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變動是一連串的過程
野外採集時,常見乾枯的河床或高山峭壁上的沉積岩裡,經鐵鎚一敲開,散布著珊瑚、牡蠣、文蛤的痕跡,這些明顯只出現在海洋環境中的生物化石,是否在告訴我們,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
想像一下你的高級小公寓裡面有著全套的IKEA家具,這些Made in Sweden的標籤,是否標示著你們全家都來自瑞典?但,事實上你位在台北的家,絕對不是瑞典,過去也從不曾位於瑞典。這落差很容易理解:家具在瑞典製造後(假設IKEA家具真的在瑞典製造好了,我們暫時不談商標授權代理這些複雜的人類行為),運送到台北,安置於你的公寓。
製造、搬運跟安置其實是三個很關鍵的過程,而這與化石的形成也是很類似的。人為的搬運可以非常精準有效,現代人對於擁有幾千公里外製造的商品,早就習以為常了。同樣的,大自然的搬運也不是可以小看的一個過程,河川上游的泥沙可以在一次颱風暴雨後被沖到下游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幾億年的尺度,一座山的移動,一個板塊被跨洋攜帶到相隔幾千公里遠也是可能的。
地質變動是一連串的過程,也就是說,昨天的昨天、去年的去年,這些都是可以無止境地反推回去的。台北市這個地點,與地球任何一個地點一樣,統統經歷地球誕生至今的四十六億年。四十六億年的每一刻、每一天都是確實存在的,只是,並不是每一天都會留下我們明顯可見的證據。如同一張百年紅檜製成的原木書桌,紅檜從種子萌發開始的每一刻都存在,可我們明顯記住的,卻是它被製成桌子的那一刻。
● 你想要回到哪個時間點?
回到故事的開頭,峭壁上的牡蠣化石,確實在告訴我們,這個地方曾經是大海,它確實是該地層在海洋時期形成的。不過,它沒有告訴我們的,是這個峭壁也許還有其他時期--那些並不會留下明顯痕跡的時期。那麼,怎樣的時期,是會留下明顯痕跡的時期呢?答案就是前面提到的、岩層泡在海水中的「海洋時期」(有別於露出水面的「陸地時期」)。
在岩石的分類中,化石絕大部分是沉積岩。沉積岩是岩礫碎屑經過時間與壓力黏合而成的,水分在這個過程中占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黏合是一連串的化學反應,這些變化在水中較易發生。綜合所有條件,海床是化石沉積岩形成的一個主要地點,其他可能發生的地方,則如瀉湖、淡水湖泊等寧靜的底土環境。也就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找到不少實際的例子,那些完全生活在陸域環境中的生物,會因為掉入水中而更容易變成化石。
化石紀錄是不均勻的,比例上偏重於海洋時期。換句話說,如果以古生物來討論地層的過去,它會凸顯出這個地層的海洋時期。
哆啦A夢的百寶袋裡,有一個神奇的時光修復機器,它可以把舊的電視、玩具、工具變回新的狀態。大雄的媽媽很高興地把自己的舊鱷魚皮包放進去,然而,出來的不是一個嶄新的皮包,而是一隻活生生的鱷魚!
就如同哆啦A夢的法寶,今天我們的古蹟修復有很多選擇,有修復成當初建成的狀況(最原始最美的狀況)、有修復成歷史事件的狀況(1918年德法簽訂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協定的火車車廂),也有修復到剛出土的狀態(水下沉船的廢墟狀)。「回到過去」的精神就類似這樣,你必須決定,你想要回到的是哪一個時間點、能夠回到哪一個時間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