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No.444 北海道平取町愛努文化博物館「環境意識」的實踐、雅加達歷史博物館──讓時空重回四百年前的巴達維亞城、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01 第44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北海道平取町愛努文化博物館「環境意識」的實踐

國際頻道

  雅加達歷史博物館──讓時空重回四百年前的巴達維亞城

回想•迴響

  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任何學到的都能帶著自己邁向未來的出路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因應疫情升溫,為防範人群及社區傳播,史前館配合政府藝文場館管制政策關場館,並進行消毒,原訂相關展示延期辦理、推廣教育活動延期或取消。

  營運管制期間史前館提供線上博物館服務,精選世界南島、臺灣南島、史前考古的豐富內容,讓您隨時隨地暢遊雲端,瀏覽館內藏品、文化研究、特展回顧。防疫期間避免外出,在家一起來認識臺灣最深遠的在地文化,一起拜訪世界各地的南島鄰居,一起充實文化內涵,像史前南島祖先遷徙那樣航向知識之海。

  史前館及卑南遺址公園營運控管期間仍會維持行政正常運作,並配合指揮中心強化防疫整備,盤整業務及調配未來工作計畫,以因應提升未來服務能量。

文•圖/史前館

 


 


 

  這兩周疫情的嚴峻讓全臺灣都嚇壞忙壞了,希望大家能做好沉穩的準備與長期抗疫的心理準備,只要大家好好遵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出的對策,相信我們一樣可以在艱困的狀態下逐漸恢復。 

  環境與人、文化是相連的,但小環境也是會隨著大環境改變的,特別是對原住民來說,如何在動盪變化的大環境之下不斷發出聲音來保衛自己的家園不致遭受破壞、守護自己的文化得以傳續,這也是大環境與大社會要能夠理解與尊重的。北海道愛努人如何以族群語彙IWOR(傳統的生活空間)這個概念,追求人與自然共生,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示範場,帶給大家認識「環境意識」的實踐樣貌。

  目前在臺灣最被關心籌拍的史詩級電影就是《臺灣三部曲》,影片中提到熱蘭遮城就跟遠在印尼的巴達維亞城有著密切關係。如果要認識過去四百年前巴達維亞城這個地方發生了什麼故事,那麼走一趟現在的雅加達歷史博物館,看建築或是展廳,或是博物館所在舊城區也有許多觀光資源,館方也致力於參與及連結各項組織組織活動,是認識雅加達歷史及文化遺產的好起點。

  人生路上所有學習的軌跡都有助於我們邁向未來的下一步。誰知道高中時期摸過的縫紉機,會在大學期間的實習場域派上用場呢而且還是博物館?!而在博物館實習解鎖的技能,說不定也會陪伴著來到此地的實習生再往下一個階段發展呢。就業選擇總是隨時代改變而有許多新事物能發掘,再冷門的專業只要能夠專精且結合其他領域並觀察整體環境的「生態」,總是能發掘出新的路子。

 
 

北海道平取町愛努文化博物館「環境意識」的實踐

文•張至善/圖•史前館


2019年8月史前館舉辦「在地•文化」史前館與日本北海道環境教育工作

前言

  環境一直是人類生存的基底,也是文化發展的憑藉,因此唯有永續的環境才會有永續的文化。當代博物館對於環境意識的覺知,採以不同的方式來實踐,本文介紹日本北海道平取町的愛努文化博物館「傳統生活空間再生」IWOR構想(「IWOR」是一個愛努族的詞彙,意思是「傳統的生活空間」),探討愛努文化博物館「環境意識」的實踐樣貌。

愛努族

  愛努族(Ainu)是日本的原住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的北部島嶼,部分居住在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南部。據2017年的資料,約有13,000個愛努人居住於北海道地區。

  從歷史上看,愛努人經歷過的艱困處境與世界上其他原住民的經歷類似,包括日本大和民族的長期殖民統治、政府的同化政策、社區遷移、疾病傳播、人口減少和制度性的歧視等。直到2019年,日本訂定《愛努人促進法》,他們才被承認是日本的原住民族。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是平取町管理的博物館,二風谷區約70%的居民為愛努族。博物館的文物主要來自推動愛努族民族運動的重要文化領袖萱野茂(Shigeru Kayano)在1950年代開始進行蒐藏的文物,自此20年間收集了約2,000件愛努生活文物。由於文物佔據了他家中的巨大空間,並且擔心萬一著火可能破壞收藏品,因此決定建立一個小型博物館。

詳全▲TOP

 
 

雅加達歷史博物館──讓時空重回四百年前的巴達維亞城

文•圖/劉世龍


市政廳外觀

  四百年前大航海時代的巴達維亞城(Batavia)與臺灣大員的熱蘭遮城(Zeelandia),在經濟與航運交通是息息相關,同時也因此將臺灣浮出在世界地圖上,成為世界重要的轉運站。對於臺灣來說,謎樣的巴達維亞城也就是現在的雅加達,是如何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樞紐?對於每年來臺近三十萬的印尼移工來說,它究竟是怎樣一個國際大城呢?

  四百年前巴達維亞城位於現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北區,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掌握東方貿易的最大轉運港。巴達維亞的命名來自荷蘭總督Jan Pieterszoon Coen,原本他想以家鄉之名霍恩(Hoorn)而取名新霍恩(Nieu-Hoorn),後來才以荷蘭的羅馬名Batavia稱之,也就是現在雅加達北區所謂的舊城區。這裡保留了殖民時代的建築特色,由於舊城區從以前便是雅加達的重要交通樞紐,是車水馬龍的公車、高速公路與火車轉運站。同時這裡有著舊殖民時代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雖然時光荏苒,金融中心早已遷往內陸新城區,本區已不再復現過去政權控制中心的風光。

  舊城的都市發展曾有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隨著運河兩側矗立著許多重要的歷史建築,每處都有相當重要的文化內涵,值得一一探索。如果要認識過去四百年前這塊土地發生了什麼故事,那我們可探訪現在的雅加達歷史博物館(Museum Sejarah Jakarta),位於雅加達舊城的歷史博物館,它原來是四百年前巴達維亞城的市政廳,外觀模仿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建造,但阿姆斯特丹市政廳為三樓建築,巴達維亞為二層建築。

詳全文▲TOP

 

 

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任何學到的都能帶著自己邁向未來的出路

文•圖/李佩臻


想不到能在博物館輕鬆使用縫紉機,高中時的我絕對沒想過這件事

  2020年夏天,是我準備升上大三的暑假,基於對博物館後台運作與經營的好奇,以及該行業未來出路的探索,我選擇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考古學門」投遞實習履歷,而現在我能說,很榮幸獲得這次進入史前館學習的機會,也很高興自己踏出了這一步。

  這次實習根據業務的不同,主要在三個地點進行實作──一是位於海岸山脈向海一側的富山II遺址,二是卑南遺址公園內的「考古工作站」,三則是臺鐵康樂站旁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而三個地點各自負責考古器物自發掘出土後乃至保存至典藏庫之間不同處理流程,以下我想依照各地點來介紹這個暑假究竟做了些什麼。

富山II遺址的試掘工作

  在這次實習前,「考古」對我來說僅是個除了博物館介紹看板之外,只會出現在各大科幻小說中熟悉卻又感到距離遙遠的詞彙,沒想到今年意外遇到遺址試掘,而有了深入認識的機會。由於這次發掘是以「試掘」為目的,僅是要確認該地文化層範圍,所以開的坑口並不大。發掘過程大致如此:首先以傾斜儀測定方位並拉線、測量、劃定坑位四角;再來以光學水準儀與箱尺倆倆配合測深;前置工作就緒後,將坑內劃十字以平分A、B、C、D四等分,以最高點為基準向下挖掘,每十公分為一層;完成一至兩層後會修牆、整平坑底進行拍攝記錄;出土的器物會根據位置放置籃子內,而後收入夾鍊袋並登記;大型或重要器物會進行測量。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拿麼厲害,在部落!
    活動時間:2020/9/21(一) ∼ 2021/9/19(六)週二至週六 11:30-17:00
    地點:
    ◆ Mena'u i Kasavakan 看見建和
    建和部落鹿寮(臺東市建和里建和二街71 巷30 號隔壁)
    十人以上預約參觀請洽Alikay 潘晨綱0925-011-748
    ◆ Venaquan 在小米裡得更新
    拉勞蘭小米工坊(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0 鄰21 號)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1/12/31(二)延展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台東縣成功鎮民富路43號)
  • 歌,住著誰的青春:唱出太魯閣族的時代歌謠
    時間:2020/11/21 ∼ 2021/12/31( 週一至週六)9:00-17:00
    地點: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 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日休館)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教育推廣 

  • 史前館空間共感藝術實驗駐村計畫系列三之二『馬武窟溪-東河遺址群』主題畫作開放預約導覽
    活動時間:2021/3/3∼2021/6/30(每週三、六)10:00-16:00採預約制•本館學術活動中心
    109年藝術家跟著考古學家一起到了小馬洞穴遺址、東河北與東河南遺址踏查,黃亦中藝術家在109年11月的駐村完成了兩幅創作。
    在一片深深淺淺的藍色之間,藝術家將他對馬武窟溪口新石器時代史前遺址的空間感受,一筆筆的描摹下來。溫柔的月光灑在靜謐的馬武窟溪口.我們在這裡懷想曾經生活於此的史前人群,南島語族的祖先。詳情查詢│預約洽詢│(089)381166#399、592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南科考古館

  • 牽手平埔:臺灣南部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文化特展
    活動時間:2021/1/29(五)∼2021/5/30(日)
    地點:南科考古館二樓特展廳

 》卑南遺址公園 

  • 環境教育外展課程【開放申請】
    活動時間:2020/11/1(日)∼12/31(四)
    「在旅行時意外受困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館的我,遇見了一個名為瓦利的小男孩幽靈,他希望我幫助他找到幾個出土文物,那些文物蘊含著他與族人們的記憶,而記憶可以帶他回到一個叫『海境部落』的地方,但那些出土文物似乎都被研究人員鎖在保險箱內了,該怎麼辦才好呢?」卑南遺址公園限定《風暴之子》實境解謎活動,等你來破解!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200元(附解謎包,另購門票,破關後可獲得特製紀念品)
    活動對象│親子、一般民眾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即可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0年05、06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