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蘇紹連/窗口的瞻望及攝影

聯副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3/01 第768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蘇紹連/窗口的瞻望及攝影
潘家欣/構樹在風中翻出背面
聯副/董啟章獲第35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散文首獎
黃梵/對黎陶「察言觀色」
幾米/空氣朋友

  人文薈萃

蘇紹連/窗口的瞻望及攝影
蘇紹連/聯合報
窗子,是給裡面的人能看見外面的世界,但若是又高又小的窗子,除了透光和透氣外,根本無法瞻望遠方。詩人商禽有一首著名的散文詩〈長頸鹿〉,寫獄卒發覺囚犯們每次體檢時身長都在逐月增加,獄卒遂向典獄長報告:「長官,窗子太高了!」而典獄長的回答是:「不,他們瞻望歲月。」以此我聯想到攝影者的窗子是照相機的觀景窗,想透過它去進行構圖,決定畫面所展示的影像範圍,很像囚犯想透過窗子瞻望歲月這種事一樣,都是在渴盼一種自由和自主。

1.

家中臥室的窗子,讓我看見每日的晨光。晨起,我必定先打開靠床的窗,雙膝跪在床上,雙手肘擱置在窗櫺框沿,瞻望窗外天空的氣流變化,靜待晨曦從天邊雲端穿透出來。這是我晨起習慣要做的事,天陰或天晴,我都這麼做,若是下雨,我便凝視流淌在窗玻璃上的水跡和幽暗潮濕的光影。每晨,這個窗口便給了我一天的初始畫面。

我正忖度今天是不是出門攝影的好日子,忽然有一隻鴿子從下面樓層翻躍而上,至我這層樓的窗口,看似原本要棲息在窗外的欄杆上,卻察覺到我一具人影佇候在窗裡,與我照面後,翅膀啪噠的一聲,晃了一下,鴿子旋及轉身,再翻飛到別的樓層去。哇,好可惜,不然我便可拿出照相機,拍攝一張晨曦照映在高層窗口鳥瞰城市的鴿子。

鴿子的警覺性相當敏銳,或許是因為牠的經驗而形成直覺,不過,鴿子會記得經驗而有了記憶嗎?但牠瞬間避開我,如果不是直覺,很有可能是一種天性本能,很自然產生對人影的畏懼而飛走。在日常,我會看見鴿子於幢幢大樓之間翱翔,然後選擇某些樓層的窗口停歇。常常我是這麼覺得,牠似乎召喚著我視覺的移動,而我卻召喚著牠,意圖牠能飛過來,讓我臥室的窗口也是牠的選擇之一。想要這種默契,卻一直無法形成,畢竟鴿子與我不識,若牠是流浪的鴿子,恐怕更具防衛性。

我想,牠一定從來沒看清過我,我在牠眼中只是一具窗內的人影,縱使我不開燈,但天微亮,牠必也能察覺到,原本要飛來我家窗子,卻也致使牠膽怯逃離。牠,避開了我的鏡頭,我想,今天就帶著照相機出去遠方,追尋和牠不一樣選擇人類居住的城市,而是避棲於荒郊野外或是深山峻嶺的鳥禽吧。

2.

出門後,先買了一個熱騰騰的紫糯米飯糰。我搭上一輛晨間公車,坐到後座靠窗的位置。車內乘客甚少,有幾位中學生,有幾位中老年人,而我,可能是唯一他們不熟悉的乘客。他們是每日或每周搭固定時間的車班,去上學、去醫院、去市場,故而都成了相識的乘客。他們對我的陌生感,或是我對他們的陌生感,都是自然而然的直覺。

然後,他們可能會偷偷觀察我,或許不會,或許只是瞧我一眼而已,我就成為他們直觀的第一眼印象:戴著遮陽帽,穿著輕便衫和慢跑鞋,背著攝影背包,精神抖擻的一個表象老人。我知道攝影透過鏡頭的觀看,都是從表象開始,對表象觀看要不忽略就得越加仔細,則越能截取到最能喻說表象的影像焦點;但我不知道他們觀看我這個上車的陌生乘客,到底是從我身上哪個部位或衣著而喻說我,是用帽沿下露出的白髮嗎?是用我眼角的魚尾紋嗎?還是用我胸前懸掛著的相機品牌?只要他們一有了喻說,就會從我的表象進入我的內在意想中,而這「內在意想」其實是觀看者自己的臆斷,這不是很有趣的事嗎?

我坐到最後一排座位,這是我習慣採取觀看整車空間的位置,我可以觀測到乘客他們,他們卻不便回頭觀測我。然而,我意不在於觀測他們,我只想在搭乘時,有一個不受干擾的後座窗子,透過窗口,注視往後逝去的路上風景。這樣,思慮會因視覺上不斷迎來景色又送走景色,而練習捕捉了瞬息萬變的感受。相對於車內的乘客,他們有如不動的礁石,窗外風景則有如湍急流逝的河水,我願漂流成一根追尋沿途風景的浮木,不願只是停棲於礁石上。

視覺中的固定與流動,在這輛公車的內外分別展現,我選擇流動,望向窗外,因窗玻璃的隔閡,雖透明卻微有倒影掩映,形成虛實重疊的影像,似乎不利於我將流動的景物留在鏡頭裡,我只好放下相機,等待我欲抵達的車站。

3.

到站下了車,走入小徑,遠處是一座寺院,藏在深色的綠竹林裡。我調整相機裡的設定,改為黑白風格,並降低對比,讓黑白之間還依稀看得見灰色的層次。我想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在寺院裡拍攝,並過濾腦海中浮浮沉沉的雜念。

寺院內的一條廊道末端有一座臨著池塘的休憩亭,亭柱之間有以木雕鏤空的窗子,底下擺著石椅,在這樣的窗子下靜坐,甚為隱蔽,卻又可以透過窗口觀看窗外動靜,而不被察覺,尤其是對一些棲息於池塘草叢間蟲子的近距離觀察,最為適合。

我走在廊道時,看見從天空雲層間篩下來的陽光到了寺院樓閣的屋頂,再像披掛的紗巾垂落,夾帶屋簷和斗栱的影子,然後飄忽到廊道上,彷彿有風在推送影子,層層交錯,跟著我腳步走,甚為奧妙,我蹲下來,再從相機的鏡頭裡去捕捉這些影像。我選擇以低角度拍地板往上,再拍向斗栱伸出的屋簷,以及其後面的天空,這樣取得的畫面,因為陽光的線條貫穿廊道內外,而顯得有點像神跡顯現似的令我驚嘆。

我走進休憩亭,在石椅上坐下來。我習慣這時刻稍為閉目、冥想,讓身心能夠在沉澱後全部放空,還原成像未拍攝的暗黑底片,以便再進行我接續下來給予的曝光。這是一個八角形的休憩亭,有六個窗子可以接收不同時間光影的移轉和變化,我睜開眼睛環視這些窗子的外面,探望可能看見什麼,並拿起相機透過觀景窗,去框限六個窗子不同的景物,卻覺得我像是在轉動景物的跑馬燈,重複凝視著一幕幕一格格由大自然所繪製的畫片。有窗框角邊懸掛著露珠的蜘蛛網,晶瑩如豪華的項鍊;有從池塘岸邊竄升進入窗口的細長草葉,草葉上的水痕映照著天光;有窗口對面種了一排斑竹,其後面是一間蓋著灰白瓦片的寮房,裡面或許住著一個僧尼和一盞青燈;另有窗口在視覺中模糊了,似乎沒有提供畫面給我觀看,我只好臨著窗口,將鏡頭探出,朝著池塘,調整鏡頭焦距,才對焦到漂浮在水面的枯黃葉子,它緩慢,流向一個水道出口,也許它代表著一片光陰的送別;再接著,我看見一隻在窗口盤旋的蜻蜓,牠忽起忽落忽左忽右,直覺牠可能是想在窗框上尋找降落點,我便伸出左手指示一個位置,牠竟然不會閃躲,反而落在我的食指端,暫停數秒,我右手持著相機立即把握瞬間按下快門,拍得手指尖觸及蜻蜓細足的一張相片,哇,這是緣分,也是今天最美麗動人的畫面。

我在休憩亭裡想著:攝影在瞬間按下快門,是不是一種直覺的動作?直覺又是什麼?或許就是直接的感覺,像初見一句貼在亭柱上的偈語,無法明白而悸動的瞬間,就決定要它了,把偈語先存放在心中,容後再反芻它的意義。直覺在攝影上的好處,是可以省去思考過程,與眼相遇的瞬間即按下快門,無須再與心相遇後才決定拍攝,但是那瞬間的直覺,是攝影者費了多少修煉的心神才擁有的能力!像晨間窗口的那隻鴿子,牠直覺的動作,飛得比時間還快。直覺,的確在與時間比速度。

我靜靜吃完當作午餐的紫糯米飯糰,起身再環視休憩亭的窗子,如同跑馬燈再次旋轉一圈,然後走到廊道上,繞過寮房後方,那裡有一個寺院的側門,出去是一條銜接上下山的小徑,我向上走,通往後山,把下午的時間給了已經微雨的山林。小徑又深又遠,我走了好久,不知盡頭會到哪裡去,我想起洛夫寫的詩句:「當暮色裝飾著雨後的窗子/我便從這裡探測遠山的深度」,那多好啊,現在,我除了用照相機的觀景窗拍攝這趟路徑的景物,留下記憶外,卻不知能否用觀景窗探測遠山的深度,以及瞻望到遠方未來的歲月?我不知道,無法直覺。


潘家欣/構樹在風中翻出背面
潘家欣/聯合報
構樹在風中翻出背面

是在風裡頭

也在一個細碎,寬幅的光裡頭

秋天的景

只剩下長鏡頭

構樹的背面倒也像人臉

顏色清淡些,絨而虛掩

我看著構樹一下午

終於明白,原來構樹是恨秋天的

誰都在秋光裡

不偏不倚

慢慢走進

那場月圓


聯副/董啟章獲第35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散文首獎
聯副/聯合報
第35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公布,本屆散文大師獎優選名單:王盛弘《雪佛》、林懷民《激流與倒影》、陳雨航《時光電廠》、□弦、辛上邪《□弦回憶錄》,首獎為董啟章《董啟章隨筆集》獲獎。翻譯大師獎優選名單:陳榮彬譯《戰地春夢》、黃國彬譯《艾略特詩選1(1909-1922):《荒原》及其他詩作》、彭臨桂譯《倖存者,如我們》、歸也光譯《隱娘》,首獎為宋瑛堂譯 《內景唐人街》獲獎。

頒獎典禮,將於3月12日下午2時在國家圖書館3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歡迎關注華文散文與台灣翻譯文學的朋友蒞臨共襄盛舉。

(桂樨)


黃梵/對黎陶「察言觀色」
黃梵/聯合報
走進黎族山區以來,我沒有遺漏對黎陶的關注,只是在各地博物館觀黎陶遺物時,我無法有切身的感受,直至到昌江縣和白沙縣,才一了臨近製陶現場的心願。昌江縣保突黎陶館的製陶,採用的是泥條盤築法,與仰韶文化的葫蘆瓶、秦始皇兵馬俑的泥條盤築法,別無二致;白沙縣黎陶合作社的製陶,採用的是泥片貼築法,與大地灣文化的陶器製法接近。兩者都比更原始的直接捏塑法,躍進了一大步,算是新石器文化的遺存。

那天,保突黎陶館的空地中央,堆著木柴,上面架著十來只塑好的陶罐泥坯,隨著泥坯下的木柴堆,燃起熊熊大火,幾位黎族婦女圍著火堆,開始逆時針轉圈,邊走邊唱邊舞。我離她們只有數米遠,她們哼唱的調子,有立刻讓我撤離當代文明的感覺,彷彿一下退入新石器時代。她們朝火堆灑的樹皮汁,據說有驅鬼的功效,可以防止它們作祟,確保燒陶成功。

我是楚地人,小時置身楚地,對「楚人崇巫」的風氣,有切身體會。我以為,凡巫風盛的地方,人都受到了高山大川的驚嚇,得靠巫師作法,抗拒驚嚇他們的自然之力。我老家黃岡地處大別山,大山洪水早已成為黃岡人的心理負擔。黎族人的居住地,一樣有大山洪水,最能給他們助力的,自然是原始巫術。

記得在白沙縣的擁處村,我親歷了一場黎族人的拜樹儀式。一男子帶數女子,立在大樹下的供品前,哼唱作法。儀式結束,我問其中一位婦女,拜樹儀式有什麼含義。她用不熟練的普通話解釋,他們要把不好的東西趕走,要讓山欄稻豐收,讓村裡人有好運。她只差用地道的普通話說,他們是在驅鬼。

驅鬼儀式皆說明,燒陶不易,種山欄稻不易。就算廢品率很高的燒陶,一旦成功,為了提高陶器硬度,黎族婦女還會趁陶器通紅,用一種植物汁淬火。據說,植物汁由黎語叫「塞柴涯」的植物樹皮,與叫「柴構仁」的植物,一起浸泡而成。淬火會在陶器上,留下黑紅色的圓斑或片斑,成為黎陶特有的「紋樣」,頗似二十世紀的抽象畫。比如,會讓我想起恩斯特的抽象畫〈布勞菲爾〉。

大概對黎族山區各地陶罐的「紋樣」,有點著迷,又不想帶走器形笨重的陶罐,我轉而求其次,決定買幾只窯變的陶杯帶走。陶杯上窯變「變壞」的那些顏色,由與畫家聲氣相投的烈火「畫出」,恍若畫出了趙無極的抽象畫。窯變的陶杯將是我心中的記號,一旦某天被目光觸及,會讓我想起那些黎陶上的特有「紋樣」,知道它們仍活在黎族山區的一些製陶館裡。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圖/幾米)
空氣朋友


  訊息公告
年後將現轉職潮 6招避開面試應對地雷
領完年終、放完年假後,過往經常初大批轉職潮,新北市青年局盤點過去一年在辦理履歷健診、模擬面試中常見地雷,歸納出6招青年要知道的面試技巧,為轉職與面試做好萬全的準備。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品味人生的優質首選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是一棟保存南港茶鄉歷史,以及讓大家了解製茶文化的建築物,之前因為進行整修而沒有對外開放,如今已是二層樓的多功能展館,不僅提供免費停車,內部設施更規劃了茶葉製造機具區、簡報室、品茗、及校外教學空間等,可以說是個散心休閒、喝茶聊天的好地方。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