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戰是貿易戰的延伸,目前擺在檯面上的競爭領域,最重要的是晶片和電動車,但從6G、區塊鏈、互聯網、大數據乃至人工智能(AI)的研發與技術融合,更是掌握未來趨勢的重要途徑。
建立新護城河
政策指導科技業方向
只要是對抗戰,總要分出高下與勝負,但這場美、中科技戰,可能是一場不知何時才結束的戰爭。所以美、中政府乃至科技業,目前把重點放在如何建立一條不依賴對方的供應鏈,和建立新的技術標準做為城牆與護城河,然後在各個科技領域的戰場上攻城略地。
而美、中科技巨擘的新賽局背後,主要看雙方政府的政策指導,因為,科技戰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企業界之間的競爭,更是美、中政治博弈下的重要棋子。
中國去年面對美國加強打壓力度後推出「十四五規劃」,訂出2021年到2025年間的5年發展方向與目標,做為中長期科技發展策略,其5大重點:內循環、科技自立自強、加速推動5G基建、建立資訊業在地化自主供應鏈、推動區域整合。
當中最重要的是供應鏈與建立研發體系,明顯針對美國阻止技術輸出至中國,及新冠肺炎與廠商出走而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危機。
美國參院在6月初通過原名為「無盡邊疆法」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要編列2500億美元預算,在未來5年內擴大美國對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其中約1900億美元用來加強包括AI、半導體、量子計算、先進通訊、生物科技與先進能源等總體科技水準,540億美元則是專門用來增強晶片和電信設備的生產。
「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劍指中國的意圖相當明顯。過去,美國包括晶片等高科技產業,主要是在美國設計並申請專利,然後向中國等生產成本低的地方授權生產,但為打壓中國和解決供應鏈中斷等問題,美國決定要把供應鏈移回國內,並加強研發來保持競爭領先優勢。
美、中角力
供應鏈才是勝負關鍵
雖然雙方在科技戰中的做法相似,但背景與實力卻完全不同。論市場,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市場規模早已成熟,中國開放了幾十年,但各地區與社會上下的貧富差距懸殊,即使有龐大人口可內循環,但是其成熟度肯定遠不如歐美。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7/2 No.1256】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2021世紀大轉折》掌握關鍵轉折點,財富放大千倍,想了解更多資訊,請上「非凡優購」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