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慈濟55 傳承與跨越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04 第36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至誠之愛
證嚴上人專區 念無常 用心每一秒
慈濟脈動 志工每天忙什麼? 再一次認識慈濟
焦點專欄 哭吧,沒有關係
至誠之愛
清明連假首日,一輛工程車在花蓮清水隧道前自山坡滑落鐵軌上,太魯閣列車煞車不及撞上,造成臺灣近六十年來最嚴重的傷亡,震驚海內外。

花蓮慈濟醫院立即啟動「紅色九號」的緊急機制,醫護人員並親赴現場搶救,慈濟志工提供食物、飲水等後勤補給,陪伴傷者就醫,關懷罹難者家屬,也進行後續的慈善關懷。

證嚴上人指出,此次災禍令人悲痛,但乘客相互協助脫困,社會各界送暖,讓人看見美好的人性光輝。上人也在給家屬的慰問信中,表達全球慈濟人至誠的心意和愛,祝福亡者靈安、生者心安。

慈濟創立即將屆滿五十五周年,這次的急難救助本於膚慰苦難的初衷,累積過去的經驗,願行如常。慈濟人也再一次體悟生命無常,應把握當下付出。

本期主題報導展望慈濟的未來,在走過逾半世紀後,面對社會不斷變遷,會遭遇何種挑戰?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人口結構下,慈濟志工也漸趨老化,如何進行世代傳承,永續發展?如何增進與廣大社會的溝通,使大眾對慈濟有進一步的了解,也是重要的課題。

近年來,慈濟基金會推動組織的活化與改革。自二○一六年開始,發表永續報告書,將基金會志業經營的種種資訊透明化,此後每兩年發表一次。報告書的發行,原是針對商業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規範,非營利組織並未被政府強制要求。慈濟此舉為昭公信,亦委請會計師事務所計算SROI社會影響力數據,取得第三方認證,將慈善工作藉由量化數據,讓社會人士一目了然其效應。

對第一線志工而言,難免經歷和下一代價值觀有差異的考驗,他們以如父如母的慈心和耐心包容。即便是出自「慈濟家庭」的第二代青年志工,也不乏有過抗拒,最終往往是遭逢人生苦楚後,慈濟人不捨的陪伴和無條件之愛,讓他們原先豎立的心牆倒塌。

證嚴上人一再強調,如只會做慈濟事,缺乏宗教情操與修行心念,則慈濟只是一般的社會團體。宗教修行並非狹義的區別教派、界定教義,而要跨越教派名相,涵養對受苦者無分別的至誠之愛。源自佛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毋寧是慈濟將繼續踏實於人間菩薩道上的核心所在。

念無常 用心每一秒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林淑女
覺悟無常,體會到佛法的真實和教育,

充分發揮每一秒的生命價值,

踏踏實實去做有益人間的事。

常常感嘆時間過得真快,但是這段日子感覺時間非常漫長難過。其實時間一樣過,難過的是心啊!四月二日臺鐵太魯閣號列車事故,瞬間造成那麼多人傷亡,悲哉啊!人間突然變成了煉獄,肢體支離破碎,親人再也喚不回來,情何以堪?一連好幾天,我的心感覺悲、悽、空,我為往生者不捨、為受傷者心痛,心靈那分悲慟、悲悽,實在難以言喻。

普天之下,瞬間萬般情。在悲極無言的時刻,還好人間有溫暖。菩薩心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社會各界「同體大悲」,即時投入搶救、膚慰。儘管在黑暗的隧道、變形的車廂內,要搶救、療傷很困難,但大家還是盡最大的努力,人人合心齊力,匯聚愛的能量付出。人間感慨事多,感恩情也說不完,真正是「難以言喻」。

每每想到罹難者的家屬,他們的父母、至親摯愛的人那樣地痛、那樣地苦,我非常不忍,記掛揮之不去,儘管我也在想方設法地膚慰,但都能理解,我也在修復自己的心;也更珍惜我們周圍的人,不但結好緣,還要化解惡緣結善緣,要把握時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佛陀用「無常」、「苦」、「空」四字,道盡人生的道理。看看這次事故,瞬間車體破碎、生命消失,造成許許多多難以言喻的苦;印證佛陀所說世間是「苦」,萬物都會歸於「空」。「苦」、「空」,歸納在「無常」;「無常」、「苦」、「空」,就是人世間的真理。

罹難者已經捨此投彼,隨他的因緣去了,我們要化悲悽為祝福,祝福他們到好因緣的地方,開展另一段人生。面對千般情萬般不捨,大家虔誠盡一分心力,也體會到佛法的真實,這是一個「大哉教育」、真諦的教育。請大家要念無常,踏踏實實去做有益人間的事。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布施為首,發揮在智慧。布施,就是付出無所求,而且「財施、法施、無畏施」並行,這就要運用智慧。人生能腳踏實地付出,充分發揮每一秒鐘的生命價值,這就是造善業,所做分分己獲。

秒秒發揮生命價值,

聲聲呼喚人人行善。

最近我所說的語彙�堶情A最多的應該就是「驚世災難」、「大哉教育」這幾句話;新冠肺炎疫情壟罩全球,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暴雨、乾旱、林火……生態告急,要提高警覺,更要覺悟。

天地大乾坤中,有形的萬物都會「成、住、壞、空」,人體小乾坤有「生、老、病、死」的過程,心理則有「生、住、異、滅」,所要警惕的就是這一念心起伏不定,生起了一念善能不能永恆?若是心靈不健康,無明煩惱會造就有形災難,小乾坤影響到大乾坤,走向「壞」、「空」。

眾生共業,來自於眾生無明煩惱造作的業力,解決的靈方妙藥也是人。人人自救還要救人,自覺還要覺人。自己如果不覺悟,無法救自己;自己覺悟了,開闊心胸,不只愛自己、愛家人,普遍愛宇宙天地間萬物眾生。

要愛這麼大的範圍,有可能嗎?心寬念純,自然心包太虛。苦人所苦,不忍眾生無明深重,在身旁陪伴解開他心靈的束縛,以禪定的智慧讓他不要有纏。這分愛,就開闊、長大了。

要菩薩大招生,共同為天下付出;期待人心淨化,災難息滅,人間不再有哀號聲,人人遠離苦難。

一個人的聲音渺小,需要人人廣傳法音,招呼人間向善道、共福緣。一句好話,可以牽引多少人發好心、立大願;身體力行發揮愛成為典範,一定有無量的好話可說,度化的眾生就多了。秒秒發揮生命的價值,聲聲呼喚著天下人共同行善,請大家多用心!

志工每天忙什麼? 再一次認識慈濟
撰文•陳麗安
攝影•黃筱哲
「對的事,做就對了。」

「慈濟人不說『辛苦』,只說『幸福』。」

「千言萬語,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

與慈濟人對談,應答之間不離這三句話,他們當志工沒有上下班時間,

穿梭在街頭巷尾助人,還要向對方說謝謝,行善作為令人費解!

與其聽人傳說這種種行徑,不如來聽聽他們如何說己所做。

時光倒回到五十五年前,那個民風淳樸的年代,「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剛於花蓮成立。當時,一千兩百萬臺灣人口中,貧民比例超過百分之十,社會福利制度尚未完備,慈濟從家庭主婦每日捐出五毛買菜錢作為慈善基金、號召天下善士共行的模式,展開濟貧的腳步。

一步步走來,進入二○二一年,慈濟足跡,已遍布全臺、走入全球,除了濟貧的慈善志業,逐步完備了醫療志業、教育志業與人文志業,並致力推廣造血幹細胞捐贈、環保、國際賑災以及社區志工。

《天下》雜誌於二○○一年針對臺灣民眾做了一項「美感大調查」,在「臺灣最美的人」票選中,「證嚴法師」名列第一,第二名則是「慈濟人」。

隨著社會發展與世代更迭,距離這項調查二十年後,許多民眾對「慈濟」雖然耳聞,但不一定都很了解,不少人反而多了陌生、好奇;同時,在科技發達的時空背景下,許多的不解或疑問也隨著網路輾轉傳播——

現在社會福利資源那麼多,慈濟有什麼特別之處?

以「人字形」屋頂設計為特色的「靜思堂」,是廟嗎?

做環保,會不會影響以拾荒維生的艱苦人收入?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為何要向病人收費?……

看見身邊的小人物

帶著一個一個問題,我走進實務現場,採訪在各個領域深耕多年的志工,也在他們所做的事中尋找答案,聽他們娓娓道來身在其中的原因究竟為何?

在花蓮,向慈濟大學借用了空間,位在一棟教學大樓九樓的骨髓幹細胞中心,由教室改造的實驗室內,是一個個精密檢驗、鑑定跟冷藏血樣的儀器,工作人員安靜地忙碌著。中心同仁感嘆地分享,許多人不了解造血幹細胞捐贈流程,認為與捐血一樣簡單;然而,僅是購買一批檢驗血樣試劑要新臺幣兩千萬元起跳,二十幾年來僅僅是維繫資料庫設備運作,就已負擔沉重,但為讓每年數千例尋求配對的全球血液病患有一線生機,艱困下持續經營。

面對網路流傳的誤解,各地骨髓關懷小組志工依然盡心上街宣導,接獲配對成功後的尋人任務,分秒必爭地拜訪捐贈者。但流言的影響力極大,甚至讓民眾反悔捐贈意願,也減低病患治療的生機。令人遺憾的是,攸關救人大事,有多少人願意查證網路傳言?

在臺北市松山區街頭,小小的鐵門旁若不是擺放了幾個回收籃,門口整潔得讓我看不出是環保站。不到八點的早晨,門口已聚集了住在附近的叔叔、阿姨、阿公、阿嬤,負責開門的師姊抵達後,鐵門一開,大家自發地到各自負責的區域,將回收物倒出分類,當中還有許多分類費時費工、不受資源回收個體業者甚至廠商青睞的廢棄物,如塑膠袋或玻璃瓶;老人家們閒話家常、手腳俐落,一位阿嬤笑著跟我說,她認同慈濟環保的理念,加上做環保可以跟許多人互動,所以好喜歡來環保站做志工。

來到坐落於浮洲橋附近的新北市板橋靜思堂,長年深耕社區事務的在地志工說,靜思堂外表莊嚴,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建築。災難時,它可以當作避難中心,平日則有許多趣味、實用的生活課程,隨著人口結構變化,也陸續成為長照據點或推出樂齡學堂課程,錯過實在可惜!

在製作慈濟五十五周年主題報導的採訪過程中,我發現,回歸行善的初衷,這群分布在你我身邊的市井小民,想法其實很單純,多年來低頭默默地做,面對疑問,他們也想告訴大家:「阮有話要說!」

有志工分享,有「人」的地方難免有紛爭,但不管被誤解、被認同或被喜歡,他們相信,堅持愛人、助人的信念,以及相互感恩的心,社會才會更美好;單純的一念,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比起道聽途說或以訛傳訛的訊息,不如聽聽真正深入其中的志工說,再一次來認識「慈濟」。

哭吧,沒有關係
撰文•梁嫣親(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
悲傷其實是愛的延伸,

面對親人「離開」,難過是「正常」;

不急著要對方放下悲傷,而是聽見他們的需要,

溫柔的接納,無聲的陪伴。

「可能是我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太魯閣號事故中,爸爸在秒間失去了寶貝女兒和孫女,此刻身心俱疲、心力交瘁,可是卻還有許多媒體不斷追問他的心情與感受。聽著那位爸爸的哭泣聲,我能想像他的悲痛從心�堛熄豸f流出,撕心裂肺撒落一地。

最親的家人突然不告而別,腦袋其實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麼。我想起媽媽往生時,醫師宣告呼吸停止,我望著病房的窗外,天空依舊湛藍,小鳥依舊飛翔,這世界依然運轉,我卻失去了我最愛的媽媽,感覺內心那一塊跟媽媽有關的種種被切割了,都隨著媽媽離開而不見了。

陸續來了很多親友關心,「節哀順變、不要哭、不然媽媽走得不安心。」大家一直勸告我不可以哭,我很害怕媽媽會走得不安心,所以眼淚一直往心�塈]。在喪禮時,親友們好心安慰:「要堅強!請保重!」「你不要哭,這是因緣果報,你媽媽就是上輩子的業力,所以這輩子很短命。」當下我緊握拳頭,不斷捏自己的手,直到瘀青,心�堛瑭n音更強烈:「我的媽媽輪不到你們來評論,還有不要一直和我說要如何做。」

這時候,我中學的一位老師走過來,抱著處於緊繃狀態的我,我的淚水像決了堤的洪水似的,從眼眶傾洩出來。老師拍拍我的頭說:「孩子,哭吧,沒關係。」我哭了好久,直到送媽媽最後一程的時候,我心�塈i訴媽媽:「我哭是因為我愛媽媽,我知道媽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我會祝福媽媽,也會帶著媽媽給我的愛,繼續好好生活。」

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我陪伴很多失去親人的個案,我發現原來我和他們有一樣的感受,我們都知道前來關心者的好意,但有時候真正想要的是給我們一個空間去哀傷、去疏導情緒。過來關心的人,眼看家屬陷入悲傷而幫不上忙,情緒比家屬還焦慮。「關心」就會變成「說教」,當我們一直想要去改變對方的感受時,我們就不是在「陪伴」了。

我們最常對失親家屬說的就是「節哀」、「請多保重」、「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哭」,這樣說大家都覺得很「正常」,但是會讓家屬更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失去的那一塊悲傷。

悲傷其實是愛的延伸,面對親人「離開」,悲傷難過是「正常」。因為這個「離開」,是你無論怎樣呼喚他,他也無法再給任何的回應,這種感覺會讓人很絕望,因為你跟他所有的一切,從此就結束了……如此重大的傷痛,此時他們最需要的只有「真誠無聲」的陪伴、被溫柔的接納。無聲的陪伴,如輕拍他們的背或肩膀、握著他們的手、接住要暈厥的他們,都比說話有溫度和有效。

每個人都有修復的韌性,傷痕是可以修復的。陪伴是聽見對方的需要,而非完成自己的想要,不要急著要對方放下悲傷,我們都可以在膚慰他人的傷痕時,成為別人需要的那一束光!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54期

日本5G專網落地 引領智造新里程碑
2019年12月,日本總務省開始接受5G專網執照的申請;2020年4月開始,包括東京大學、東京都立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以及富士通(Fujitsu)、NEC等企業組織,鼎力合作取得5G專網執照,進行5G場域的落地實證。

王琄中年失婚 選擇「接受自己不完美」
當王琄簽下離婚後,回到家反而哭了,「明明得到自由,反而覺得那個自由其實是不知所措」。她人生中雖有裂痕,卻也是光進來的地方,她勇敢開始新嘗試,40歲之後轉往影視圈發展,也因此讓她拿下3座金鐘獎、入圍金馬獎,成就了現在許多人口中的「國民媽媽」封號。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