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社宅與限溫令,蔡政府政策跳票進行式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4/19 第54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大驚小怪的土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社宅與限溫令,蔡政府政策跳票進行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與地方合作 創新經濟
民意論壇 環環相扣的健保危機
社會救助制度 福利應重於防弊
自駕科技 善用不濫用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有趣的事到處都是
語言文字像風,土豆必也正名乎?
孫運璿和那輛大型凱迪拉克轎車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大驚小怪的土豆
黑白集/聯合報
民間國中生物教科書介紹兩岸不同用語,大陸稱馬鈴薯為「土豆」,土豆在台灣則是指花生。立委陳椒華就此質詢教長潘文忠,潘文忠驚呼台灣教科書怎能使用中國名詞,強調這「審查不可能通過」。書商澄清,是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編寫。潘文忠自打巴掌,丟的卻是全國教育人員的臉。

立委冤枉教科書偷渡中國用語,實情是該章節討論生物命名,以土豆在兩岸指涉不同植物為例,藉以說明生物通用學名可避免溝通誤會,並非教學生「認土豆為馬鈴薯」。潘文忠身為教育首長,竟看不懂教科書,足證朽木為官。

獨派炒作「土豆是馬鈴薯」為中國用語,未免見識太窄。事實上,花生稱土豆,也源自對岸。土豆為福建本土作物,馬鈴薯則是南美作物輾轉傳至亞洲,故名稱殊異。獨派不容教科書出現對岸語彙,實是自欺欺人,改變不了歷史及庶民文化。

「醋溜土豆絲」這道菜,在烹飪節目及中餐館菜單各處可見,包括綠媒都曾介紹這道馬鈴薯家常菜,為何今天卻大驚小怪?正因早有俗成慣用之實,教育部重編的國語辭典上才會說明「土豆」意指花生與馬鈴薯。

蔡政府滿口防範認知作戰,土豆事件卻是典型自導自演。潘文忠緊抱政治正確,寧可曲解教科書教育目的,也折射出蔡政府為反中不惜犧牲多元思辨,徒餘理盲。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社宅與限溫令,蔡政府政策跳票進行式
社論/聯合報
蔡總統任期,即將進入倒數最後一年,她任內許多政策也面臨跳票、現形的檢驗。最近經濟部祭出「限溫令」,要求業者將用餐時段的冷氣溫度控制在廿三(正負一)度,非用餐時段則仍維持在廿六度以上,否則將處二萬到十萬罰鍰。此舉,無異是在為電力不足預鋪管制之路。而蔡總統當初承諾八年興建廿萬戶社會住宅,但七年過去卻只建造二﹒四萬戶,達成率僅一成二,近日也遭到在野黨猛烈抨擊。

先談「限溫令」的問題。儘管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這項政策是為了「環保節能」,而不是因為缺電;但從經濟部必須翻出二○一三年馬政府時代訂定的《指定能源用戶節能規定》作為法源依據,即不難看出其心虛。如果真是為了環保節能,為何蔡政府過去七年從未推動任何節能措施,亦未制訂新的環保規章?如今,直到蔡總統的任期即將屆滿,眼看著以非核家園為目標的能源及電力政策岌岌可危,才急急推出限溫令;經濟部此時高呼環保節能,其心機已不證自明。

深一層看,真正的問題源頭,還在於執政者的心態。經長期觀察,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與其說是在滿足人民及產業的能源需求,不如說是在為滿足執政黨的理念和顏面而服務。也因此,不管電力夠不夠用,不管台灣取得進口油、氣、煤的成本和風險有多高,不管我們的電力及價格結構合不合理,不管風電、太陽能設施如何危及農業、漁業和台灣的環境,蔡政府從不自我檢討反省其能源政策,卻兀自選擇一意孤行。最後,政府做不到、做不好的事,當然只能推給民眾承受。近幾年來,跳電、斷電、停電事件頻發,叫苦的都是百姓,蔡英文始終面不改色,「限溫令」只是再添一樁。俟一進入盛夏,缺電情況益發嚴重,更嚴苛的管制手段還會出籠。

蔡總統的社會住宅承諾跳票,更是百孔千瘡,就算有千隻手也難以遮掩。當初,蔡英文打著「居住正義」的旗號,宣示任內要興建廿萬戶社會住宅,解決無殼蝸牛及年輕族群居住的問題。但七年過去,完工可供入住的社宅只有二﹒四萬戶,尚缺十七﹒六萬戶。為此,只好草草推出「包租代管」政策,企圖魚目混珠。這些作法,完全說明蔡政府的眼高手低及言而無信。蔡英文以其「文青腔」動輒把年輕族群掛在嘴邊,但太陽花世代倏忽已添了七歲,他們的居住正義在哪裡?蔡總統又在乎過嗎?

再看,民進黨執政七年,因放縱房地炒作,全台房價飆漲。台南、高雄等地幾乎翻倍,新竹更是驚人,在在使得台灣貧富及世代差距擴大。可笑的是,內政部營建署還力圖狡辯,宣稱社會住宅只要「發包」,就該算是「達標」。言下之意,已發包的七﹒三萬戶也應計入。試問,重然諾的政府,可以容許這樣自降標準嗎?何況,就算把這七萬多戶算上,也只及總目標值的一半。明明跳票已是進行式,主政者根本滿不在乎,營建署如此賣力灌水又有何用?

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扁政府執政八年得到了「只會論述,不會做事」的評價,民進黨的執行力被看破手腳。蔡英文執政七年,宣傳及輿論操控能力達到歷史顛峰;但從社宅、能源政策及民生物資頻傳缺貨看,民進黨執行能力仍毫無寸進,難以擺脫「不會做事」之譏。最令人遺憾的是,蔡政府在意的似乎只是自己的官威,以及民進黨的利益分贓,至於民主政府應以「服務人民」為宗旨的精神卻被它拋在腦後。當初的華麗承諾,如今只剩荒涼的空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與地方合作 創新經濟
社論/經濟日報

受到全球經濟衰退影響,經濟發展議題近來受到朝野重視。但每每提到發展經濟,大家總是落入一個迷思,那就是這是行政院財經部會的責任,忘了地方政府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實這是一個緊密關聯與分工的體系。中央部會應該具備前瞻與宏觀政策,編列與分配適宜預算,而地方政府在地切實執行,並且擁有充分自治能力。

以六都中桃園市為例,過去雖曾歷經朱立倫八年桃園航空城發展,鄭文燦八年亞洲矽谷計畫,新當選的市長張善政應如何持續治理,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首先,新市長上任後,應結合產學研專家智慧,在六個月內擬訂該城市2030年長期發展願景,其中經濟與產業更應列為重點中之重點。有了長期發展願景後,未來各局處施政政策與推動方向方能共同一致。

每個城市的資源與背景不同,發展願景自然必定不同,應該結合地方特色,制定適宜的願景與策略。其中在選定核心特色產業時,與其多而廣泛,不如少而精。太多的產業目標,有等於沒有,如果台灣每個城市都要發展綠電、電動車、雲端、智慧城市、工商會展、文化創意等產業,必然力多而備分,最後結果可想而知。

發展經濟與及產業,面對的挑戰很多,其中土地、水、電、人才,是四大核心關鍵。

台灣土地資源有限,地目用途相關法令繁瑣,經常自縛手腳,私人土地徵收更是困難。

在這一方面,內政部與國發會應該積極鬆綁簡政,不要再讓一個八年任期的地方首長,努力到最後卻是一場空。

缺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會因為經濟部長或台電的一句話而自動解決。對產業發展而言,不能忍受有時有電有時缺電,必須保持全年供電不缺。自能源法修法後,已允許民間設立電廠,但並沒有積極配套與優惠措施,多年來設立家數與發電量杯水車薪,亟待有關單位提出積極方案。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近幾年台灣幾乎沒有颱風,缺水問題極為嚴重,雖然經濟部水利署與自來水公司實施北水南調,但仍然不能充分供應中南部各縣市之所需,隨著半導體產業擴充,缺水問題在未來勢必更加嚴重。解決之道有二:發展精緻農業減少農業用水、積極建立海水淡化廠。在這件事情上,中央應積極提供預算,協助地方政府具體落實。

經濟與產業發展,人才是重要要素,台灣固然普設大學與研究所,幾乎人人有學校唸,可是畢業生缺乏社會歷練,反而成為企業累贅,新進人員給薪不高又造成年輕人抱怨,解決之道在於落實產學合作,尤其是科技院校,學生應有三個學期以上企業實習經驗,畢業後方可迅速上手,在這方面地方政府可結合在地技職院校,積極辦理產學合作。

台灣主要稅收大多繳給中央,中央以政治與選票為導向分配預算,是一個公認的事實。非執政黨縣市更是資源有限,時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發展公私合營是一個未來的方向。地方自治法賦予縣市議會通過特別條例之權力,府會合作共同發展地方經濟,可增加就業人口,提高市民所得,將是未來重要努力方向。

行政院應尊重地方民選市長與議會權力,切勿動輒推翻退回,違背民眾之所託。

國際招商並非中央部會之專屬工作,因為外商落地配套措施,還是要地方政府埋單,近年來外商在台投資日漸減少,地方政府應主動出擊,鎖定核心產業重要國際企業,積極招商。

發展精緻農業亦是除台北市外地方政府的重要方向,運用現代化科技之精緻農業,可以引進大批青農,有助地方經濟與提升農業水平,更可以節水節電,一舉多得。

   
民意論壇
環環相扣的健保危機
施壽全/前馬偕醫院院長(台北市)/聯合報
台灣自一九九五年開辦全民健保,迄今仍是民眾對政府滿意度最高的一項;但問醫療人員對健保是否滿意,卻幾乎一面倒抱怨連連。如此極端的反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健保絕對是「價廉物美」,不僅保費「親民」,可近性也極高。病人就醫沒有限制,想到什麼醫院就都可去;雖有部分負擔,但顯然對民眾就醫考量並無影響,所以醫療資源耗用就不斷高度成長。

健保可謂「海量」,但並不影響品質,因為除健保的「胡蘿蔔」外,當局還有評鑑的「棒子」,用來督促醫院不可懈怠。儘管仍有人對台灣醫療不滿,但有些國家,病人須被篩選才得見專科醫師,預約常長達數週或數月;排檢查也不遑多讓,非攸關性命的狀況送到急診,得等數小時才可處理。想想這些,就知台灣病人有多「幸福」?但若說這一切是建立在壓榨醫療人員權益的基礎上,絕不為過。

台灣健保是由內環與外環組成,內環包括非營利的保險人(政府)、被保險人(病人)與醫療提供者(醫院),然後串接到許多外環的「營利事業」,包括藥品、試劑、儀器及資通科技等廠商。若內環出問題而需調整力道,就會先讓外環承受,如今的缺藥現象,就是一例。但外環雖先承受,內外環卻因彼此互依,內環終究也會受影響,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營利與非營利共事不算少見,但台灣醫療太過僵化於非營利定位,有時搭配營利的異業,就會因價值觀不同而出現違和現象。而內環中,滿意的病人與對處境大都不以為然的醫療人員,也顯然存在著矛盾。

所以,整個醫療可謂環環相扣,但因「鍵結」不夠牢靠,環扣鬆脫的現象終將發生。為何會如此呢?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健保被扭曲了。

健保長久以來就是「假健保之名,行福利之實」。不需付費太多即可獲高品質服務,誰不喜歡好好利用?執政者牢牢掌控這種廣獲支持的架構,該提高保費、增加部分負擔的「保險概念」,屢屢遭民粹阻擋,健保怎能有長遠未來?

台灣健保除高貴新藥與重裝治療外,幾乎無所不包,所以資源消耗很快。能延緩健保崩盤的解方之一,或許就是該讓醫療及長照「產業化」。產業化可以輸注更多資源,讓健康維護與疾病處理更加活絡,並非只為了營利。現階段一些有效工具欲導入醫療,最關鍵考量就是「健保給不給付」;其實有些選擇具有彈性,不需健保全包。

台灣醫療水準極高,也可服務國際人士,許多國家都這樣做,只有台灣醫療,對外人仍始終抱持「照顧弱勢」的態勢,這當然沒錯,但也不是全對。

對於真正的弱勢,政府可建立合宜的費用補助方式,但不需把全民都置放在福利的平台上。遺憾的是,台灣有一些自命清高的衛道者,對「膽敢」提出自費項目者,就都批鬥成唯利是圖;人數少卻聲音大,無限上綱的道德要求,讓人無法抵擋。然而,任令醫療一直價廉物美,凡事都賴給健保,脆弱的健保豈能不鬆脫?

   
社會救助制度 福利應重於防弊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聯合報
聯合報日前報導台灣仍有二百二十萬貧民被拒於社福外,主因是社會救助法十三年未修,相關規定不合時宜,致台灣的貧窮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五、僅約為美日韓貧窮率的十分之一。比較各國GDP,我國的貧窮率是離譜的偏低,其癥結在於我國當前的社會救助制度是防弊重於福利。

民間團體的修法建議,正是針對政府社會救助防弊的措施提出修正意見。十三年前的社會救助法是消極限制人民申請低收入戶的權利,致社福界人士咸認為台灣低收入戶審核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制度,期望政府早日修正不合理的規定,以積極性思維協助貧窮線下的貧戶早日脫貧。

面對當前社會福利諸多問題,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多慣用除弊的思維及事後補助的態度,來詮釋及處理,這背後透露的是除弊大於興利的傳統文化,需要徹底檢討行政思維與方法,並建構福利的文化,才能帶領台灣的社會福利走出困局。

另外,我們的政治體制也多從防弊出發,防範公務員圖利及貪瀆行為,目標對準公務員,以致公職人員寧可「依法行事」,也不願勇於任事、提出各種創意及興利構想。以低收入戶案送件審核為例,一般需兩個月才能完成,行政效率可見一斑;立法院也不遑多讓,立委以揭弊作為問政主訴求,很少主動提出具體建設性及前瞻性法案。以這次民團提出社會救助法的修正案,適逢明年元月總統及立委選舉,何時完成修法,仍有很大變數。

社會救助具有保障國民的生存權、維持社會秩序的安定、補充社會保險不足、財富重分配等功能,因此社會救助是補充國民日常生活的不足,以縮短與他人經濟生活的差異。目前政府以資產調查審核方式,提供家戶達到最低生活水準或貧窮線水準以上的現金給付,但因為以家戶為單位,以致衍生出戶籍及家庭總收入的問題。企盼早日修法,並加強社工人員的訪視評估,縮短審核時間,讓真正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國人,因社會救助早日脫貧。

社會救助係無因性的社會政策,亦即通過資產調查即可領取給付,並不探究領取人貧窮的原因或身分背景,因此社會救助是政府的福利措施,過多的防弊措施讓民眾有為德不卒的感受。筆者誠摯建議只要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就應給予社會救助的給付,何必要再加上動產或不動產等其他防弊措施。

   
自駕科技 善用不濫用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聯合報
智慧型運輸系統中的先進車輛控制及安全系統,是結合感測器、電腦、通訊、電機及控制等技術,應用在車輛及道路設施上,協助駕駛人自動輔助駕駛,以提高行車安全、增加道路容量、減少交通壅塞,汽車業預測二○三○年將會步入自動駕駛時代。但今年一至三月,國道就因車輛開啟自動輔助駕駛發生廿九起追撞施工車輛的事故。因此,必須檢視目前自動輔助駕駛與未來在使用上應注意的風險。

自動輔助駕駛包括三個層次:駕駛人警告、駕駛人輔助及自動駕駛系統。是從被動警告之減少碰撞傷亡,改進到主動避免車輛碰撞事故,最後就是自動駕駛。自動輔助駕駛的功能進階,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將其分成六個等級。其中○級代表無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第一至四級依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完整性循序分級,從第三級開始具備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第五級就是完全自動駕駛。

目前市售自動輔助駕駛車輛大都屬於第二或第三級,也就是至少具備單一車道自動跟車及車道置中功能,第三級還有自動變換車道超車功能。但使用自動輔助駕駛時,因為只有輔助功能,仍須保持清醒注意路況,並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以因應突發狀況。使用自動輔助駕駛要注意的重大風險,包括與前車車速差異過大、坡道彎道路段、前車未行駛在車道正中央、前車突切車道或突轉向、前有特殊型式車輛、機車及靜止行人、濃霧大雨強光影響等,都必須特別注意。

普受歡迎的特斯拉,一直致力研發自駕技術,其自動輔助駕駛及全自動輔助駕駛,具有第三級功能標準。但目前美國自動輔助駕駛有關事故中,特斯拉車輛約占七成,因此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認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的宣傳廣告具有嚴重誤導性,會讓使用者以為只要具備相關功能,就不須人工駕駛,因此建議必須調整其行銷作法,以導正用路人正確使用自動輔助駕駛。

未來當愈來愈多的自動輔助駕駛車輛上路,發生事故應如何界定責任歸屬及車主權益保障,目前仍沒有法律定論。因此如遇突發風險必須碰撞時,應以保障車主安全還是以整體傷害最小的方式?相關廠商都須釐清並說明清楚。有的法律專家認為在自駕時代,駕駛如遵守車廠的相關使用規範,一旦發生事故,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及營運管理的公司應要負起責任。因此未來還須建置合理制度定義判定自動(輔助)駕駛的所有功能及發生事故的責任歸屬。

當自動駕駛進階到第四級及第五級標準時,雖會有效減少人為因素的交通事故風險,但國內交通環境因混合人車流嚴重而複雜危險,自動駕駛還不完全適用,未來可預見許多挑戰與困難,包括自駕過程遇其他車輛違規之判斷運行的邏輯設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及保險理賠的合理制定、軟體控制的可靠安全性、資訊安全性的風險、自駕適用之法規架構等,都須相關單位未雨綢繆進行因應規畫管理。最重要的是自駕系統的設計須融入人性化之科技應用以達智慧自駕目標,而所有駕駛都要有善用科技而不濫用科技的安全至上觀念。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有趣的事到處都是
林一平/聯合報
最近我受邀參加新竹縣舉辦的智慧城市諮詢委員會。新竹縣有很多智慧應用,產生許多數據,分散於各局處。我建議,縣政府應建置全縣的DataLake,將散於各局處的數據化零為整,予以集中,勾稽運用。

早於八年前,我就感受到這種做法的迫切性。二○一五年美國國務院經濟暨商業事務局助理國務卿芮福金(Charles Rivkin)訪華。六月二日晚上美國在台協會宴請芮福金,我代表科技部作陪。席間芮福金提到他在台兩天,看到台灣年輕人有許多創意,令他印象深刻。我笑著回答,蘇斯博士(Dr. Seuss)說過:「有趣的事到處都是」。只要有趣的事到處都是,創意就會到處都是。芮福金深以為然。

接下來轉變話題,他說美國未來的發展很清楚,例如,能源是美國重點之一,有很清楚的藍圖。請教廿年後,台灣的發展重點為何?這是大哉問,也不是單獨由科技部能單獨回答的。我想了一下,很謹慎地說,台灣的天然資源匱乏,開發腦力是唯一出路。因此「有創意的想法」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例如早期李國鼎加工出口區的創新想法,後來晶圓代工的想法,以及聯發科早期「白牌手機」的創意。行政院推動「創新創業」,真正的重點應該在於創新而非創業。未來創新的產生不可能憑空而來,而是需要大量的背景資訊。換言之,在台灣建設「大數據」環境成為必要條件。這件工作在行政院主導下,各部會正持續開放其掌握的大數據,而國科會也扮演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支援角色。近幾年我協助農委會和科技部國網中心合作,將農業數據存於國網中心,進行智慧農業應用。行政院邀請我參與智慧國家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我希望能藉此推動一貫的理念,能應用各式各樣的數據,才是台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台灣雖然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其規模卻是創新想法的絕佳商轉試煉場(Service Trial)。二○一五年六月一日我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拉爾森教授(Kent Larson)晚餐,談到當時台灣科學園區正在推動智慧交通。我們能掌握汽、機車的大數據,我們也能掌握電信數據,雖然各類型的單一數據不多,但予以結合,化零為整,很多有趣的事就發生了。拉爾森教授聽了相當感興趣,主動提出希望能參與研究合作。科技部科學園區在智慧交通的「創新研發」有極佳的成果,參加二○一七亞太經濟合作(APEC)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案例評選,在廿一個經濟體一九七件案例參賽,榮獲金獎。我們的案例交叉運用有限的資源,讓有趣的事發生,產生亮點。過去辦得到,未來我們一定也辦得到。

過去有縣市政府的長官們問我如何發展智慧城市。我回答,城市的智慧在於有用的數據。每一座城市每天都會產生該城市獨特的數據。能有效應用這些數據,予以放大,就會變成有特色的智慧城市。我們不應妄自菲薄,「有趣的事到處都是」,台灣遍地有數據的黃金,在政府努力開放下,一定有機會讓台灣的創意充分發揮。(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語言文字像風,土豆必也正名乎?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聯合報
某立委問教育部長:「土豆是什麼?」一般認為是土生土長的花生,有何玄機?但問題來了,康軒版國一教科書寫著一道菜名,牽涉到「土豆」材料,並註明「土豆=馬鈴薯」。在我看來,兼顧兩岸生活習慣用語,並無不妥。

沒想到執政黨官員,一牽涉到對岸的人情世故就抓狂,把芝麻蒜皮小事視為國安危機要查辦;康軒負責人火速跳出來說明與道歉、表示會修正。怎麼修正?很簡單,把「土豆」改為「馬鈴薯」,但要註明「馬鈴薯等於土豆」,換湯不換藥。

自從兩岸通婚、通航、通商後,往來熱絡,語言文化自然像長著翅膀似的飛來飛去,讓彼此有互相欣賞與學習的機會,這不能說是「認知作戰」,畢竟多認識一種地方語言,就多一分理解與包容,不至困在小島上坐井觀天。因而,常在許多場合聽到主講者,開口跟大眾打招呼:「上午好!晚上好!」那是對岸問候語,取代我們慣用的早安!晚安!一點都不違和,反而更親近庶民語言。

現下台灣流行用「顏值」來形容人或物的美醜良窳,講久了,也成為我們生活用語,其實它原本是大陸流通的語言,被我們「剽竊」過來用。

語言文字是人們溝通的載體,像風吹一樣自然,一旦流行起來,想擋也擋不住;只要不是傷風敗俗或不堪入目的言語字眼,執政者又何必棄如敝屣?

   
孫運璿和那輛大型凱迪拉克轎車
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聯合副刊》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辦一場文藝沙龍,我應邀參加。站在紀念館門前,我眼睛裡忽然浮現出一輛大型的凱迪拉克汽車,也牽引出一段往事。

一九七○年代,台灣經濟成長,百業興旺,報業也不例外,《聯合報》時在台北市忠孝東路,每位主管都配給一輛裕隆公司二千CC的黑色轎車,在停車場一字排好,倒也相當壯觀。二○○六年初春,忽然有一輛黑色大型凱迪拉克轎車插隊進來。

「這是誰的車子?」我問同仁。

「孫院長家裡送回來的。」

「哪個孫院長?」

「孫運璿院長。」

「啊!」他剛剛過世沒有幾天。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孫運璿,抗日勝利後被派來台灣任台電公司機電處長,負責修復盟軍大轟炸後的電力系統。日本技術人員被遣返了,發電量不足正常的十分之一,日本人認為很難完全修復。孫運璿率領同來的少數技師,帶著台北工職及省立工學院學生,一邊拼湊零件一邊趕工,五個月內就修復了百分之八十的供電系統。

以後廿年,孫運璿由機電處長而總工程師而總經理,他領導建了很多電廠,很多水庫,並執行「鄉村電氣化」,使台灣電氣普及率超越當時的日本和韓國,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不論多麼偏遠的山野僻地都有光明。並為後來台灣的「經濟起飛」,插上動力翅膀。

他在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任內受聘為「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後被調回國擔任交通部長。回來後住在窄小的公家宿舍,他夫人建議,趁在國外存了一點錢,買一棟小房子吧!但孫運璿說,剛回來接任部長就買房子,不宜。以後房價高飛,那點錢已不夠買房子了,他們就一直是「無產階級」。

孫運璿在交通部長任內,推行「村村有道路」政策,奠立了台灣汽車交通的基礎。政府的「十大建設」,其中新的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都是他的責任區。

一九六九年他轉任經濟部長,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立「新竹科學園區」,使積體電路帶領台灣進入科技產業時代。日前積體電路業「龍頭人物」張忠謀公開表示:「台積電在成立時,政府只是扮演投資者,而且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投資」。這話讓「經建老兵」葉萬安聽不下去。今年九十八歲高齡的葉先生,一輩子都在經建會工作,從尹仲容的秘書做到經建會副主委,是台灣經濟建設一本活字典。他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歷數政府有關部會首長,當年帶著張忠謀等人挨家遊說大企業家投資,最後也動員了行政院長俞國華和孫運璿,他們積極促成了台積電的成立,政府並作大比例的投資,才有台灣後來的這座「護國神山」。政府這樣的盡力,怎麼會「心不甘、情不願」呢?

孫運璿無論在交通部長、經濟部長還是行政院長任上,都充滿使命感,盡全力把工作做好,國人皆知他的辛勞。「積勞」往往「成疾」,一九八四年在行政院長任內,孫運璿中風病倒,從此在輪椅上度過後半生。他像尹仲容、李國鼎等人一樣,離職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手無股票,靠總統府資政的津貼養家。

政府配給他的小座車,老舊了,也容不下他的輪椅,他就不能外出了。但他克己成性,不會要求換車。《聯合報》董事長王惕吾知道這情形,買一輛大型的凱迪拉克送給他,以示民間的「崇功報德」。孫運璿堅決拒絕,表示自己還是公務員,不能接受這樣的饋贈。王惕吾妥協,改為「借」給他,「你康復不用時就還回來」。孫院長二○○六年二月辭世,家人立即把車子送還。

別以為只有政府高級官員才這麼「公忠體國」,像這樣的基層人員多得很。齊邦媛教授六百頁的《巨流河》,就舉了一些例子。

畢業於河南大學專攻畜牧的戈福江,一九四六年到台灣省農林處任職,他先後成立畜產公司、畜產實驗所、養豬科學研究所,育種來亨雞,研發酵母粉,要把生活在台灣的人都養得健健康康的。政府推動九年國教,一九七○到一九八○年國中老師的薪水,全來自屠宰稅。

戈先生得了氣喘病,晚上睡不著,白天照舊奔波,到各地照顧他的「事業」。他終於不支,退休,不久即離世。

今天在台灣「安居樂業」的人,有否想到前人為我們的「安居樂業」提供了多少犧牲與奉獻?曾否有感恩之心,或者我們相反的,正在蔑視和揮霍那些人犧牲奉獻的成果?

   
全球逾70年的衝突給俄烏戰爭的啟示
俄國對烏克蘭的任何入侵早已被認為會是一場後現代戰爭,由21世紀武器界定,如媒體操縱、戰場假消息戰、網路攻擊、栽贓行動以及無名戰士。這場持續近一年戰爭的輪廓,不太像任何未來的戰爭,較像是數十年前的某種衝突,也就是一方未完全征服另一方的國與國戰爭。

大北坑休閒農業區夢幻又浪漫魯冰花 令人瘋狂大拍特拍
主會場位於大北坑停車場、三水水土保持教室周邊、龍泉步道、奉茶步道……等區,遊覽車停停車場、大北坑茶田觀景台邊,茶田風光絕美,還能眺望大桃園地區壯麗的山景。步行約3分鐘,有了,排列整齊的茶圃間,黃澄澄的魯冰花迎風搖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