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No.448 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族的民族活力與發展、用音樂走一條理解與治癒的回家之路─「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8/01 第4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的民族活力與發展

南島文化專欄

  用音樂走一條理解與治癒的回家之路─「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有感

回想•迴響

  2020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感知「崇敬與嚴謹」的博物館人態度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本館在三級警戒暫停對外開放的情形下,休館但不停工,第三年的《空間共感藝術實驗計畫》持續執行,2021年6月間藝術家黃亦中於卑南遺址公園獨自創作,並透過臉書與民眾互動。

  《秀姑巒溪與港口遺址》油畫作品完成後, 配合藝術駐村推出三場講座,6月29日(二)『畫中的風景與此曾在』講座,邀請台藝大陶文岳老師與談,引發熱烈的回響;接續7月6日(二)『駐村X藝術X夢想』邀請藝術家林葆靈與黃亦中,一同談談東台灣考古 vs.國際駐村經驗;7月14日最後一場開講主題「考古 vs. 當代藝術」邀請臺藝大陳貺怡教授、法國人類博物館藝術家暨計畫負責人Alain Cardenas-Castro,與觀眾分享法國人類博物館藝術介入計畫。三場精彩的線上講座,期望讓民眾不受時間及地域的限制,一同線上聽聽考古與藝術的對話。

史前館藝術駐村

文•圖/史前館

 


 


 

  8月1日是臺灣原住民日,非常希望大家能夠不要將原住民日視為慶祝多元歡樂的表面層次,而是要更理解,原住民族在臺灣從過去到現在所遭受到的剝奪與苦難,如何在這個理解的基礎上恢復主體性有尊嚴地生存著,才能看到不同族群與部落在文化的表現與實踐上發出閃亮的光芒。

  持續以各種形式復振發揚自己的文化,是在當代展現自己族群、部落、社群活力與發展的方式。對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族的族人來說,透過展覽來呈現自己的努力,對外不只讓更多觀眾了解,對內也激勵自己的社群持續為族群與部落的生存而努力

  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已展出半年的太魯閣族音樂特展,述說不同時代縈繞在不同世代人們的青春之歌,都有著重要的記憶。策展人跟著受訪者與家人,感受走過時代與社會帶來的改變而有所領悟,同時也激勵著自己未來不管在哪一個面向,都要更為族群而努力。   

  在撐起一檔展覽的背後,往往花費博物館人在該主題領域努力多年的辛勞。在實習期間跟著館員一起工作,從各種細節感知崇敬與嚴謹的博物館人態度,也是對於自己未來在學習與工作上的期許。刻正於南科考館館展出的人骨特展,就有著人骨組長久以來努力的心血在其中。   

 
 

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的民族活力與發展

文•圖/馬耀基朗


池上馬卡道族人於展示之服裝前合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於110年1月29日辦理「牽手平埔:臺灣南部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文化特展」,展覽名稱「牽手平埔」這四個字,包含以下三個涵義:其一是展現臺灣南部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三族的共同合作,透過當代各種形式復振發揚文化,努力爭取族群正名,並象徵與臺灣社會的情感連結。其二是彰顯平埔族群多元特殊之文化樣貌與活力,近年來東部與南部平埔各族群與史前館積極合作,進行文化復振,展示中展出史前館考古出土遺物、近現代平埔族群文物典藏品。並協同研究平埔族群相關領域之大專院校、博物館、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參與策展。其三是藉由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的文化展示,讓我們體驗到臺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花園,更是多元音樂譜成和諧的交響樂。認識這些文化,讓社會大眾對於歷史的脈絡及這片土地的人群更加了解,並能尊重與接納臺灣文化的多元性,讓每一種聲音都能被聽見。

  策展期間,史前館感受到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族親朋友的大力支持,熱心提供許多部落收藏的文物,同時也積極協助製作展場的展示設施。除了靜態展示外,也辦理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文化特展藝文展演推廣活動,最令史前館策展團隊感動的是族人共同參與的積極態度。策展團隊分別於4月17日、5月1日在南科考古館辦理為期兩天的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文化日,配合特展參觀,邀請三族的族親展演了歌舞、古謠,也邀請族人以座談方式分享文化現況與復振的酸甜苦辣,體現族人的最真實狀況。

詳全▲TOP

 
 

用音樂走一條理解與治癒的回家之路─「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有感

文•圖/Uhay Siqay蘇貞汝


本次展覽合作夥伴有MLA夥伴、鄉公所同仁與我最愛的家人

  「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開展後的感動真的很多,我自己原以為能得到共鳴的人不多,但才發現夥伴們默默地付出與協助,讓展覽順利推廣出去。在我心中,其實都一直覺得很意外,意外的是這樣的幸運,怎麼會這麼恰巧在我的生命中經驗著。我知道展覽的產出並非由一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由一群願意支持、陪伴的夥伴們一起努力所成就現在的展場空間,到現在我依舊意外著……

走向揭開傷口與治療的過程

  還記得2019那年,是一個有點睏意的午後,手機鈴聲響起大聲說著:「喂Uhay,我們快到囉!」文物館的自動門打開,走進來的是這次展覽把我拉起來的夥伴─頌恩跟邱胖(邱健維),當時是MLA(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的關係讓我認識了他們。會說拉起來,是因為若沒有他們開口提問,我也不知道原來我喜愛「音樂」這檔事,也有轉化成展覽的可能。於是就這樣在文物館這黃色柔光下的咖啡廳延伸出對展覽的雛型討論,也許是咖啡因的催化,身旁的鼓勵告訴我,一定要做下去,雖然對話中隱約可以聽出這段路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詳全文▲TOP

 

 

2020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感知「崇敬與嚴謹」的博物館人態度

文•圖/王若琪


人骨剝離

  2020年,在許多人生命中,這個特殊的數字想必都施以了無法輕易抹去的濃墨。於我,亦是如此。感謝南科考古館給予這個機會,讓我擁有一個絕佳空間去沈澱、思索自己,同時還能為復原歷史長河這項浩大且重要的工作貢獻微薄之力。更感謝秀嫚老師還有金震、Zoe和Emma姊姊的指導與照顧,佩欣、芷淯兩位夥伴月餘的陪伴,在此獲得的所有均難以忘懷。

  從小就對博物館這個空間有著不一樣的情懷。凝視櫃中文物,就好似與過往相逢,讓我內心熱切想知道它們身後動人的故事。隨著年齡見識增長,參觀博物館不再只是一種探尋,而是尊敬。藉著文物去感受時間的溫度,聆聽它們訴說如何涉過歲月長河,跨過生命峻嶺。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拿麼厲害,在部落!
    活動時間:2020/9/21(一) ∼ 2021/9/19(六)週二至週六 11:30-17:00
    地點:
    ◆ Mena'u i Kasavakan 看見建和
    建和部落鹿寮(臺東市建和里建和二街71 巷30 號隔壁)
    十人以上預約參觀請洽Alikay 潘晨綱0925-011-748
    ◆ Venaquan 在小米裡得更新
    拉勞蘭小米工坊(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0 鄰21 號)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1/12/31(二)延展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台東縣成功鎮民富路43號)
  • 「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時間:2020/11/21 ∼ 2021/12/31( 週一至週六)9:00-17:00
    地點: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 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日休館)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教育推廣 

  • 跨越大洋一萬年 線上講座及工作坊
    日期|110/07月  工作坊:每周三上午9點至12點及 系列講座:每週六上午9點半至11點半
    授課|以google meet作為分享空間 |費用|免費 報名網址
    報名期限|報名至110年7月29日(四)止 |報名名額|每場次至多140人
    報名限制|學員需自備帳號 環教時數|講座及工作坊將申請環境教育時數,請協助配合進行認證
    史前館辦理「跨越大洋 1 萬年」系列講座及工作坊,將邀請臺灣與海洋相關專家學者及海洋教具家前來分享海洋議題及教學方法,主題將圍繞在海洋環境、海洋文化及海洋教具產出,藉由系列講座及工作坊,讓參與的學員可以認識臺灣海洋的不同面貌,知海,近海,敬海,讓海洋不再陌生,並踏出與海親近的第一步。培養學員環境教育的實務專業技能。
  • Kababaawan 延續生命的原味—原住民女性的飲食照護交流論壇
    活動時間:2021/8/1( 日)9:00-17:00• 採線上論壇方式進行
    食物不只是物質的範疇,它照護了人的身體並提供精神與力量的泉源,而食物文化記憶的背後更有著「人」在特定的時空中與食物相遇的動人的篇章。Kababaawan 是卑南族南王語—要維持生命的意思,女性扮演著孕育生命與延續族群文化的重要地位,本論壇將以kababaawan 延續生命的原味為主題,邀請不同部落族人分享祖先為孕育與照護生命的食物記憶,此外對當代部落青年而言,又是如何承接與轉化祖先的知識進而形成當代的實踐力量。 | 更多訊息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南科考古館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活動時間:2021/7/3( 五) ∼ 2021/12/12( 一)
    地點:南科考古館二樓特展廳

 》卑南遺址公園 

  • 環境教育外展課程【開放申請】
    活動時間:2020/11/1(日)∼12/31(四)
    「在旅行時意外受困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館的我,遇見了一個名為瓦利的小男孩幽靈,他希望我幫助他找到幾個出土文物,那些文物蘊含著他與族人們的記憶,而記憶可以帶他回到一個叫『海境部落』的地方,但那些出土文物似乎都被研究人員鎖在保險箱內了,該怎麼辦才好呢?」卑南遺址公園限定《風暴之子》實境解謎活動,等你來破解!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200元(附解謎包,另購門票,破關後可獲得特製紀念品)
    活動對象│親子、一般民眾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即可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0年07、0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