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伊森/琵琶湖每日馬拉松的終焉之美(下)

聯副電子報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24 第705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伊森/琵琶湖每日馬拉松的終焉之美(下)
【小詩房】路寒袖/日常飲食三題
【雷驤隨筆】雷驤/畫中事物
【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72現場報導】侯延卿/偏要寫給你們看!

  人文薈萃

伊森/琵琶湖每日馬拉松的終焉之美(下)
伊森/聯合報
第七十六回琵琶湖每日馬拉松的終焉之美。(圖/阿尼默)

琵琶湖畔一場絕世僅有的比賽

鈴木健吾何許人也?

2016年元月二號早晨,我套著羽絨大衣跟著人群擠在交管嚴格的品川站前,手中握著讀賣新聞配發的第九十二回箱根接力小紅旗,陣陣寒流吹來,淨空的大馬路旁,各校五彩旌旗迎風搖曳。跟著簇擁人群等待良久,一陣聳動,兩架白色重機前導駛來,20校選手剛從大手町開跑,還是集團狀態,選手們才映入眼簾,來不及分辨誰是誰,就已經從視野裡消失在往橫濱的新八山橋上,一公里三分鐘的神速,人類體能的極限,現場透過空氣傳過來的那股熱意遲遲在體內無法澆熄。中午往羽田準備飛回台北松山,交通車上一個日籍空服員盯著手機收看箱根戰況,說是母校今年出賽了,很關心。座艙長說她是神奈川大畢業的,「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後來查了一下神大的偏差值,其實不是特別高,而那年的箱根是青學大的完全勝利,十個區間從頭領先到底,沒有人能追上綠衣軍。鈴木健吾代表淺藍衫的神奈川大,於校址所在的神奈川縣,「主場」僅跑出區間14名(隔年才奪下二區區間賞),這年神大綜合成績才第十三,連次年出場的種子權都保不住。箱根的區間賞雖了不起,但一年會產出10人,放眼長跑界有如滿天繁星。鈴木健吾雖次年又獲得台北世大運半馬的銅牌(前兩名都是日本選手),但他在我的印象中就像神奈川大的偏差值一樣,不至於名不經傳,卻絕不是如雷貫耳。(至少比起目前第二集團中的「山之神」神野大地,或者剛通過金氏世界紀錄審核,超過一百場馬拉松跑進兩小時二十的最強市民跑者「雪神」川內優輝知名度都低多了。)

過了瀨田川洗堰,里程30公里,最後一個配速員從先頭飄離賽道,井上大仁退回集團,領先群依然是六人。抬頭往前看,左邊是標高八百公尺的比叡山,織田信長曾在此燒山屠僧,連幼童都不放過;右手邊是瀨田唐橋,武田信玄臨終遺言道:「將我軍風林火山的旗幟插上唐橋。」而越過唐橋就是京都了,自古傳說「能奪下瀨田唐橋,就能奪得天下」,如今這裡是琵琶湖的30公里處,馬拉松真正開始的死生之地。

雖然只是在跑步機上跟著跑,但我深知過了30公里後的世界,在選手眼裡看起來會極端不同,消耗殆盡的體力與精神力,柏油路看起來無止無盡,時間的流動像是無限被延伸那樣,內心與自己不斷地對話,自我質疑,自我懷疑……賽後記者問鈴木,36公里的給水失敗,是不是決定邁步向前的契機,鈴木拙於言辭,僅回答「看了身旁兩個對手一眼,想著也許可以也說不定」。35公里處,集團速度比日本紀錄還慢了25秒,鈴木夾在戶上電機製作所的Simon Kariuki(肯亞出身)與本田的土方英和中間,他手一滑,沒抓到自己的補給飲料,僅是轉過頭去瞥了一眼,就決定他要往前攻擊。這一眼之間,鈴木看到了什麼?肯亞人是不容易在臉上露出疲態的,生涯第二場馬拉松的土方又有什麼盤算?脫韁之後,163公分的鈴木在螢幕上看起來巨大無比,雙足踩著每分鐘180步的步頻,螢光厚底跑鞋畫出一個一個圓轉弧形。第37、38、39公里刻出了2分53、2分52、2分51的分段計時,到了38公里,轉播終於意識到這將會是「接近」日本紀錄的成績,螢幕上才打出若繼續以這個速度預計完賽時間為2:05.38,比對大迫傑的日本紀錄2:05.29。

如果在京濱東北線的電車上看到一個像這樣瘦小內斂的年輕人,或者只聽他木訥謙虛的訪問,你絕對無法想像他一跑起來就像被按了一個開關,會著魔似地進入另外一個模式。賽後接受優勝訪問時,鈴木不知是累還是有感而發,頭戴桂冠的他眼眶看來泛紅:「我的狀況不錯,這一季也沒受傷。」接著說道:「不會因這個成績驕傲,東京奧運是無法出場了,只好以選上巴黎奧運為目標,一點一點的累積實力。」雖然從他身上感受不到一點霸氣或傲氣,但2小時04分56秒不僅破了日本紀錄30秒以上,推進到兩小時五分內,更是史上非裔人種以外最快的成績。

皇子山競技場終點線前選手魚貫入場,土方進來了,井上與小椋也回來了,就連第十名的老將川內優輝都跑出2小時7分27秒的個人最佳。在這最後一屆琵琶湖馬拉松,歷代前六傑三個名字被更新,42名選手跑進2小時10分,共55名選手跑進奧運標準的2小時11分30秒。然而他們都無法參加奧運,大部分人更可能生涯中連日本代表都選不上。有一說職業選手的工作是給予人們勇氣,在遭逢大疫的這一年,這群菁英選手默默地在琵琶湖畔「演出」了一場絕世僅有的比賽,人在現場的瀨古利彥滿臉漲紅,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來,對著麥克風直喊著:「高興,高興,真高興!」

你只能接受並擁抱缺憾

畫面慢慢轉向空無觀眾的競技場,休息帳篷旁近午的和煦陽光灑下來,或坐或站的選手們表情有的驚訝,有的歡喜,在這兩個小時內,在這最後一次的湖濱道上,身處其中的369人又感受到了什麼樣的能量與魔力?我從跑步機上走下來,止不住的喘氣,將遙控器轉回NHK新聞,這天晚上的頭條是緬甸鎮壓18人死亡,東京都今日感染人數329,農林水產相收賄,一直到馬拉松新紀錄的標題,主播終於得以笑臉念稿。大部分跑者的跑姿都不是完美的,也沒有人一輩子都可以不帶傷上陣,你只能接受並擁抱缺憾,同時凝視著自己心中的黑暗,選擇繼續孤獨地跑下去,就像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那樣。我突然意識到第一個進終點的,也可以不是鈴木。土方,井上,下田,高久,小椋或第二集團中任何一人都可以。那是近百年來箱根接力扎下的根,是這個世代備戰奧運MGC系列賽的發酵,更是跑者族群選擇對這空白一年的沉默戰鬥方式。想到這裡,整個人呆坐在地板上,突然覺得不那麼孤單,眼淚再也止不住,混著汗水不自覺流了出來。(下)


【小詩房】路寒袖/日常飲食三題
路寒袖/聯合報

水餃

我總潛入熱情的最深處

吸納飽足的勇氣

任由幾番浮沉

只為證明我一肚子的

真材實料


泡麵

把自己燒到沸騰

才敢沖入妳

剛好把妳滅頂

可是又不能泡妳太久

否則,愛就糊了


炒飯

在一起

真的不容易

老是吵來吵去

炒東炒西

吵成一鍋子話語

炒到粒粒燙入心肺

才嘗到

生活的滋味


【雷驤隨筆】雷驤/畫中事物
雷驤/聯合報
兩三個女人圍著畫架上一幅未完成的畫議論著。

她們好像費力辨識畫幅上到底是些什麼東西。

大概我畫得太模糊太詭異了吧。

「看起來像一條河流過這邊,」一女以手從上劃過下方。

「要是沒有那輛汽車停泊的話……」另一女道。

「你們看:那明明有一個人站在遠處,可見到他的腿啦,」

依她們個別所指出,這畫似乎拼湊不出一個合理的空間。這也難免的,只要一幅畫尚未完成,各種發展在我心中都有可能的。

但此畫我是根據窗外小街寫生而成,如果她們打開紗門走出陽台,便可看見旁鄰的那條曲彎的小街了。

小街的屋子多由灰綠色鐵皮構築,約莫百公尺長,就轉過彎去,路口漆著長長的白字:「消防通道」。人車稀疏,是我日日俯瞰的一景。

此乃側邊之景,而正對面是一座橫亙的山丘,有三百公尺高,起伏的丘頂有一座小小的紅白相間的發射塔,在藍天白雲底下挺立。我望出去,似面對一幅巨大風景畫,閃爍各種綠色。

我看著山上一座寺廟幽美的黑灰瓦頂,漸漸被四圍的樹蔭遮蔽,旁邊不遠,有一大片灰黑色豪宅連棟,卻始終無人進住,只偶或在天暗後點亮燈光虛張聲勢。

忽然,猛烈的下起豪雨,夾雜轟隆雷聲,馬路上傳來有人嘶吼。

Amy探身從落地玻璃看,轉身對我說:

「啊,一個女人穿著雨衣在雨中狂舞喲,不,踏著乩童般的步子走!」

那嘶吼彷彿唱念般的聲腔,斷斷續續時遠時近。

我一直呆坐在畫架前邊,動也不動。

然而,不知什麼時候,隨著雷雨的停歇,一切終歸於靜默。

再看畫布上景物,好像又經過了一番洗刷,更模糊了。

然而,那女子在雨中的身形,卻時時糾纏著,不曾從我腦中消逝。


【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72現場報導】侯延卿/偏要寫給你們看!
侯延卿/報導/聯合報
姜泰宇(左)、林立青。記者潘俊宏/攝影
4月23日的「台積電文學沙龍」朗讀活動,由姜泰宇、林立青對談,主持人是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林立青當監工而後寫作,姜泰宇由暢銷作家轉行洗車工,兩人都有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他們的文字讓人感動,因為每個故事都是源於對他人的關懷。

姜泰宇筆名敷米漿,2002年以第一部小說《你轉身,我下樓》成為暢銷作家,前兩年以《洗車人家》入圍第21屆台北文學年金。

投入洗車業,長達十年跟作家這個身分沒關係,姜泰宇曾經覺得這是自己的選擇,後來發現人生並不是常常可以清楚看見眼前能有哪些選項讓你挑揀,而是慢慢演變成現在的狀態。大學時代,他靠出書養活家人;2004年因先天性眼球震顫症發病,無法再寫作。終日暈眩走路不穩,可是他仍執意去當兵。當兵那陣子,他常常睡不著,感到孤單、破碎。從成功嶺被驗退的時候,已一眼全盲、一耳失聰,之後大約半年的時間躺在床上不能自在移動。面對旁人,他總是講笑話來掩飾自己的怨天尤人。然而當洗車工人之後,身體機能慢慢好轉,他的視力居然逐漸恢復!

姜泰宇的洗車廠員工來來去去,有些人離開後仍讓他惦記。譬如阿樂,長得帥,笑起來靦腆,曾經被騙去販毒,必須定期向觀護人報到。阿樂反應慢,但非常認真。姜泰宇請阿樂吃蝦仁煎,他會感動流淚,因為想起爸爸。有一天早上,阿樂打電話請假說要去台中找爸爸,姜泰宇沒有同意,結果阿樂一去不回。姜泰宇很想知道,阿樂到底有沒有找到爸爸?

林立青以前沒想過自己會變成作家,原本打字都存在電腦的記事本,為了交稿才去買Word軟體。在工地多年,林立青習慣看人的排場──貨車、工具、安全設備,工人必須自費購買,品質差距明顯。有些工人穿著、配備不夠專業,甚至還有穿拖鞋來的,看了讓人嘆氣。在這一行做久了,他看過無家可歸的工人,每天提個塑膠袋來工地;也看過躲債、躲仇家或在社會上沒有容身之處的人。有一年,他帶一群工人到一處軍營施工,軍方要求附上施工人員名冊以資查核。開工五天之後,林立青被軍方告知,他手下21名工人裡,11個有前科,不能留用。林立青震驚又錯愕,這批工人大多是老闆找來的,林立青對他們的身家背景一無所知。可是監工必須保護自己的工人,於是林立青一次又一次遊說軍方,慷慨陳詞,後來終於打動了一位政戰長官,讓每個人簽下切結書繼續工作。

不過,無論混得再熟,一個工程案散了,人也就散了。林立青遺憾以前沒有把那些合作過的師傅記錄得更詳細一點,記憶消失得太快,沒有寫下來,等於失去了他們。

身為作家,林立青領悟一個原則:應該持續地寫,不要怕自己寫不好而停滯下來,必須有一種決心──我就偏要寫給你們看!請讀者拭目以待。

聯副啟事

●原訂5月28日P.M.7:30-9:00舉辦「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73」張貴興、徐振輔朗誦會,因疫情取消,本活動若恢復舉辦將在副刊版面公告,敬請讀者密切留意。感謝支持!


  訊息公告
從Podcast看聲音經濟的10億美元商機!
數位聲音媒體播客(Podcast)雖然發展多年,但從2020年強勢崛起,新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Podcast 市場急速成長,由Podcast所創造的聲音經濟不容忽視。根據美國互動廣告協會統計,預估2021年美國Podcast市場規模將達10億美元,創下新一波高峰。

鐵道旅行的魔力
如果要選一首詩來描述鐵道旅行,木心的〈從前慢〉再合適不過,車馬郵件都慢的年代,綿長的鐵道延伸到他方,緩慢的行進間彷彿連歲月都被拉長。鐵道旅行自帶的浪漫色彩,吸引無數旅人旅人前仆後繼,也讓看客萌生諸多想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