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人民幣國際化是條漫漫長路,但在當前國際情勢下,人民幣為一些不願過度依附美國的國家提供了另一個選擇,「人民幣貨幣圈」正在逐步形成,將改變國際貿易的生態。
巴西總統魯拉本月十三日在上海出席巴西前總統羅賽芙宣誓就任金磚國家組織「新開發銀行」(NDB)行長典禮時提出,「為什麼全世界一定要用美元?為什麼不是人民幣作為全世界兌換的貨幣?」魯拉的發言說到北京當局的心坎裡。早在十五年前,中國大陸就有同樣的質疑,而多年來也持續努力要取代美元。
人民幣迄今仍遠不足以威脅美元的獨霸地位,但去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對俄羅斯採取一系列金融制裁,包括將俄羅斯逐出SWIFT交易系統,凍結俄羅斯央行六千多億美元外匯存底,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絕佳機遇。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隔年三月,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一篇題為「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開宗明義就提出:「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使我們再次面對一個古老而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國際儲備貨幣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周小川建議以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一九六九年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DR),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風險,意圖以此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去美元化」。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也開始透過與各國簽訂人民幣業務清算協議及央行間貨幣合作協議,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及跨境人民幣業務,一步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大陸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指出,美國依賴美元的霸權主義,常用金融工具對其他國家進行制裁,導致各國為應對潛在的制裁風險,紛紛繞開美元,尋求更多雙邊本幣結算途徑。
俄羅斯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俄羅斯央行近日指出,人民幣與盧布間的交易在俄羅斯外匯市場交易占比已達百分之卅九的新高。有預測稱,至今年底,人民幣在俄羅斯金融市場的交易量有機會超越美元和歐元的總交易量。
而伊朗因為面臨美國單邊制裁,二○二一年三月與中國大陸簽署為期廿五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協議,確定兩國的石油結算和貿易往來將使用人民幣和數位人民幣結算。
伊拉克央行今年二月廿二日表示,計畫首次允許使用人民幣結算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貿易;三月底,巴西政府宣布以本幣與大陸進行結算;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訪問大陸時呼籲北京當局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
人民銀行已與四十個國家和地區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廿九國家和地區有卅一家境外人民幣清算行。
▍延伸閱讀:去美元化/反霸權催化多國去美元化 人民幣貨幣圈正逐步形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