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鯨魚老爸》雖然不是商業娛樂電影,但也不會硬到讓商業觀眾無法消化,比較重要的是自己若本身就有一些對於人際關係(特別是家人)的感觸,又能看角色(而不是一直要有事件發展),應該就不至於無法消化。
《我的鯨魚老爸》整部片子幾乎就全部都是在主角的家中,不是主角一人的獨處就是幾個主要配角來訪,事情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是心情。且心情還有好幾種,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處境和痛苦,對哪一個會比較有感可能是看個人經歷和價值觀。
主角本身是想要在人生最後階段重新和女兒和解,這個角色很靠布蘭登費雪〔Brandon Fraser〕,若不是布蘭登費雪把他的情緒和感受演得那麼深刻,對我個人來說,這個角色本身其實並不容易讓我同理(我個人的直覺反應其實是,如果你真心想幫助你的女兒,那應該勇敢活下來,把自己變好,去參與她的人生,如果只是自己走到人生最後,愧疚感需要得到原諒,那給我的衝擊並不會很大,不過這個真的就是個人價值觀),可是就算這不是我能同理的心態,我竟仍然因為布蘭登費雪的演技而哭了好幾回,可見他對情緒呈現的感染力。
讓我很有感的角色設計,反而是他身邊的好友兼護理師,這位朋友真的關心他,在乎他,卻也懂他的心情而不去強迫他,尊重他的決定,即使自己不認同,並盡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幫助他,即使知道最後會留下很痛的心碎結果,還是盡力去幫忙。這種友情,反而讓我很感動。
相對之下,傳教士代表的是一種「我認為這樣對你好」,不在乎當事人真正想要、需要什麼,而是把自己的認知強加在別人身上,這樣的人物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都有很多,打著「我是為你好」之名,用自己的方式(且當事人並不想要的方式)去要別人怎麼做,稱之為關心。也許動機是好的,但這樣的做法我在我自己的人生中只要遇到都是趕快遠離。
還有幾個配角,前妻、女兒等等,不過最顯眼的三種心情是上述這三個角色。前妻應該也相當的無奈和無助,但電影沒有給她太多戲份,珊曼莎摩頓〔Samantha Morton〕的演技其實也相當不錯,所以還留給了我對這個角色的一些愁悵感。女兒的部分呈現的是憤世嫉俗,她的酸言酸語有時會帶來一些笑料,只是這個角色給我的感覺更像是配合主角的心境而存在的,電影本身並沒有特別要讓觀眾去同理她(也好,太多人要同理的話我們也同理不完)。
主要當然是看主角的故事線,不過這些配角的心情也都交織在一起,這些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影響,也給了《我的鯨魚老爸》更多的層次感。看這樣的電影可能也需要一點年齡,且會想要看這些現實的人情世故,沒有完美的夢幻,溫暖是存在於很多不舒服之間。人生見識多了、經歷多了,也許還有想多了,會更有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