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台灣雷達圖為封面,左有中共五星旗、右有美國星條旗,並有軍艦、軍機光點,稱這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指台海若爆發戰爭將成災難,美、中須極力避免。
美國持續數十年的「戰略模糊」策略,正因中國軍力增強而動搖,如今維持這項策略的挑戰是如何適度武裝台灣,讓共軍出手會感到焦慮:另一方面又不能做得太多,以致讓習近平認為台灣會從他手邊溜走,一去不回頭。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四月廿九日在聯邦參院軍事委員會表示,若美國改變「戰略模糊」方針,明確宣示一旦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必定馳援,北京可能視為嚴重破壞穩定,反而積極破壞美方全球利益。此外,她提到,台灣獨立性強化「讓挑戰日益嚴重」。
「戰略模糊」意指美國依一個中國政策支持台灣確保自我防衛的能力,但不明確保證,當中國犯台時會協防台灣;該戰略長期被認為能有效遏止北京野心,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海恩斯表示,從台北方面的角度來看,美國改變戰略模糊,可能導致台灣更朝獨立邁進,「我認為台灣目睹香港情勢發展,一定程度上已鐵了心,往獨立發展;我認為這項挑戰日益嚴重」。
就算美軍質量都占優勢,卻必須顧及全球,解放軍跟台灣開打只需在本土附近作戰,享有陸基機場與飛彈的優勢。曾任美國國防部首席東亞情報分析師學者亨利指出,中國沿岸整合防空系統的雷達與飛彈將是對台戰爭的「重心」,美方想摧毀這些硬體,代表一個核武強權直接攻擊另一個核武強權的領土。
台海戰爭失敗,顯示美國霸權的終結,將失去亞洲盟友的信任;但若共軍行動失敗,軍事衝突陷入僵局,可能演變成長期封鎖。共軍一開戰就是不勝不罷休,否則承受的屈辱足以讓政權崩潰。
經濟學人指出,綜觀這些風險與代價,顯示中美軍力並非開戰的決定因素。動機也很重要,而這更難以窺探,特別是現在的中國幾乎全由一人說了算。
共機頻繁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則是強硬的展現,同時也在測試拜登政府的底線,企圖在台灣曾正式掌控的空域創造一種「新常態」。
經濟學人也提到,在一些民調中,台灣受訪者願意自己或親屬投入抗中戰爭的人不到一半。這讓美方處境更尷尬:若台灣在第一波攻擊就淪陷,且共軍並未朝美方開火,之後才趕到的美軍是否應投入戰爭?美國總統將面臨一個極度困難的抉擇。
文章指出,若台灣願意一戰的傾向不明,美國何嘗不是如此。台灣政府正痛苦的意識到,守護友善而成功的民主體制並非其他各國的重要利益,官員只能轉而強調島上的半導體產業對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
文章結論指出,中國蔑視西方對整肅香港的批評是一個不祥之兆。在北京來看,對台戰爭可能並不急迫,但令人震驚的是,這也並非無法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