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回溫…4月景氣燈號亮黃紅燈 暌違逾2年再轉向趨熱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5/28 第585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回溫…4月景氣燈號亮黃紅燈 暌違逾2年再轉向趨熱
記者林海、葉卉軒/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發會昨天公布四月景氣燈號,亮出代表景氣轉向「趨熱」的黃紅燈,綜合判斷分數也增加四分來到卅五分,是二○二二年二月以來新高,也是暌違兩年二個月後再度亮出黃紅燈。國發會官員表示,景氣轉向主要是由AI(人工智慧)應用帶動,不過目前僅亮一個月黃紅燈,仍須持續關注外在風險,對景氣審慎樂觀。

景氣燈號一至三月連亮三顆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對於四月亮出黃紅燈,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最關鍵因素為AI相關應用商機,包括高速運算、雲端服務,有助於資通訊及視聽設備出口表現,且不僅外在需求增加,電機設備進口也是好轉,批發部分也因為出口轉佳而好轉。整體而言,進口有需求、出口續擴張,銷售、生產等也都帶動景氣轉好。

觀察代表未來景氣的領先指標,國發會指出,四月較三月上升百分之○點五,累計七個月增幅百分之二點五;四月同時指標較三月上升百分之○點九三,也是續呈上升,累計十三個月增幅百分之八點九五。

至於黃紅燈有沒有機會延續?吳明蕙說,必須保持審慎樂觀態度,並密切關注外在局勢變化,因為雖然領先和同時指標均呈現上揚,代表景氣應是穩步復甦狀態,但仍須留意相關風險,特別是美國、歐元區的領先指標近來呈現下滑,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則轉為緊縮,以及包括美國對中國課徵關稅的新舉措,令人更擔心中國經濟前景的後續狀況,地緣政治風險還在,加上日本的消費狀況好像也不是很理想等。

四月亮黃紅燈,是否可論斷景氣轉向熱絡,吳明蕙表示,黃紅燈屬「注意性燈號」,現在是第一個月改亮出黃紅燈,不會因此就說景氣趨熱,對景氣態度上審慎樂觀,還是要留意外在風險。

國發會資料顯示,四月的景氣燈號構成項目中,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都由綠燈轉紅燈,工業生產指數由黃紅燈轉紅燈,製造業銷售量指數由綠燈轉黃紅燈,但海關出口值由紅燈轉綠燈,分數減少兩分,其餘四項燈號維持不變。

展望未來,吳明蕙指出,受惠全球商品貿易成長回升、AI等新興技術應用商機活絡,出口可望續呈穩健成長態勢;投資方面,企業將持續投入研發與製程改善,加上政府提升公共建設執行力道,可望挹注投資動能。內需方面,受惠就業市場穩定、基本工資調升及國內股市交易活絡,以及政府減輕民眾交通、居住、就學負擔,有助提高民眾可支配所得,延續消費動能。

吳明蕙也說,主要國家降息時程未定,及美中角力升溫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力道的不確定因素,仍須留意。

 
震撼…海外債權人出清持股 台北天空塔90%股權喊賣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北天空塔」最大股東要出清持股,震撼市場。仲量聯行昨(27)日宣布,受債權接管人委託、代理銷售間接持有「台北天空塔」海外公司的全數股權,據悉,該接管人受託間接握有台北天空塔九成股權,全案將向國內大咖投資人招手。

仲量聯行表示,此次海外債權人是將手中全數海外股權、委由「FTI諮詢公司」作為海外質押股權的接管人。

由於銷售方式是以「提交意向書形式銷售間接持有台北天空塔(The Sky Taipei)的海外公司全數股權」,只要對此案有興趣的投資人在台灣時間今年7月5日下午5時前,提交意向書,雙方就能再做進一步銷售接洽。

台北天空塔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松智路與松壽路口,樓高288公尺,落成後將成為台灣第二高樓,僅次於台北101大樓。這座以酒店為主的混合式發展項目包括零售空間、餐飲體驗和表演中心,整體建案總樓地板面積約約86,920平方米(相當於26,300坪),總占地面積約6,830平方米(約2,066坪)。

據悉,先前間接持有「台北天空塔」約九成股權的大股東,已將股權質押給債權人,這次海外債權人要賣掉全數股權,若國內大咖投資人有購入意願,有機會拿下台北天空塔九成股權,成為「台北天空塔」最大咖股東。

仲量聯行強調,「台北天空塔」銷售作業,將會遵守國內相關法律和監管規定,將摒除中國大陸地區投資人擁有該專案的控制權,或控制性股權。

再者市場初估,由於該案位於有台北華爾街之稱的信義計畫區核心,落成後又是台灣第二高樓,僅次於台北101大樓,當年碩河開發規劃投資額就超過200億元,換言之,若有意取得股權的買家,需是手握百億元等級雄厚資金的大咖投資人,才有機會取得入場券。

仲量聯行指出,此次「台北天空塔」銷售海外公司全數股權,為亞太區罕見開放標售的大型指標建案,提供難得的投資機會,所有提交的意向書必須嚴格遵守台灣在內的所有相關地區的投資法規,有意參與的投資人在今年7月5日(周五)台北時間下午5時前,提交意向書。

 
開放赴陸團客 交部沒鬆口本周再開會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觀光署昨(27)日表示,希望兩岸觀光朝健康有序方向發展,不過是否會具體開放赴陸團客,觀光署官員並未鬆口,僅說會討論,本周將會召開會議。

交通部長李孟諺上周與媒體茶敘時就表示,兩岸觀光會持續朝對等互惠方式前進,5月底前將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開放團客議題,並期待能端出方案,他當時便說,不排除我方可先釋出善意。

由於6月1日實施赴陸禁團令進入最後倒數,外界關注兩岸開放觀光進度,據悉,觀光署本周將召開會議討論。

目前兩岸觀光現況,台灣有開放自由行,6月前開放團客;對岸則是禁止自由行,團客也僅限於福建到馬祖,旅遊業者期待兩岸觀光能儘快破冰。

對於兩岸觀光開放幅度為何,交通部表示,是要全面開放團客、局部開放或部分先行,都是選項,交通部會整體考量,包含520後大陸對台宣布軍演等因素都會納入,不過交通部也強調,會與業者站在一起,促進觀光。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看好AI、半導體 經濟雙核心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天表示,今年整體經濟發展會好,在AI伺服器等資通業帶動下,出口相當暢旺,AI未來五年會有驚人發展,與半導體產業會是經濟雙核心,政府在這方面也會有比較大的投資。此外,政府仍會兼顧經濟的平衡,希望三個月內提出國家新的未來四年計畫。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審查「離島建設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劉鏡清首度列席備詢。劉鏡清受訪表示,並不會緊張,而且立委大多很親切,可正面討論問題,他一開始還不熟悉議事流程,「但是可以感受到委員們對我的照顧,會體諒我是第一次」。

不過,法案討論過程中,來自金門的立委陳玉珍,質疑劉鏡清為何認為重大建設投資計畫應由中央核定,不適合交給地方政府,她批評劉鏡清連金門都沒去過,中央官員也沒有幾個知道金門建設,不是一句不適合就不適合,而是要給地方權力,最後經委會召委楊瓊瓔出面打圓場。

劉鏡清會後受訪被問到如何看待今年經濟發展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掀起的「AI旋風」,他表示,目前出口比較暢旺的是在AI伺服器帶動的資通訊產品,至於黃仁勳為何帶動旋風,是因為輝達上一季的財報出來是成長百分之二六二,自然帶動訂單成長,「AI應該未來五年都會有驚人發展,是除了半導體外、我們經濟未來的雙核心」。

但劉鏡清也說,還是要兼顧經濟平衡,因為多數民眾是從事服務業,而中小企業和部分產業也進入成熟期,因此要均衡發展,他會從這兩條路做規畫,希望三個月內提出國家新的未來四年計畫,以平衡產業發展,否則整體經濟好,部分民眾所處行業不夠好,希望盡量照顧大家。

劉鏡清指出,目前觀察今年經濟景氣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但還是有不確定性,例如美國通膨降溫,實質購買力卻下滑,顯示一般庶民對物價有壓力,這些都還要觀察。

 
兩岸旅遊 商總:月底前有好消息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商總昨天舉行理監事與顧問頒證典禮,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新政府上台後,產業界很希望能夠表達憂心與需求,而兩岸的經貿穩定、旅遊開放非常重要,近日也積極溝通中,他並預告月底前在航班、兩岸旅遊人數的增加都會有好消息。

副總統蕭美琴與多位部會首長昨出席典禮,許舒博表示,過去曾經與蕭美琴是同事,有些想法可以直接溝通,海基會準董事長鄭文燦也表達將來對促進兩岸關係的想法。

對於兩岸旅遊的好消息是否包含開放團客,許舒博則語帶玄機說,「可以預期,有這方面的思維」,在月底之前會有好的答案。

交通部長李孟諺上周表示會跨部會協商,針對六月出團有明確結論,期待在五月底前有方案。

 
5月CCI回升 吳大任:經濟挑戰仍大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發布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七十二點二點,較上月上升八點八三點,其中投資股市上升幅度最多,暴增卅四點七點。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說,由於股市表現好,帶動各大指標上揚,房市股市都上升,會讓國人對家庭財富有信心,有助帶動消費成長,但台灣出口還是不好,尤其消費去年基期已高,下半年經濟挑戰仍很大。

吳大任表示,五月CCI指數大幅上升,原因是四月調查時間剛好股市重挫,加上四月初花蓮大地震,餘震持續影響,股市信心大幅下跌,總指數也下跌廿點,四月大跌屬於特殊狀況,各種狀況解除後,五月因股市已大漲到將近兩萬一千點,所有指標跟著大幅回升。

他判斷,很多家庭資產主要配置在股市、房市,股市房市信心變強,大家會覺得變有錢,比較敢消費,會帶動消費,顯示第二季內需消費仍可維持熱絡。

但吳大任指出,台灣比較大風險仍是出口,不確定性仍高,要看美國與歐洲,歐洲因為製造業PMI都在五十以下,六月歐洲央行會率先降息,英國也會跟進,但要看次數與規模,若幅度夠大也要明年才反映;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額儲蓄從過去兩兆多美元,至今年三月由正轉負,且家庭負債持續增加,顯示美國家庭消費能力將大幅下降,失業率也從去年同期百分之三點五來到百分之三點九,都會對消費造成衝擊,預估最慢第三季美國聯準會就會降息。

吳大任認為,歐美消費力下降,台灣下半年出口壓力會變大,目前出口除AI(人工智慧)外都很弱,若出口不好,民間投資也會變弱,唯一支撐仍是消費,但去年基期已高,對經濟成長率邊際貢獻會減少,下半年台灣經濟挑戰仍很大。

五月CCI六項分項指標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票時機、購買耐久性財全數上升,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為「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五月指數五十九點三五點,較上月大幅上升卅四點七點,主因四月因為調查時間剛好股市重挫,五月股市反彈,民眾投資股市信心大增。

 
國際財經要聞
歐美仿效陸 扶植清潔能源產業
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廿七日報導,美國和歐洲如今在電動車、太陽能板等領域努力追趕中國大陸,大陸產業政策能夠如此遙遙領先,原因是非常善於利用政府和銀行業的所有槓桿,全力拉抬。而如今美國總統拜登和歐洲一些國家領導人決心發展本國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等的製造能力時,採用了大陸培育產業的一些政策。專家說,那些辦法可能很浪費,但很成功。

紐時說,大陸如今在工業上的領先地位,得益於數十年來利用一黨制國家力量,拉抬政府和銀行業的所有槓桿,同時鼓勵民營企業之間瘋狂競爭。以太陽能板和電動車為例,大陸製造能力是建立在先前對化工、鋼鐵、電池和電子產業的培育,以及對鐵路、港口和高速公路的大量投資之上。

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分析,從二○一七年到二○一九年,大陸在產業支持方面的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一點七,是其他國家的兩倍多。這些支出包括國有銀行提供低成本貸款,以及省級政府提供廉價土地,但卻幾乎不指望受援助企業能立即實現獲利。

與此同時,美國和其他國家還指控,大陸規避國際貿易規範、參與盜竊智財權、使用強迫勞力等。上述這因素加在一起,使大陸如今有能力向競爭對手國大量供應低成本電動車、太陽能板、鋰電池。

紐時指出,美歐和其他富裕國家現在正瘋狂追趕,希望糾正自己過去在產業政策上的失誤,並學習大陸成功的經驗。美國總統拜登和歐洲一些國家領導人決心發展本國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等領域製造能力時,就採用了大陸培育產業的一些政策。

拜登前助理、現任休利特基金會經濟與社會計畫主管哈里斯說,大陸在全球關鍵製造業的崛起,顯示國家產業政策的潛力及威力。哈里斯說:「浪費嗎?絕對是。成功嗎?當然」。

當前西方國家對產業政策的擁護,背離了美國及其盟國之前倡導的開放市場和減少政府干預意識型態;他們在斥巨資補貼本土企業的同時,也設法阻止與中國產品競爭。一些中國經濟學家看來,美歐抱怨不公平,正顯示他們政府失敗。

 
巿場交投清淡 歐股小漲
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巿場交投清淡,投資人找尋方向,歐洲股巿今天收盤小幅上漲。

倫敦股巿今天因春季銀行假日而休巿。

法蘭克福DAX指數微升81.34點或0.44%,收18774.71點。

巴黎CAC 40指數小漲37.52點或0.46%,收8132.49點。

 
日企強攻替代性蛋白質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清食品、不二製油等日本企業正加速開發能取代肉品與魚類的替代性蛋白質,看好這個產業將迅速成長。

日經新聞報導,日經與東京研究業者Patent Result合作,檢視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交可用來開發替代性蛋白產品的專利,並且對專利的價值給予評分。結果顯示,截至4月底,這類領域專利價值最高的國家是美國,合計達4,340分,其次是日本的2,570分,再來是瑞士的1,740與中國大陸的1,651分。

在這份排名的前20大機構組織中,出現了三家日本企業:不二製油(排名第二)、天野酵素(第六)與日清食品(第16)。

不二製油公司,握有能夠生產植物性奶油與起司的專利,自1969年開始銷售黃豆素肉以來,一直是替代性蛋白市場的領導者;天野酵素已申請一項專利,為使用經酵素處理的植物性蛋白,做為咖啡飲品中的鮮奶替代品。日清食品則是日本首家創造出可食用實驗室培植肉的企業,目標在2025年前從牛肉細胞製造出牛排。

全球人口成長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正在推動替代蛋白市場快速成長。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預測,到2050年,實驗室培植肉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38兆日圓(8,800億美元),比2025年成長12倍,占整體肉類市場的57%。

 
日工業生產 觸底回升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政府27日在經濟月報中稱,工業生產出現回升跡象,意味生產可能已經觸底。這也是一年來首度上調對工業生產的評估。

相關內閣大臣、執政聯盟議員和日本銀行(央行)總裁植田和男在一場會議上提交這份報告,內容指出「工業生產近期顯示出回升的動向,儘管由於一些汽車製造商暫停生產和裝運的影響,製造業活動有所下降」。

根據編製月報的一位內閣府官員稱,這是經濟月報自去年5月以來首次上調對工廠產出的評估。

日本當局還上調了對進口和公共工程的評估,同時連續第三個月保持總體經濟評估不變。對民間消費和資本支出等其他方面的評估沒有變化。

經濟月報上調工業產出評估,可能表明工廠活動的這些暫時性不利因素很可能已經緩解。

此外,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同日在日銀主辦的研討會致詞表示,央行將審慎而為,將通膨預期靠攏2%的目標。他表示,經過實施多年的極寬鬆貨幣政策後,日本要準確估算中性利率「尤其困難」。他說:「利率欠缺顯著移動,在評估經濟回應利率變化方面構成極大的障礙。」

 
美債有撐 兩利多加持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公債市場將迎來投資人企盼多時的支持。本周開始,美國財政部將啟動一系列回購,主要針對已流通一段時間但難以交易的債務,此舉為2000年代初以來首見。在此同時,聯準會6月起將放緩縮減資產負債表(量化緊縮)的腳步。

這兩項舉措都將為公債市場提供支持,今年以來,投資人面對美國經濟持續成長和通膨意外具有黏性,大幅調整了對降息的預期,債市動盪不安。市場目前漸趨穩定,當局的努力應有助於提高交易能力。

財政部將透過一系列直至7月底 、每周一次的購債行動,回購部分現有國債,主要買回發行較久的債券,並以當期債券取代。

這是為了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因為舊債券通常流動性最差。

放緩縮表的前景也將提供支持。聯準會將把每月到期而不再投資的公債上限,由600億美元下調到250億美元,房貸押抵債券的上限則維持在350億美元不變。

 
去年全球碳排稅費 創高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全球2023年向企業徵收的碳排稅費達到創紀錄的1,040億美元,但目前的碳定價仍遠低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所需的程度。

根據世銀近期發布的「2024年碳定價現況和趨勢」報告,如今運作中的全球碳定價機制有75項,較一年前增加兩個,可覆蓋全球約24%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的碳定價收入也從2022年的95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1,040億美元。

這份報告指出,要同時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與促進更多低排放,碳定價是政策組合所需的關鍵。

不過,絕大多數的碳價仍不夠高,只有不到1%符合或高於碳價高層委員會所認定的價格,以達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目標;該協定力拚本世紀結束前的氣溫增幅,相較工業化前不超過攝氏2度。

2017年一份碳價高層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底前每噸碳排的價格需在50到100美元之間,才能做到讓氣溫升幅低於2度;經通膨調整後,如今價格須是每噸63~127美元。

世銀另指出,鑒於歐盟ETS近期碳價疲軟,今年全球碳排收入可能滑落。

 
英美假日巿場清淡 國際油價收漲
紐約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面對通膨頑強,在投資人聚焦美國利率展望,使得巿場經歷低迷的一週後,今天因為是英國和美國的國定假日,巿場交投清淡,國際油價上漲逾1%。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交割價上漲1.2%,收報每桶78.66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7月交割價上漲1.2%,收在每桶83.10美元。

 
要聞
搶艙亂象重演 貨櫃海運報價...漲漲漲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海運在疫情期間的搶艙亂象重演,貨攬業者指出,各大航線6月上旬艙位全滿,根據昨(27)日最新貨櫃航運報價,亞洲至南美線每FEU(40呎櫃)突破7,000美元;美東漲到7,300美元、美西7,400美元;北歐6,000美元。

各大航商近期已喊出6月1日到6月14日亞洲-美國線及亞洲-歐洲線現貨價格再加15%至20%,才能順利拿到艙位出貨,已觸及疫情期間的天價區間。

貨櫃三雄在萬海(2615)法說會開場釋出利多後,陽明 (2609)在股東會上也釋出正面看法,長榮(2603)及萬海股東會今登場,市場關注龍頭長榮釋出消息。

 
壽險業不動產增值準備金近200億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壽險業2023年砸下3,600億元的避險成本「有解」;壽險公會已向金管會遞交「外匯價格準備金」建議案,其中預備用來充實外匯準備金的六項準備金「財源」之一「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金額首度曝光:壽險龍頭國泰人壽超過百億元受惠最大,新光人壽56億元、排名第二。

據統計,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等七大壽險,「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接近200億元。

根據壽險公會版本,預備充實外匯準備金的六項準備金項目,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重大事故收回準備金、營業損失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及其他經金管會核准的項目。

根據各家公司財報,截至2023年底,國泰人壽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高達110.8億元,居壽險公司之冠;其次則是新光人壽,該項準備金為56.4億元。

第三名是南山人壽,約13.5億元,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6.5億元與0.5億元。凱基人壽無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三商美邦人壽為1.4億元,合計189.1億元。

壽險業高層強調,業者提案的「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並非「吃大鍋飯」、一體適用,而是採「個案申請」方式。

「外匯價格準備金」是什麼?簡言之,當新台幣匯率貶值、壽險業有兌換利益時,需提存一筆準備金,以因應當台幣升值、壽險業出現兌換損失時,就可以把這筆準備金,拿出來沖抵,藉此減輕對獲利衝擊。

外匯準備金如同壽險業的大水庫,不會讓壽險業因匯率亂流,讓「獲利暴起暴落」。其次,因為水庫也緩衝了匯損,可減少壽險業為了避險、每年付出高達數百億元的避險費用,第三,當準備金水庫愈厚實,業者不需加大力道避險,避險費用不會吃掉投報率,業者經常性收益可大幅提升。

 
解約潮方興未艾 壽險前四月保費淨流出千億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壽險解約潮方興未艾。保發中心最新統計顯示,4月壽險業保費收入持續低於保險給付,單月現金淨流出534億元,已連兩月突破500億元規模;累計今年前四月,壽險保費收入為7,454億元,低於保險給付8,518億元,現金淨流出累計超過千億元、高達1,064億元。

保發中心資料顯示,回顧今年前四月,僅今年1月,保費收入大於保險給付、呈現金淨流入,其餘三個月都是收入低於給付;壽險業主管指出,今年4月仍有解約潮,主要是新台幣匯率貶值,部分民眾持續解約美元保單變現。

以單月來看,今年1月,保費收入扣除給付後,現金呈淨流入92億元,但好景不常,2月就轉為淨流出51億元;到了3月,市場爆發ETF申購熱潮,民眾解約定存、保單轉投ETF,壽險保費現金淨流出擴大至570億元,創七個月來最大。

原以為到了4月,解約情況能明顯緩解,但數據會說話,4月壽險保費仍呈現金淨流出534億元,雖未超過3月的570億元,卻還是突破500億元規模,主要就是受到新台幣匯率貶值的影響。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今年前四月,累計保費收入不到7,500億元,保險給付卻超過8,500億元,收入扣除給付,現金淨流出高達1,064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

今年4月,保險給付件數484.2萬件,超越3月的465.5萬件,創下今年新高紀錄。

壽險業者指出,受到美國聯準會可能延後降息的影響,美元維持全球最強貨幣地位,統計4月新台幣匯率累計貶值5.52角,貶值幅度為1.7%;今年以來至4月底,新台幣匯率更是重挫1.807元,貶幅高達5.55%。


延伸閱讀

保單解約潮延燒 三個變數

壽險業不動產增值準備金近200億

 
保單解約潮延燒 三個變數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鷹派升息激勵美元雙率雙升,近年來壽險保費收入低於保險給付情況屢見不鮮;展望保費收入前景,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先前在法說會上指出,近期的解約情況比過去要來得和緩,加上公司陸續提高宣告利率、提升壽險商品的投資魅力,預料保費收入前景將轉佳。

壽險高層坦言,保單解約潮是否持續延燒,仍需觀察三大變數,包括美國聯準會降息時程、美債殖利率走勢和新台幣匯率,因聯準會降息會使美元走弱、新台幣匯率相對升值,美債殖利率也可能隨之走低,民眾解約美元保單的意願也會降溫。

壽險業高層指出,雖然保費收入低於給付,但壽險業仍有龐大的投資收入,不致發生流動性危機。舉例而言,今年第1季總保費收入小於總給付約530億元,但加上估逾2,000億元利息收入,壽險業現金流量仍為正數1,593億元。此外,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偏升、重返32.1字頭,也有助降低美元保單解約風潮。

回顧今年3月,壽險保險給付飆高,主要是國內爆出00940、00939等ETF申購熱潮,成為強大「吸金利器」,部分民眾解約定存,或把手中新台幣或美元保單解約,轉投ETF;其次,3月市場預期美聯準會可能延後降息、美債殖利率上漲,部分保戶也解約美元保單,轉投海外債券懷抱。

 
韓商酷澎加碼投資台灣 強化零售市場影響力
編譯陳苓、記者彭慧明/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根據南韓媒體報導,業界消息人士27日透露,亞洲電商巨擘酷澎(Coupang)在台灣設立首家位於海外的配送子公司。台灣零售市場蓬勃發展,此舉顯然是要提高酷澎在當地的影響力。

韓國前鋒報(Korea Herald)報導指出,新的子公司將負責從酷澎物流中心配送當地生產的日用必需品給客戶。

新子公司名為 Haitong Shangmao(音譯海通商貿),負責酷澎「火箭速配」。酷澎一名高層證實此事,指出這是酷澎擴大火箭速配服務的一環。

韓媒報導,不願具名的業界專家說:「據信台灣業務尚未穩定到達南韓的規模,他們經營獨立公司,來強化火箭速配服務。」 酷澎在南韓的物流、運送、訂單履行,均由母公司旗下業者所管理。

酷澎2021年進入台灣,2022年10月推出火箭速配,2023年第2季為止,營收和會員人數均增加一倍以上。酷澎今年公布第1季業績時,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Bom Kim)強調,酷澎在台灣持續取得進展,雖然台灣市場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酷澎對其潛力一如既往地感到振奮。他更預期台灣市場可比南韓市場更快速地獲利,將加碼投資台灣。

針對南韓媒體的報導,酷澎表示,透過對在台公司的運營,發展火箭(包括火箭速配、火箭跨境)業務。酷澎在2021年進入台灣,2022年10月推出火箭速配、火箭跨境,截至2023年為止,酷澎在台灣的總投資額達新台幣85.3億元,計劃今年在台設立第三座物流中心。

根據經濟部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的相關資料,確有一家「海通商貿」成立於2023年8月28日,地點也剛好位於酷澎台灣所在的101大樓同一樓層。該公司負責的業務包括數十項商品類目的零售業務。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