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發展從簡單到複雜,常見的演化譜系也是始於單細胞生物而終於人類。因此,你會懷疑人類在生物世界中,處在一個高等、甚至是「最高等」的地位嗎?人類可以精準地溝通,可以使用複雜的器具,可以操弄其他生物,並且讓被控制的牠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在競爭的舞台上,如果說我們有被壓迫感(這感覺是一定有的),那肯定也是來自於另外的一群人。所以,認為人類是最高等的生物,這樣的想法會有什麼問題嗎?有了高等生物之後,自然就會有低等生物。但是相對於高等生物範圍明確(人、文明人、科技人等),低等生物卻是一個範圍不清楚且定義模糊的概念。到底誰是低等生物?擁有什麼特徵算是低等生物?高等跟低等之間有沒有中等生物,還是說除了人類之外的所有,統統都算低等生物?
擁有什麼特徵算是低等生物?
勉強找到一點點關於低等生物的「準則」,大致上不脫「構造簡單」、「器官尚未分化」、「使用低度發展且效率低落的技術」,以及「停留在比較原始的環境」。比如說,人家有細胞核,那沒有核的就相對低等;當消化系統已經分工到食道、胃、小腸、大腸的階段,那些依舊是單一消化腔或消化管的動物就比較低等;當發展出可以爬行的前肢之後,只能划水的鰭就顯得比較低等;當哺乳動物與鳥類已經以排放尿素及尿酸來當成排泄物時,仍然排放阿摩尼亞的生物就顯得低等。像這種以器官愈複雜、功能佳、效率高,愈後面出現的愈高等的簡易標準,確實是很實用。
不過,對比這種以正向發展為判斷依據的,卻也有另外一個完全相反、以「功能的退化」當成高等的評判標準。比如說,草食動物如兔子擁有發達的盲腸,其中滋養了大量的腸道微生物以幫忙分解堅硬的植物組織,而對比之下,人類的盲腸就非常地萎縮;又比如現代智人的下巴骨及其周邊的咀嚼肌,比南方猿人或大猩猩明顯退化許多。但是,以上所列雖然是功能的萎縮,卻多半是一些「不需要」或者是「落伍」、「野蠻」的功能。也許人類不再需要攝取難以消化的植物纖維,反正靠著我們的大腦就能夠採集到營養價值更高的食物,我們也不再依靠強大的咀嚼肌肉成天硬咬亂啃,而是依靠精緻的烹飪技術。那些被我們退化掉的皮毛與器官總是能夠用更聰明的辦法彌補回來,這樣子的退化不也是一種邁入高等的證據嗎?
如果只討論功能,我們的器官其實問題很多:人類的眼睛是出了名的不好,用幾年就開始近視(無法對焦),其他如閃光、老花眼、白內障也極為平常;我們的牙齒跟其他動物也沒得比,既不堅固也不耐用;人類的腸胃也設計不良,營養流失嚴重,比起其他動物有太多無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與維他命(觀察一下家裡的毛小孩,牠們所需的糧食如此簡單,但總是運作正常);我們的體力、耐力、抗寒抗暑的能力,跟大部分的野生動物也無法相提並論,那些最高度發展的功能卻經常出現於人類之外的生物身上。因此,在「仿生科技」的領域中,工程師師法自然,參考北極熊中空毛髮的絕佳保溫效果,設計出高效隔絕材料;參考蜻蜓包裹式的內臟,設計出高強度抗G力的飛行衣……弄了半天,我們所謂的最高科技早就出現在大自然裡了。
其實每一個器官都是大自然長期選擇的結果,自有它存在的理由。一味地競爭功能與效率並不是大自然的運作法則,沒有一個器官或一個功能可以不用搭配其他因素存在,討論還是要回歸整體環境。
差別只在於生物們各自經歷的路線
生命長河裡的每一支生命譜系都活過了同等的時間。在演化的認知裡,每一個生物個體都是由另外一個生物個體所誕生。試想一下,我們的上一代、的上一代、的上上一代,我們能追溯到遙遠的、地球最開始出現生命的那一代。不只是人類,所有今天還活著的生物,統統都可以回溯到那一個年代。也就是說,全部的生命都經歷了相同的地質年代,差別只在於生物們各自經歷不同的路線,有些生命經歷海洋、登陸、樹林、飛入空中或者再度回到海洋,有些生命則一直停留在最初原始的生態環境中。或許,我們可以看成生物們各自經歷了奇幻的奧德賽,有些經歷得多,有些少一點,但最終都抵達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家為病毒傷透腦筋的此刻,是一個很適合思考人與環境的時間點。人到底應該被放在大自然中的哪一個位置?以為人是一種設計精良的造物,以為人是演化千錘百鍊後的最佳成品……這一類的想法,如今算是破功了吧。大自然應該為人類而存在(而服務),還是說人類最終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份子?用高等與低等生物來看待大自然,不僅非常政治不正確,也絕對沒有生物正確。簡單生物如病毒,只靠著原始的構造就能穿透整個地質史,單憑著數十億年前的原始藍圖,不用修不用改就適應了任何環境,橫行無阻。看看病毒的頑強與人類的脆弱,我實在看不出牠們哪裡低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