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聯合報社論/亮劍懲獨與跑馬跳舞,聯合利劍的危險徵兆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27 第572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別犯川普的錯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亮劍懲獨與跑馬跳舞,聯合利劍的危險徵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借鏡國外 加速AI立法管理
民意論壇 逼人表態的不是民進黨嗎
幻想陸讓利 美難言之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和」的政治智慧
賴清德的剪刀與立可白
憲法宣誓後 賴總統還在迷航嗎?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別犯川普的錯
黑白集/聯合報
民進黨立院表決屢戰屢敗,立馬號召群眾在院外聚集施壓。當年太陽花運動時,民進黨還在野;如今綠色執政已第九年,若還如法炮製,也未免太錯亂!如果動不動就想用「街頭運動」壓倒「選舉民主」,賴清德何不乾脆宣布取消選舉?

諷刺的是,賴清德就職演說才大誇「民主台灣」;這幾天,綠委卻集體頭綁「民主已死」布條。請問,是台灣民主太短命?還是民進黨掐死了台灣的民主政治?或者,民進黨只把民主當成自己的工具?

面對國會的修法爭議,賴清德的反應只想到自己黨主席的立場,渾然忘了身為總統的高度。元首一心想著黨,卻忘了國家,這是很危險的傾斜。賴清德還發文讚揚站上街頭的青年,稱之為公民社會的力量展現,並感謝他們守護台灣。言下之意,似乎在鼓勵他們採取進一步行動。

我們要提醒賴總統,不要犯下川普犯過的錯。二○二一年,因面臨敗選的川普危言煽動,兩千多名川粉衝進國會山莊大肆騷亂破壞,為美國民主留下可恥而混亂的一頁。賴清德對「青鳥行動」火上加油,並不明智。當年賴清德市長曾拒進台南市議會兩百多天,就是藐視民主的行為;如今身為元首,千萬別再重蹈覆轍。

藍白兩黨的立委得票,整整比綠營多了三百多萬票。這些民意,不是區區「青鳥」可以輾壓的!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亮劍懲獨與跑馬跳舞,聯合利劍的危險徵兆
社論/聯合報
中共東部戰區對台灣實施「聯合利劍二□二四A」軍演結束。演習規模雖未打破過往紀錄,但挑在賴清德總統就職後三天實施,而且一發布訊息,操演立刻開始,顯示對賴清德不存任何觀望;美國批評中共軍演魯莽,華府與北京原本逐漸回春的戰略互信,勢必再受衝擊,並影響區域情勢。

近年來共機飛越中線,艦艇在台灣周邊活動,早已成為常態。這次「聯合利劍」單就機艦操演規模,可說是每月例行幾次聯合戰備警巡的加強版;未預先公告禁航區,代表沒實彈射擊;為期僅兩日,也未動用航艦等裝備,不可能達到共軍宣稱的諸多壓擠台灣效果。近日海峽上空雲雨籠罩,也會影響操演實施。種種跡象顯示,「聯合利劍」的重點,應該是以第一時間可動用資源,迅速行動,展示決心,達到亮劍懲獨、警告外力的政治目的;「二□二四A」追求先聲奪人,未來的B、C可能逐步加碼兵力規模。

中共「利劍出鞘」,口唸進、圍、鎖、擊、毀、斷的「打獨六字訣」,實際操演規模與科目具體內容,外界難以得知,但只要宣揚得夠具威脅,自然可達到認知戰效果。隨著演習開始,大陸媒體與自媒體立刻湧現各式誇耀戰力的影音素材。過去由小粉紅衝在第一線,此次官媒直接下場喊打喊殺;諸如東部戰區在社群網站發布將台灣炸成火海的影片,並將各式武器冠以「殺獨神器」、「清獨箭雨」等綽號,更見凶狠。

共軍無預警的突發軍演,是對國軍平日訓練的嚴格考驗。國軍政戰文宣部門第一時間也發布大量我方機艦於海上、空中與共軍對峙的影像,互比氣勢。然而軍方務須小心,在趕製這類影音素材的同時,會不會為了追求酷炫,反而洩漏我方武器裝備性能、部隊接戰程序等情資?倘若如此,就是被「釣魚」成功,得不償失。

台灣社會面對中共軍演尚無驚慌反應,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連網路新聞熱搜冠軍都是日本明星緋聞而非軍演。歷經二○二二、二○二三兩次圍台軍演後,中共軍事威嚇的政治社會效應遞減。諷刺的是,台灣有一部分人天真相信中共不致真打,另有一部分人鐵嘴斷言美國捍衛台灣;藍白政黨固然憂心呼籲中共克制,民進黨卻惡劣地先在內部找敵人,抹紅藍白與中共裡應外合,同時轉移中共懲獨和國會改革兩個戰場焦點。而台灣社會過度「處變不驚」的問題是,共軍逐次加碼,民進黨有恃無恐,雙方口味愈重,敵意持續上升,難保不會擦槍走火,後果難料。

就軍事本身看,「聯合利劍」未如中共宣稱全面展現圍台封鎖能力,也沒有達到震懾台美的效果。但此次操演真正令人憂心之處在於其政治意涵:北京絕不容忍賴清德的兩國論,更拒止美國為台獨保駕護航;因此不只困台打獨,更檢驗島鏈內外聯動的實戰能力,挑戰美國印太戰略布局。類似武嚇未來可能持續舉行,甚至升高規模,才是最危險徵兆。

美國總統拜登告訴西點軍校畢業生,樂意在需要時使用武力保護盟友;賴清德立刻稱謝。但拜登也說不會讓美軍出現在烏克蘭戰場,因此美軍如何保護盟友,問問烏克蘭、阿富汗人民最清楚。台北、北京、華府都不希望戰爭,但當前亞太局勢隱然已有一戰前歐洲諸國劍拔弩張的影子,現在台灣也與烏克蘭和以色列並列。國家領導人如果不能避戰,一意孤行,猛踩紅線,鼓勵敵意滋長,結果不僅是兩岸之禍,對世界也是巨大災難。兵凶戰危,主政者絕不可拿風險當賭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借鏡國外 加速AI立法管理
社論/經濟日報
賴清德總統的首任內閣被定位為AI團隊,這雖是「行動創新」的英文縮寫,但剛好也是近來最夯「人工智慧」的簡稱,因而一度引發社會聯想未來政府施政目標將與真正的AI接軌。的確,一年半前ChatGPT問世成為資訊產業發展的轉折點,全球與AI相關軟硬體的應用瞬間暴增,世界經濟正式邁向AI時代。

今天無論醫療、交通、金融、教育、娛樂、生產及銷售等各個領域,AI的應用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企業透過AI提供的服務已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聯結。不過,我們也聽聞,個人資料被不當用來訓練AI模型,「擬人化機器人」被拿來扭曲政治競選,而「深度偽造」更成為不法份子的詐騙利器。最令人遺憾的是,AI也成為多國監控人民,製造戰爭機器的重要工具。

顯然AI可以增加經濟生產力,提升社會生活福祉,卻也可以傷害人民,疏離社會信任度。不過,AI作為工具本身並無罪,真正的問題是出在人們如何利用它。因此,建立正確使用AI的規則是先進國家必須面對的課題,台灣自然也不例外。

面對來勢洶洶的AI革命,政府宜積極整合AI發展策略並完成立法。自2019年起立委便陸續提案「人工智慧發展法」,行政院也宣稱要推「人工智慧基本法」。不過,這些努力似乎雷聲大雨點小,目前只有區區的「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

政府以AI技術發展太快與應用領域太廣為理由,延遲人工智慧立法,反而可能妨礙AI應用的正常發展。今天不肖之徒已如入無人之境,濫用AI技術進行詐騙,傷害無辜百姓。新上任的內閣團隊實有必要將AI管理的立法列為施政優先項目,確保AI的應用能保障人民權益。

AI發展影響社會層面廣泛,政府有必要加速立法管理。綜觀先進國家管理AI的策略各有不同,以歐盟體系最為完整。歐洲議會及理事會分別在3月和5月通過「人工智慧法」,預計6月實施。歐盟面對數位經濟與人工智慧興起,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思維值得政府參考。畢竟,新經濟發展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個人權利保障理應作為立法的重點。

歐盟人工智慧法的特色是管理AI潛在風險,分為極低、有限、高風險與不可接受等四個等級,其分級的核心概念就是保護公民權利。不過,歐盟人工智慧法並非單獨存在,而是建基於既有網路經濟的法律基礎之上。在推動人工智慧法之前,歐盟已落實一般資料保護規則、數位市場法與數位服務法。相對地,台灣無論是個資法或是網路平台使用,個人權益受到的保障都遠不及歐盟。

據了解,目前政府的AI立法傾向採取「基本法」模式;僅就名詞定義、隱私保護、風險管控、倫理原則規範等提出政策性指導,藉此提供不同應用領域的基本框架,並保留彈性管理空間。這樣的策略雖有助於產業發展,但實際卻不符既有網路經濟特質,無助於人民權利獲得普遍且一致的保障。試問台灣諸多「基本法」除象徵性政策宣示,何者能有效落實立法原意?

台灣亟需管理AI發展的作用法,以補強既有網路經濟配套法律的不足。我們建議學習歐盟的人工智慧法,將重點放在人權保障與風險管理。但政府也需要檢討個資「原則開放、例外禁止」的跨境傳輸應用原則,並要平衡網路平台對使用者可能的不合理對待。更重要的是,AI立法要能保護人民免於受科技濫用的詐欺傷害,讓社會真正享受AI帶來的好處。

網路經濟時代,台灣的優勢在於資通訊產品的設計製造,但消費端應用市場則因規模受限而處於不利地位。建議效法歐盟,嚴謹保護個人資料與避免網路平台剝削消費者,讓人權價值成為台灣發展AI的先決條件。期待「行動創新」內閣能重視AI發展,加速完成真正能管理人工智慧應用的法律。

   
民意論壇
逼人表態的不是民進黨嗎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聯合報
近日五月天一句「我們中國人」在台灣炸開了鍋,新任總統賴清德表達體諒,認為這是台灣文化工作者在中國被迫政治表態。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相當有總統高度的回應,不過深思後卻讓人感到有些扭曲,因為長期以來,民進黨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支持者,都善於用媒體和輿論的力量來「去中國化」,也壓迫、恐嚇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動輒用舔共賣台的帽子給人戴上。

但蔡英文不是說過誰都不該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嗎?何況說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不是剛好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嗎?為何說自己是中國人就是舔共呢?說自己是中國人就是認同中共政權嗎?說自己是中國人不能是認同中華民國嗎?

民進黨意圖把自己狹隘的認同強加在每個台灣人身上,自己做的跟對岸一樣,還要假裝用道德者的高度來譴責對方的作為,實在是令人作嘔!對岸不該強迫每個台灣人都說自己是中國人,但是同樣的,民進黨也不該強迫每個台灣人都否定自己是中國人,因為說自己是中國人不等於認同對岸的政權。

認同無法也無需辯論,這關乎個人情感,是非理性的。在台灣有各種認同,有想當美國人的、有想當日本人的、有堅定認同中華民國的、有堅持台獨的、也有願意接受一國兩制被對岸統一的。民進黨常常驕傲台灣有言論自由,但是卻不讓台灣人有認同的自由,其實就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台灣狹隘民族主義」。

在台灣不少人已被民進黨洗腦,他們認為說自己是中國人等同於舔共跟賣台,事實上說自己是中國人也可能是堅定認同中華民國的愛台人士,基於祖先跟文化根源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樣也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架構,有什麼問題呢?

依照言論自由的標準,就算是想要一國兩制的人都有言論自由,更何況是認同中華民國,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認為兩岸應該和平共榮,為什麼民進黨一定要把台灣的中道路線扭曲為舔共賣台呢?

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民進黨持續扭曲、撕裂台灣,讓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互相仇視,然後還有資格說對岸用政治壓力逼人表態,可是民進黨你在台灣做的又是什麼事呢?

   
幻想陸讓利 美難言之隱
盧信昌/台大國企系副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晚近以來,橫在中美之間的諸多爭議,已從早些年的市場開放與智財保護,逐漸轉為採取地緣政治的思考;毫無疑問,外交折衝本就是內政問題的延伸,何況四年一次的選舉齒輪正嘎嘎作響,形勢變遷比起人選、政見還要棘手。

因此,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繼四月初到中國大陸二度叩門,傳出以持續的工作對話,達成中美經濟發展的再平衡;同時,雙方要聯手幫忙美國勞工與中小企業之外,還需確保金融安全與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可是隨著拜登選情的欲振乏力,葉倫已改口,主張G7必須聯手對抗中國大陸的過剩產能;但她並不同意歐洲國家也跟著推行高關稅政策。

這樣的坦率直言與設定共同目標,確實令人耳目一新。畢竟,橫亙在眼前的中美問題,早已不是「把餅做大」的經貿層面;而在於如何延後解決美國債務問題、爭奪引領世局的地位,以期能確保領導威信與國際治理的正當性。

換言之,在享受中國製造的供應品質與低廉成本外,歐美國家更希冀能保有二戰以迄的「世界秩序」與金融體制,和持續做柔性運用的金融推、拉。至於中國大陸,則在脫貧致富之後,還要贏得消費者的由衷認可,從而擺脫代工宿命和強化其中國特色的制度自信。

究其實,看似經濟暢旺的歐美國家,此刻其投資形成與工業增長,泰半建立在高額的政策補貼與軍工需求的支持;民間消費則已陷入疲態。更何況,財政赤字愈高、舉債就愈多;從而讓持續的量化寬鬆難以為繼。

畢竟,要維持金融市場的信心,需有各方活水與獲利成長的想像。眼前的溫和通膨,雖保證了價格提升與成本轉嫁的可能;但來自中國科技產品的競爭,如果不積極限制,則會打亂了過去二年多來,在歐美國家以工具機、食品和綠能產品的價格提升,搭配拉抬最低工資所做成的良性循環與經濟引導。

葉倫的綺想是要中國讓利、去產能與釋放高額的民間儲蓄,配合做支持。看似一廂情願,實有其難言之隱。否則,一旦日後歐美產能到位,在面對價格戰下的多殺多,難免兩敗俱傷。至於中國民間所擁有的長期資金,這股活水如能夠注入到歐美國家,既能緩解赤字預算的財政壓力;也有穩定的長期回報,足以給中國銀髮族與保險業者一個安心。

對比本世紀以迄,從小布希、歐巴馬、川普陸續推出的大政方針,大抵著重在產業升級和高標準的市場准入;他們無不力圖綑綁住高所得的消費力,以做為美國再工業化的投資誘因。

往下,全球金融信心的維持與重複投資的產能競爭,這兩者間的辯證關係,其實是交相矛盾的。指標案例之一,被要求回到美國設廠、至少要分散生產的蘋果公司,然其手機的異地生產在執行上依舊困難重重;正如特斯拉的電動車,不僅開徵高關稅的陰影揮之不去,更要面對丟失了中國市場的夾擊。

總結中美已然超過十年的激化對抗,尋求連任的拜登總統,正嘗試以其個人威望、企業界的熱切盼望,和他跟習近平的長年私誼,意欲爭取到中方的退讓與善意諒解。看似一廂情願的完美擘劃,究竟是成或不成呢?

至少,先闖過二○二四年的美國大選考驗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和」的政治智慧
潘□/聯合報
在民主政治裡,似乎又不太可能有「政通人和」的理想狀態。兩黨政治自然是理念不同,行政、立法及司法各自分立,相互制衡,並非求人和,而是在意見相左時,藉由對話與協商尋求具體共識。漢字「和」給予我們很大啟示,說明人類情感平靜狀態,卻也是民主政治的心理起點。

「和」的右邊「口」字、左邊「禾」,象形為口吹著管樂器。「和」的同義異體字為「龢」,龢左邊「龠」,乃竹管編排笛,相同於「籥」,因此「龢」與「和」都意味著人在吹奏樂器。

古人到底如何看「和」呢?心平氣和才能吹奏出符合節奏的樂章,傳達出美好心情。往後「和」逐漸與和平結合,從人類平靜心情發展為社會秩序、國家政治穩定。英文peace出自於古法文pais,意味著和平、穩定、協議。古羅馬時期有時序三女神荷瑞(horas),為英語「時間」(hour)語源。荷瑞掌握節氣變遷、植物生長以及法律秩序。時序女神就掌握大自然秩序與人間秩序。日文將英文peace翻譯成「平和」,也意味著穩定,人類不只心中要和,最大穩定不正是指政治穩定嗎?

今年七月廿六日巴黎奧運即將開幕,根據報導此次巴黎奧運火炬設計理念為「平等」、「水」以及「和平」,火炬造型、紋樣不只將平等與和平兩種理念並列,也將巴黎文明母親塞納河水的意象融入其中,物質性的水被提升到與平等、和平並列的抽象理念。這種理念令人想起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的哲學內涵。「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不萬物爭,處於低處,人爭高位,卻不喜歡低處。接著老子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的特質足為人們立身處世之典範,那就是包容、仁善、行為有信、中正平和、行事盡其能、行事擇時。

儒家則將天與水的自然關係合併思考,易經六十四卦第六卦有「訟卦」,俗稱天水訟,上爻為乾,下爻為坎,每當天與水不相通,方向相左,自然引發爭訟,因不親故有訟,爭什麼呢?人與人之間如此,黨派之間如此,兩者相逆則必然相爭,小則爭利、爭意氣,大則爭理念。

北宋神宗即位,國家發展遭逢瓶頸,外有強敵,內則民變屢起,神宗力圖振作起用王安石銳意改革,引發新舊黨爭。新黨領袖有拗相公之稱的王安石,還有呂惠卿、曾布、章惇;舊黨大多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大小二程,舊黨復有朔學、洛學以及蜀學之別,彼此相互攻訐。蘇東坡死前留下〈題金山自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處處是他被貶謫之地,惠州乃今日廣州,當時為蠻煙瘴癘之地,儋州這座海南島更不用說了。然而,最早被貶謫惠州的卻是新黨的章惇,顯然,不論新黨或舊黨,不管飽學之士或官僚小人,一涉及黨爭,鬥爭手段卻一致,不能動刀殺死政敵,就借惡劣環境來折磨死對方。神宗為改革引發黨爭,五十年後北宋滅亡,史家認為北宋之亡出於黨爭。

台灣自詡為亞洲民主先進國家,但是每當朝野對決時,總會上演堅壁清野的慘烈格鬥,驚天動地,內則立院廝殺,外則群眾包圍,儼然戰場。現今外有強敵環伺、國際局勢詭譎,袞袞諸公是否該心平氣和想想國家處境,回到民主基本精神,透過協商來取得最大共識呢!(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賴清德的剪刀與立可白
黃年/聯合報
二○一六年,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被中共喻為「未完成的答卷」。如今,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則被國台辦逕指為「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充分暴露台獨工作者的本性」,新華社更將其稱作「台獨自白書」。這是兩岸新局的凶兆。

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大量地用了剪刀與立可白來剪裁與塗改問題與答案。因此,欲解讀賴清德的兩岸新人設及新論述,必須先看懂他用剪刀與立可白留下的痕跡。

一、關於中華民國:原本不少觀察者認為,賴清德至少會「延續蔡英文路線」,而維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主軸論述,甚至有人建議可以增添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又建議可以使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全稱」,因為這表示維護了「憲法一中/一國兩區」。然而,謎底揭曉,賴清德不但未用條例的「全稱」,連「簡稱」也立可白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更被□嚓剪掉。

蔡英文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賴清德在演說中有一處用的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

中華民國憲法在賴清德的眼中是「災難」,其最大的效用就是給賴清德用來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用的。這就是他說的「憲政體制」(儀式與工具),而不是「憲法」(國家認同準據)。

二、關於互不隸屬:蔡英文所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仍可有兩個「開放性的答案」。一個答案是:如果要搞台獨,那就是兩國論。另一個答案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隸屬於中華民國,這可視為仍在「一中各表」的範疇中。

在蔡政府的最後階段,陸委會對「互不隸屬」的官方答案已調整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倘是如此,「依據一中憲法的互不隸屬論」,鋪墊了迴旋餘地,就有可能不必然成為兩岸重建互動關係的障礙。這是賴清德可以選擇的「開放性答案」。

但是,賴清德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注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此被立可白了),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全體國民;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在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被剪掉,整個論述即告異化。因為,賴清德否定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一國兩區」,正是要跳躍解釋為「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

然而,「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正是賴清德曾經發表過的見解。這就否定了「一國兩區」,也否定了「一中憲法」,進而主張「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這就是台獨兩國論。

賴清德公開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就是台獨的定義。」

這些曾經出自賴清德之口的關於「互不隸屬」的詮釋,在就職演說中也都一概立可白了,未作交代。

三、關於九二共識:不置一詞。

四、關於中華民族:無言以對?

以上兩點,是中共提出的路徑。九二共識若已說不清楚,但難道賴清德不能為台灣向十四億人說:「中華民族不可消滅中華民國。」

五、關於務實台獨:賴清德說:「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字,都一樣響亮。」

這是一句漂亮話。其實,在台灣,無人不知,民進黨在政治操作中,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三個名詞,一概皆可相互「借殼」成「台獨」的代稱,都一樣響亮。

通篇演說中,「中國」一詞用得鮮明又強烈,「讓台灣成為偉大國家」也說得露骨又激情,「中華民國」則顯得是一塊東拉西扯的遮羞布。務實台獨,欲蓋彌彰。

一位高明的學者聽完就職演說稱:「兩岸就先建交再交流吧!」黑色幽默。

賴清德說:「我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對台灣來說,兩岸問題的根本癥結其實正是在「民進黨不能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一直想搞台獨借殼上市」。

你自己不「正視」中華民國,如何教中共「正視」?

六、關於兩岸和平:賴清德說,「和平是唯一的選項」、「台灣是和平的舵手」。

至於實現兩岸和平的責任,賴清德僅強烈指摘中共的「武統驅動論」,卻完全迴避了「台獨驅動論」的相對責任。

賴清德的信念彷彿是,既要台獨,又要和平。但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試問:賴清德所提「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哪一項能用以實現台獨並維持和平?

賴清德更幾乎用盡所有誇張的詞藻將台灣安全及兩岸和平與「全世界」纏繞在一起,通篇演說出現了四十一次「世界」。稱中共已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因此台灣「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但賴清德必須自問:此種建立在「台灣烏克蘭化」的「地緣政治世界觀」,求和平豈不是緣木求魚?

話說回頭。二○一六年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出現「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等語,盛傳其中「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節是中共「建議」加上的,足徵中共對兩岸法理的認識之細膩。如今,賴清德謂延續「蔡英文路線」,而竟偏偏針鋒相對地就將中共所特別提議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立可白了。這就已不是「未完成的答卷」,而不啻是撕碎了至少已作答了一半的答卷。

再者,蔡英文當年不接受「九二共識」四字,但「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達成的共同認知與諒解」,今次賴清德則根本撕掉了「九二共識」這個考題;至於習近平在馬習會提出的「中華民族」路徑,賴清德也不屑一顧。這不是未完成的答卷,而更像是擺明了就是要來交白卷的。

原本,各方認為,賴的就職演說所追求的主要效果之一,應在努力化解「疑賴論/疑獨論」,結果卻適得其反。他非但未重申「沒有台獨路徑圖」那類選季所作的誓言,反而幾乎將「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心曲揭露無遺。賴清德如果擤不乾淨「疑賴/疑獨」這兩道清鼻涕,則他的「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的政治抱負也就根本不必癡心妄想了。

賴清德可撕碎中共的試卷,但不能答錯歷史的考卷。

   
憲法宣誓後 賴總統還在迷航嗎?
陳長文/台灣人、大陸人、中國人、/聯合報
五月廿日九點,賴總統在總統府就職典禮上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高舉右手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

然一小時後卻在觀禮台上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讓人困惑及不安。

賴總統生於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台北縣萬里鄉,一路成為立委、台南市長、閣揆,再到副總統,多次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遺憾的是,賴清德從擔任公職起就蔑視憲法(任閣揆時甚至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對他的言論雖不意外,卻感失望。

中華民國憲法始終是一個中國憲法。賴清德身為中華民國元首(總統又被稱憲法守護者),卻在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後以此說自欺欺人,令人不恥。

一、「互不隸屬」說錯誤百出

賴總統「互不隸屬」說,與去年五月行政院函釋如出一轍:「依國籍法等規定,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並宣布不再適用與茲牴觸的廿五則函釋云云。然試圖以法律位階「國籍」界定憲法兩岸關係,明顯違反憲法最高原則。

「國民」之說源自憲法第二、三條,卻刻意忽略第四條「固有疆域」及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因應國家統一前」,片面解讀憲法、偷渡「兩國論」,在就職典禮中失格且失職!

賴總統應強調,依憲法增修條文制定的兩岸關係條例,是兩岸事務的憲法框架。因此,中華民國主權包含大陸地區,但治權不及;且真論國籍法,按屬人主義,無論是大陸地區或台灣地區人民,都是廣義中華民國國民,因此賴總統之說法錯誤得離譜。

二、忠於憲法或「過去的自己」,賴總統必須說清楚講明白!

賴清德期許台海「和平穩定」,卻同時言「互不隸屬」,真能讓台灣地區人民安居樂業?還是繞台軍演將成為常態?甚至擦槍走火並弄假成真?令人擔憂。

賴清德勿視「總統職位」如兒戲,公開表示「互不隸屬」,不論是李登輝、陳水扁或蔡英文皆未如此冒進。美國國務卿祝賀賴「總統」就職,也只說期盼「深化台美非官方關係」。

賴先生既已為總統,萬萬不可模糊仗,置兩岸地區人民福祉於不顧。賴總統(儘管只有四成得票率)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成就個人虛幻台獨信仰,修憲(如將固有疆域改為台澎金馬),或者直接制定新憲法;二是回頭是岸,落實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並向全世界(包含大陸地區)宣示,在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會努力實現「民有、民治及民享」的三民主義,俟大陸地區也成就「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目標時,兩岸統一於良制一國自然水到渠成。

三、以小事大,實現良制一國

大陸地區反對台獨立場堅定,眾所周知。卅年前筆者以海基會秘書長身分受政府委託赴大陸參訪,時任國台辦主任王兆國及副主任唐樹備開門見山說:「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筆者回答:「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沒問題,就像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台灣加大陸才有一個中國」。

廿三日大陸再次於台海擴大軍演,但兩岸都應知,該打的仗在八二三砲戰結束就已經打完了,從今萬萬不應再動干戈。賴總統大可學習從「極端反共到親訪北京」的尼克森總統,在兩岸分治現狀下,對大陸地區伸出橄欖枝,相互尊重、擴大民間交流到政府接觸,長此以往,「良制一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驕傲。

   
京華城容積率飆840% 柯文哲為何讓它1坪換4坪?
京華城爭取10年未果的容積率,破天荒在柯文哲任內一路打通關。兩次由柯文哲親簽用印的公文,如今被認為是威京闖關的重要助力,市府對京華城「放送」逾5500坪的容積獎勵,若換算1坪200萬元行情,更涉及破百億元利益。曾形容財團是「用刀叉吃人肉」的柯文哲,如今也捲入複雜的政商關係中。

沒地震卻感覺一直搖?內心不安、焦慮甚至睡不好?
每次地震後過,不免讓平靜安全的生活,泛起了不安的感受,有些人會覺得心情緊繃、緊張,擔心又會再次地震;也可能變得對環境較為敏感,比較嚴重的人,甚至還會有失眠的情況發生。如果這些症狀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而且影響到工作的表現、生活常規,就要趕緊來找身心科醫師,尋求專業的意見和幫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