山能見度提高,達到聚市效果,提升企業與生態圈價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正向循環。

他舉佳世達為例,該公司已投入物聯網、人工智慧;宏□集團觸角延伸很廣,都是往熱門的新經濟範圍,傳統產業公司也有相關動作,今年上市公司重分類會優先考量。至於新經濟定義,他說,包括輕資產(SAAS)、人工智慧(AI)、物聯網等軟硬兼備產業均為重分類重點,但要畫分幾類還在規劃中。

面對後疫情時代,林修銘表示,鑒於產業鏈轉變,證交所上市服務團隊將首度以駐點形式,整合駐地的國銀服務據點資源,以及加強與會計師、券商等仲介機構合作,深耕新南向重點國家,以推動台商回台上市,也有利於KY公司等監理。

 
壽險笑了...初年保費彈升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揮別慘兮兮。國泰人壽單月重返百億、南山人壽月增率大彈70%,及台新、第一金、三商美邦(2867)、富邦、保誠等也呈現13%至47%不等的月增力道拉抬下,整體壽險業去(2022)年12月初年保費(FYP)估增15%,全年有望以約7,800億元收關。

7,800億元雖較前(2021)年的1兆零480億元,衰退約25%,卻也顯示我國壽險業者不再盲目競逐保費,而是愈來愈重視資產負債管理,及懂得為接軌兩大國際制度預作準備。展望今年,壽險業普遍認為,初年保費有機會在低基期下呈現正成長,年增率估介於15%至25%。

國內壽險市場去年因資本市場疲軟、金管會嚴管宣告利率、買保單不如存銀行等心態影響下,單月保費縮至四、五百億元,但繼11月止跌、月增率微增0.1%後,12月更在多家表現亮眼下,月增率預估可有15%,單月保費估約538億元。

其中,FYP占率第一的國壽,從11月84億元回升至12月103億元,月增23%,是21家壽險公司中唯一單月業績百億,反映其新台幣利變商品及投資型保單銷售良好。

國壽12月以新台幣年利率2.25%、美元3.5%為上限,調升166張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另也在12月1日推出全新利變終身壽險,新台幣收付、躉繳或2年期繳的花威望,及美元收付、7年或10年期繳的萬美福,宣告利率都是一推出就是各自幣別最上限,對保戶誠意十足,連帶反映在業績上頭。

南山12月初年保費鹹魚大翻生,從11月46億大增至12月78億元,幅度高達七成,料將成為21家壽險業者12月FYP月增率最高,月增金額32億元估計也是最多。

南山12月一舉調升230張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後現售利變壽險宣告利率,美元最高3.4%、新台幣最高2.2%;另外,南山也在12月3日推出六張全新利變終身與增額終身壽險。

其中,新台幣收付的新享多鑽、利多鑽,都是一推出宣告利率就是2.25%,比既有現售商品2.2%還高;美元收付的新美滿多福5、新多美吉,也是一推出宣告就有3.5%,比既有美元商品3.4%還高。

南山還把每年1月1日起算的上半年競賽月,罕見提前到12月23日開賽,提前一周激發鬥志。三管齊下,果真造就好成績。

 
電支業三招 告別補貼戰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進入電子支付的戰國時代。電支開業初期為「獲客」,多數都祭出高額補貼,但用戶「逐高回饋而居」、忠誠度不高,導致虧損連連、獲利不易;近期不少業者不再採取補貼流血戰,為「留客」而祭出三招,包括建立會員制度、鎖定黏著度高的服務及不可取代的獨家場景。

國內目前有十家專營電支,業者為獲客,多數採高額回饋,不過用戶算盤打得精,一旦回饋期滿,用戶很容易「出走」、轉投其他高回饋電支懷抱,形成了惡性循環,不推高回饋、用戶就不肯使用或「跳槽」去競爭品牌,導致電支業者無法獲利。

為培養具「忠誠度」的用戶,部分電支業者改變策略,決定推出會員制度。悠遊卡公司總經理邱昱凱指出,未來計畫推出會員分級制度,用戶使用的金額愈大、就能獲得更多的回饋與好康,例如最近悠遊卡(6035)推出的「道路救援」幾乎「秒殺」,未來推出會員分級後,可以考慮納入、成為VIP會員的獨家服務之一。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也說,街口2023年重點之一就是執行會員分級制度,對用戶行為細緻分類,從交易、轉帳、繳費等消費行為來看活躍度分析,預備將用戶分五個級別,若為高活躍客戶,未來就能獲得更好回饋。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陳亭如指出,要經營電支、不打流血補貼戰,必須鎖定黏著度高的服務以及不可取代的獨家場景。舉例而言,悠遊卡推出「連結家人悠遊卡自動加值」服務,就是黏著度高且不易轉換的服務;由於這項服務需要由教育局快速驗證親子關係,或上傳關係證明文件審核,過程有點繁瑣,所以一旦綁定,就很難轉換到其他業者。

另外,用戶只要在悠遊付App中新增悠遊卡,即可在手機上查詢發票明細與中獎紀錄,若將悠遊付設定為中獎發票的領獎帳戶,獎金還可自動入帳,可避免發票中獎忘了兌獎、和財神爺擦身而過的憾事。像這樣的服務,都能增加用戶黏著度,不會因為沒有高回饋機制,就讓用戶輕易「出走」。

 
徐旭東:樂觀百貨業前景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昨(11)日表示,樂觀看待今年景氣與百貨業前景,因應解封後的強勁消費力,集團進駐並主導的SOGO台北大巨蛋,將力拚在今年底前營運。

遠百竹北店試營運一年,昨日正式開幕,徐旭東出席開幕典禮。他對於2023年遠百的營運表現樂觀,認為「今年應該可以續創新高。」主要動能包括新開店的業績成長,以及今年計畫將再有二個新據點要開出,包含遠東SOGO去年拿下的台北大巨蛋。

徐旭東表示,遠百竹北是遠東百貨第一件與縣府的BOT合作,新型百貨的營運模式成功帶動地方經濟成長。「我們以前很少BOT案,但現在買一塊地滿貴的,BOT是很棒的合作模式。」他認為,百貨業可以活絡地方經濟,但更重要的是要靠政府開發來帶動區域發展。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因疫情影響使遠百竹北店正式開幕遞延了一年,這次與遠東百貨的BOT案打造雙方合作的全新模式,也為新竹縣帶來相當可觀收入,堪稱新竹縣金雞母,以竹北遠百去年營業額約60億元估算,縣府可分回3%,再加上租金,貢獻金額約達2億元。尤其近年新竹縣以及竹北市人口皆呈現正成長,輔以舉辦大型活動吸引人潮,皆有助地方繁榮與經濟發展。

談到集團百貨2023年展望,徐旭東表示,今年還有二個百貨據點要開,力拚營業額續創新高,其中之一是先前拍板的SOGO台北大巨蛋,只要客觀條件到位,期許今年底可以加入營運。

徐旭東先前曾透露,SOGO台北大巨蛋商場共有4.2萬坪,面積大需要時間規劃,會讓消費者看到新的東西,目標要讓大巨蛋成為東南亞第一,將串連台北市忠孝東路上的SOGO百貨,效益值得期待。

 
三井:三年要開五座商場
記者何秀玲、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日本三井不動產在台急速擴張,六年內開出三家OUTLET,去年零售營收174億元,未來三年內更將於北中南開五個商場,是在台擴張最快的零售集團,更是全台唯一一家推出「連鎖OUTLET」的業者。

全球投資12國、日本重量級開發商三井不動產集團2014年來台投資,投資項目橫跨商場、住宅、飯店等事業。台灣三井不動產集團董事長久一康洋昨(11)日表示,台灣是三井在全球投資第二大國家,在看好台灣經濟發展實力下,目前在台投資金額達1,000億日圓、約新台幣230億元,之後會再加大投資,至於擴大多少要視後續取得項目而定。

久一康洋表示,和其他海外市場相比,台灣擁有更強的消費力,接著1月17日在台中將開出首家大型區域型購物中心「LaLaport」,看好與疫情共存,消費回溫,預期今年零售表現有望比去年更好。

三井不動產集團2016年在林口開出首家OUTLET後,短短六年內,在全台北中南共開出三家OUTLET。久一康洋表示,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下半年急起直追,目前林口三井OUTLET為店王,營收達71億元,超越原先目標;台中港三井OUTLET營收為58億元,台南三井OUTLET為45億元。以區域來看,除了林口,台中與台南都是當地最強OUTLET王。

他提到,台灣OUTLET據點比前幾年多,把市場做大是好事,但如果再開更多,台灣市場將面臨過剩問題,因此接著1月17日將在台中,開出首家大型區域型購物中心LaLaport,接著是2024年的「林口媒體園區」複合式商場以及LaLaport南港店,2025年為台南三井OUTLET二期,2026年則是LaLaport高雄店。

久一康洋觀察,每家OUTLET都是看消費者需求,不一定非得要精品進駐,台灣人喜歡首度來台展店的品牌,而三井不動產的集團力量,比其他百貨商場更有機會延攬日本品牌。

下周將試營運的LaLaport台中店,有南北館店鋪面積超過2萬坪,會先由南館先行試營運,像日本超人氣連鎖大型超市「LOPIA」海外首店就選定台灣,還有日本母嬰用品專門店「阿卡將本舖」將開台中首店,預期將吸引消費者「嚐鮮」。

 
悠遊卡公司 送員工大紅包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電子支付業者裡的興櫃「新兵」悠遊卡(6035),今(2023)年1月3日登錄興櫃,悠遊卡公司董座陳亭如、總經理邱昱凱為留才,祭出給員工的超級大紅包,日前推出員工認股權證,每股認購價僅17元,若兩年後股價與目前的88元相當,未來員工潛在獲利總金額將達1.78億元。

悠遊卡的員工認股權憑證共發行250萬股(2,500張),每股認購價僅17元,員工最多可認25張,至少一張,不過,員工認股權證需綁兩年,若兩年後股價和現在的88元相當,每股可賺71元,員工潛在獲利總金額上看1.78億元。陳亭如表示,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是為吸引及留任公司所需人才,激勵員工並提升員工向心力。

國內目前共有十家專營電支,僅兼具電子票證身分的悠遊卡獲利,2022年1至11月,悠遊卡營收14.89億元、年增2.91%,稅後純益5,800萬元,超過2021年全年。據統計,去年共有1,900萬張的悠遊卡被「嗶」過,悠遊付會員在去年底超越200萬後,目前約207萬,依過去經驗,悠遊卡一年發卡數,含聯名卡約1,000萬張左右。

陳亭如2018年3月出任悠遊卡總經理、2019年升董座,該公司2019年2月獲准兼營電支業務,花費不到一年,同年12月悠遊付開始試營運;陳亭如還讓悠遊卡在兩年內成功躋身電支前段班、完成數位轉型任務,並在疫情逆風中調整營收結構,帶動儲值卡發行造型卡的風潮。

陳亭如並預先擘劃悠遊卡的下一個20年,推出新一代悠遊卡「超級悠遊卡」,讓悠遊卡突破小額消費的窠臼,與悠遊付App進一步緊密連結、相輔相成。

 
寒舍:飯店商務客回來了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寒舍餐旅集團(2739)董事長蔡伯翰昨(11)日表示,去年解封後,商務客復甦速度比預期好,已恢復到過去的九成,但觀光客的部分並未回籠,希望2023年把過去流失的客源找回來,而業者頭痛的人力不足問題,可採取兩大策略舒緩,才能迎接復甦商機。

蔡伯翰分析,國內人力短缺問題,政府已非常重視,提出各種方法改善,目前有兩個策略能逐漸增加勞動力,包括外籍僑生工時拉長、鼓勵產學合作;飯店經營者也應調整升遷管道,重新燃起員工對工作的熱誠。

針對加薪議題,蔡伯翰未多做說明,僅強調寒舍會努力拉到市場水準,會隨著產業發展和社會方向前進,但飯店業目前狀況是「剛從加護病房出來,還沒出院」。至於年終獎金,目前規劃跟同業差不多,落在一個月到一個半月,但還是要等董事會同意。

2022年10月政策解封後的觀光市場變化,蔡伯翰分析,11月中住房等開始恢復,速度比想像中快,疫情後的市場結構也完全不同,原本擔心大家都習慣線上交流,疫情趨緩後商務客比例會縮小,只會有觀光客存在,但事實上卻是相反,商務客已恢復到過去的九成水準,而觀光客人流則還未出現。

10月中開放後,耶誕節、新年假期反而出現商務客比觀光客多的情況,視訊雖然可以取代商務拜訪,但效果有很大落差,觀光客反而因為擔心疫情,復甦的速度不如預期,加上許多國家匯率波動大,觀光旅遊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還沒完全復甦。

缺工已是國內各行各業面臨的問題,服務人力較大產業都面臨困境,這個問題不只出現在台灣,全球都會面臨這個問題。蔡伯翰指出,台灣觀光產業確實有缺工情況,要透過不同調配應付人力不足的情況,才能因應近期生意量的突然增加。

首先,透過建教合作,他說,在勞動部協助下,增加在台僑生工作時數能提升,而先前談論到外籍移工部分,這個部分較複雜,須等待政府跨部會協商。其次,薪資水準雖是很重要一環,但不是影響人力的唯一因素,工作環境如何更有吸引力,讓員工有更多升遷管道,提升員工向心力,才是解決之道。

2023台灣燈會將在台北登場,台北寒舍艾美酒店響應盛會,與澳洲藝術家Amanda Parer合作,借展其作品《Intrude》的兩隻大型白兔燈飾,昨天展示在飯店門口,可望成為燈會中的打卡熱點。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