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

屏息以待的掌聲 臺灣特技團•驚艷國際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8/20 第6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台灣光華雜誌以雙語報導台灣鄉土情懷,掌握台灣也放眼國際。包括資訊新知、藝術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休閒旅遊等,清新的編排,寫實的報導,抒解生活的壓力,增加自我進修的實力,隨書看台灣,是國際友人瞭解台灣的最新資訊,是外籍人士瞭解台灣的主要刊物。
屏息以待的掌聲
臺灣特技團•驚艷國際
【文•李珊瑋 | 圖·臺灣特技團】

揪著一顆心,微微張著口,連呼吸都不敢大氣,手心冒著汗,眼珠子緊盯著舞台上驚險刺激的變化。這場表演,坐在台下的觀眾,和台上揮汗如雨的演員們,一起感同身受。

臺灣特技團是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校團之一,也是目前台灣唯一的專業雜技表演團隊,今年三十而立。半甲子的傳承,開枝散葉,造就了無數精英。隨著時代演進,積極走向國際化,加入聲光科技和虛幻劇情等元素,在創新和傳統間,要給你好看。


基本功,用血汗扎根

柔光輕舞的晨曦間,綠意盎然的碧湖旁,偌大的操場上,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的學子們,從早上5點50分,已精神抖擻的開始日復一日的堅實操練。「我每個星期,至少要抽一到二天,提早到校,來看孩子們晨訓。」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劉晉立,用行動力表達對師生的關愛。

「基本功是不進則退,不能停的。」現任團長王動員,由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前身——復興劇校綜藝科第一屆畢業後,和李棠華劇團出身的副團長王希中,同時入團,三十年如一日,到今天都堅持每天練功。

位於內湖校區中興堂的團練場地,幾乎天天從早到晚都上演著疊高、平衡、彈跳、翻滾等高難度的雜技訓練。「我們是專業演員,一定要保持在最佳狀態。」在團長、副團長及藝術總監的督促下,每一位在線的團員都不能有絲毫鬆懈。

「還記得小時候,訓練倒立,從踢著牆五分鐘開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招收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入校,過著住校集訓的規律生活。「因為孩子的筋骨軟,等到年紀大了,有些動作得花更多的時間訓練,還不一定能做到。」

臺灣特技團的LOGO,有如一隻展翅的飛鳥,正是寓意柔軟度在雜技中的重要性。「它是以七巧板堆疊的意象,來表達一位雜技演員的身體,可以做出很多變化。」該團行銷經理黃復君還由此發想,創作了精美的文宣詩句。

無論是高舉抬腿,平躺扭轉,即使是與人對話,節目編創石婉琦手中的「轉盤」動作,沒有絲毫停歇。訓練的要求,就是如此嚴苛。躺在地板上操練「蹬鼓」的團員,把直徑超過60公分的沉重大鼓,輕巧地在腳尖上隨心所欲的滴溜轉兒。「他們最少都經過八年的基本功磨練,光是練出手腕和腳踝的勁道,沒有一年半載,是沒有辦法穩定的。」培育一位雜技演員十分不易,王動員以每一位團員的敬業精神為傲。

「老師的眼光很準,你一進學校,很快就知道將來你適合練什麼。」雜技的項目眾多,一個人能夠專精三到四項,就已經非常難得。「扛杆是我的專長。」身材壯碩的王動員露出操練多年的肩頭,厚實而粗糙的老繭,是用血汗磨練出的痕跡。「一開始是扛沙包,穩定後,才能扛人。」由早期的竹竿進化到鋁杆,光是空杆,就已經很吃重。訓練過程中,瘀青挫傷,在所難免。

「我們叫在上面表演的是尖子,扛杆的人是底座,兩個人要有絕佳的默契。」藝術總監楊益全指著將近六米高的長竿,「不要說是一般人,連我們沒有練過這個項目的人上杆,都會暈眩呢!」女團員背後綁著粗大結實的棉繩,靈巧的順杆而上,在杆頂做肢體的展現。「一開始練習,當然是有保護措施,但是真正表演時,就全靠真本事了。」副團長仰著頭,專注地看著杆頂上的團員,隨著她上升和移動的角度,青筋畢露的雙手,奮力地配合拉放保護繩。

雜技原本就有很高的風險,再加上表演現場存在不可預期的變數,每一次都是搏命演出。尤其是高空項目,例如極受歡迎的「綢吊」表演,不僅要有強健的體力和柔軟的技能,還要有過人的勇氣和膽識,表演者之間更要完全信賴,配合得天衣無縫。而愈是危險的節目,愈是吸睛,總是讓觀眾揪著一顆心,屏息以待。膽小的人,還會用手把眼睛遮起來,從指縫裡偷偷的看。

經典雜技,慰藉鄉懷

「敖鷹展翅,是我們的經典節目之一。」經常在大排場節目中成為焦點,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大小不一的木椅,靠椅腳支點層層堆疊,高度接近二層樓,雜技演員用核心和手腳並用的力量,在搖搖欲墜的椅背上,進行倒立疊羅漢,並且排出炫麗的圖案。「這些道具和人員分配,都要經過比例和力點的精算,取得平衡。」龐大的形體,只要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擔任「保托」任務的團員,站立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負責同伴的安危。藝術總監楊益全則是在台下緊盯著排練。「這種團隊項目,一定要練個上百次,養成絕佳的默契。」無論是在空中還是地面,數十人的心,在演出的當下,要完全合一。

王希中認為,「所有的變化,都由紮實的基本功出發。」雜技演員的舞台生命短暫,超過35歲,體能就開始走下坡。唯有把體力維持在巔峰,才能再談技巧。

30年間,臺灣特技團歷任了八位團長,由創團的李棠華到後來擔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首任校長的鄭榮興,每一位都兢兢業業地帶領著特技團做出最佳的表現。

臺灣特技團配合外交部、僑委會、文化部等單位,以及國內外商演,光是2017到2019的三年間,在國內有75場次,國外46場次,非常密集。精心編排的節目,總是帶來歡樂、喜慶和祥和的氛圍,不僅達到宣慰僑胞的功能,也用璀璨的雜技,傳遞台灣精神。

自2001年開始,三度接受美國哥倫比亞藝術經紀公司邀請,每次赴美加巡演三個月,達80多場次,三年累計逾250場次,場場叫好又叫座。密集的訓練和演出,每個人都覺得像出國進修,功力大增。「僑胞好熱情,真的好感動。」王動員還記得有一場表演,當地華僑送來熱騰騰的家鄉味給大家解饞。表演結束後,還帶大家去餐廳吃消夜,歡笑到天明。「餐廳四周掛滿國旗,那種氛圍,一輩子也忘不了。」

新馬戲思維,躍升國際

「新馬戲在國際間,愈來愈受到重視。」去年(2019)11月22日邁入第四屆的衛武營馬戲平台,劉晉立與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及法國當代馬戲人才搖籃──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吉哈.法索里(Gérard Fasoli)共同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針對台灣與法國馬戲專業人才技能培育,以及創作職涯發展,進行三年三方人才合作培訓計畫。

「這也是首次把工作坊放在校園內。」去年8月1日接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劉晉立,不僅爭取到教育部「特色躍升計畫」四年一億元的培訓經費,提升軟硬體教學品質與師生安全訓練環境,更積極推展國際化。未來也期望透過參與「亞洲馬戲網絡」,與泛太平洋地區的國家,聯手建構當代馬戲創作永續發展環境。

「我希望能提升全民美感」,專精劇場藝術的劉晉立,覺得理論要回歸生活本質,他呼籲認同藝術有價,雜技或新馬戲成員才能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以文化和美學做基石,不斷提升精緻度和藝術價值,是雜技藝術和新馬戲未來的走向。

臺灣特技團努力推動雜技與其他表演藝術,像是音樂、舞蹈、戲劇的跨領域創作,激盪出新的火花。該團自編、自導、自演的《豬咪姑娘招親賽》,就是在兒童舞台劇裡,融入大量的雜技演出,讓視覺感官更加豐富多元。

雜技科技化,創造無限可能

「劇團運用科技手法和拍攝技巧,讓觀眾體驗演員在雲端和火山口表演的虛幻場景。」劇團運用多媒體,在傳統藝術中,以科技手法,創造出別開生面的立體感官,劉晉立深以為榮。

因為每年都要籌募不算少的營運經費,劇團必須廣開財源,不斷創作新劇碼,爭取商演。「我們是代表學校的劇團,有許多公演必須配合。」公私兩忙,30位團員和十餘位行政人員,在夜以繼日的訓練外,還負責編劇和演出,幾乎全年都忙到人仰馬翻。

「我的身體,就是藝術。」力與美的結合,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鹹澀的汗水飛颺,不斷地刺痛雙眼,依然要面帶微笑的咬牙苦撐。唯有熬得了磨難,才能成就大業。每一位團員,真的要對這份職業有高超的熱忱,否則如何面對艱苦又單調的長期重覆磨練?

用最精實的操練,換得台下的驚嘆喝采和不息掌聲。血脈賁張的飆雜技、尬功夫,是雜技演員最大的成就。「當觀眾用心給你回饋時,就覺得自己是個藝術家。」雜技演員,要的不多,只是一份尊重和鼓舞,「所有的苦,在觀眾如雷貫耳的掌聲裡,全忘了!」

(本文摘自台灣光華雜誌2020年7月號)

光華2020/7月號

 

【本期推薦報導】

封面故事|∼鬥陣來呷冰∼

      回味老冰店–麻豆龍泉&旗山常美冰店 /

      在地冰鎮滋味–澎湖仙人掌冰與玉井芒果冰 /

      熱血做冰,改變世界–1982法式冰淇淋與正當冰 /

      以我之名–冰品職人魂

名人座談|嚴長壽與江賢二的台東藍圖

島嶼行旅|台東食育提案所報你知

藝文脈絡|屏息以待的掌聲–臺灣特技團

多元族群|智慧農業.南向淘金–台灣無人機

團員間配合無間,依照表演需求,做出高難度的動作。

團員間配合無間,依照表演需求,做出高難度的動作。

「大波」是疊羅漢的一種,形狀優美壯闊,經常做為演出節目華麗的收尾。

「大波」是疊羅漢的一種,形狀優美壯闊,經常做為演出節目華麗的收尾。

臺灣特技團團員每天都排定規律的訓練,保持最佳的體能與技能。(莊坤儒攝)

臺灣特技團團員每天都排定規律的訓練,保持最佳的體能與技能。(莊坤儒攝)

2016年臺灣特技團與九天民俗技藝團合作的大型舞台演出中,表演雙排椅「敖鷹展翅」。

2016年臺灣特技團與九天民俗技藝團合作的大型舞台演出中,表演雙排椅「敖鷹展翅」。

「金字塔」也是疊羅漢的一種,講求團隊完美的默契與 平衡能力。

「金字塔」也是疊羅漢的一種,講求團隊完美的默契與 平衡能力。

去年8月1日接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劉晉立,致力提升軟硬體教學品質,積極推展國際化。(莊坤儒攝)

去年8月1日接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劉晉立,致力提升軟硬體教學品質,積極推展國際化。(莊坤儒攝)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的國小生,每天清晨就得一起到大堂練功。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的國小生,每天清晨就得一起到大堂練功。

「穿越難關」是在刀圈點火,再由演員穿跳,驚險萬分。(臺灣特技團提供)

「穿越難關」是在刀圈點火,再由演員穿跳,驚險萬分。(臺灣特技團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的國小生,每天清晨就得一起到大堂練功。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的國小生,每天清晨就得一起到大堂練功。

散踢竿是雜技扛竿節目中的一種,講求底座與爬竿演員彼此間的高度默契。

散踢竿是雜技扛竿節目中的一種,講求底座與爬竿演員彼此間的高度默契。

「飛車羅漢」利用平衡感與絕佳的團體默契, 一輛車搭載了十多人同時奔馳,猶如孔雀開屏。

「飛車羅漢」利用平衡感與絕佳的團體默契, 一輛車搭載了十多人同時奔馳,猶如孔雀開屏。

「敖鷹展翅」講求團隊合作、力量的均衡與協調度。(莊坤儒攝)

「敖鷹展翅」講求團隊合作、力量的均衡與協調度。(莊坤儒攝)

  1. 培育一位雜技演員,十分不易,王動員以每一位團員的敬業精神為傲。
    Cultivating an acrobat is no mean feat in itself, and Wang Tung-yuan is proud of the professionalism of each troupe member. 
  • professionalism 敬業精神
    Her professionalism has earned her colleagues’ admiration.

 

  1. 所有的苦,在觀眾如雷貫耳的掌聲裡,全忘了。
    As the audience’s thunderous applause sounds, all your pain is forgotten. 
  • thunderous 像打雷的,轟隆轟隆響的
    A thunderous roar shook the area.

台灣的好,光華報給你知道!
六語官網 / FB /  IG
線上閱讀,立即體驗!

台灣光華雜誌官方網站

epaperopen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