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代表我國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致詞時談到他對愈來愈多國家要求半導體本地製造政策的憂慮。在APEC這個高度政治性的會議上,張忠謀談半導體供應鏈的話題並不尋常,他說:「如果沒有人講任何話,也許發展會相當可怕。」這代表半導體製造不再只是經濟議題,印證張忠謀多年前的預言: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家必爭之地。
解讀張忠謀在APEC的談話,必須回顧今年稍早他的另一場公開演講。今年4月張忠謀出席本報大師智庫論壇時發表「珍惜台灣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優勢」專題演講,他在這場演說總結:半導體晶圓製造是一個攸關民生、經濟、國防的重要產業,也是第一個台灣在世界競爭裡得到相當優勢的行業,這優勢得來不易,守住亦不易,期望政府、社會、台積電本身都要努力守住。張忠謀呼籲的對象包括政府、社會與台積電。不到三個月,張忠謀再度對半導體業發展提出警告,這一次的對象提高至對全球政治領導人,凸顯張忠謀對近兩年半導體供應鏈重組,尤其是西方大國開始推動半導體境內製造風潮的擔憂。
張忠謀的擔憂可能出自於三個層次。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而言,張忠謀心中的完美路徑是透過自由貿易的環境讓每個國家找到自身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半導體供應鏈會在自由貿易體系中找到最佳的布局策略。對台灣而言,半導體業是台灣位居全球領先地位的行業,不論對國家競爭力、經濟發展與人才就業都有深遠影響。對台積電而言,即將在美國展開的新廠投資以及可能在日本的布局,對台積電長遠的競爭力究竟是好是壞,仍值得觀察。
包括美國、日本與歐洲各國,在過去一年出現的晶片荒後都有加速推動本地半導體業製造的趨勢,這除了將晶片供應提升至國安層次,亦有兼顧自身產業鏈發展與就業的考量。至於能不能解決晶片荒問題,包括張忠謀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都不認為半導體設廠位置是造成這一波晶片荒的主因。張忠謀兩次演說的內容更不看好半導體境內製造風潮,他預期這會形成不完整的供應鏈並導致成本上揚。
我國半導體業者若為配合歐美國家的半導體境內製造政策而赴海外設廠,要面臨如同張忠謀示警的兩大挑戰:產業鏈能否如在台灣一樣綿密?生產成本能否如在台灣一樣具競爭力?張忠謀曾說,在台灣一流的經理人,在國外未必也有一樣好表現,加上美國近20年來輕忽製造業,優秀人才是否願意到晶圓廠上班仍有疑問,能否像台灣這樣擁有輪班與調度的彈性,也考驗台積電的管理能力。
對台積電本身而言,創辦人的建議當然有其參考性,但最終仍得回歸到台積電董事會的決策。據外電報導,目前台積電在海外布局除了中國大陸與美國,日本很可能是下一個據點,另外德國官員也表示歡迎台積電前往設廠。台積電的全球布局究竟要發展到怎樣的規模,才能對台積電自身與股東權益最大化達到最佳效果,將是未來數年的最大挑戰。
對台灣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精進現有的半導體供應鏈,更具體來說是如何提高台積電未來在國內擴增產能的誘因。近年台積電在國內擴產面臨到的最大挑戰是水電供應與環評進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能源使用量愈來愈高,穩定的水電與綠能供應對半導體業發展至關重要,但這兩年政府在供水、供電與綠能發展上仍有多處令人憂心之處。在全球都在向台積電招手的同時,政府守住台灣經濟瑰寶的動作也得更加把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