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4月19日作者劉愛玲的〈孩子打工的收穫〉,想起我家孩子在日本打工的情景。
某天高一的女兒興奮地對我說,下周起她每周有兩天要到一間居酒屋打工,「妳要陪我去銀行開薪資帳戶噢。」遷居日本不過一年多,剛來時只會五十音的女兒不曾打過工,個性雖然獨立,但語言能力OK嗎?我內心打了大大的問號,似乎看穿我心事的她連忙說:「別擔心!可以應付的,但我當班時妳別去喔,我不想讓店長和同事看笑話。」
女兒開始上班了,放學回來做完功課後便拿起一張表單背誦,我湊近一瞧,是寫著密密麻麻文字的菜單,漢字旁還以鉛筆標記拼音。女兒見我一臉驚訝,理直氣壯地回答:「我總要聽得懂客人點餐嘛!」既然信心滿滿,就放手讓她一搏吧。
其後,她一下班就像耗盡電力的電池般癱軟在榻榻米上,不是喊腿硬如棒、腰挺不直,就是應付奧客後的臉僵心累,雖然心疼,我仍鼓勵她:「餐飲服務面對的是各類型人士,可藉機學習日本人的禮儀與說話方式,更能訓練抗壓性及應變能力。」不斷為她打氣後,她的怨言變少了,也常帶回工作衣帽親自刷洗整燙,甚至會教我幾道居酒屋料理。
兩個月後,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梳妝一番和外子連袂前去一探究竟。居酒屋離家兩站,位於車站的飲食樓層內。傍晚時分,下班人潮未現,遠遠瞧見穿戴整齊的女兒和幾位員工面向入口筆直站立,一見我們便大喊:「歡迎光臨!」女兒隨即帶領我們入座,遞上菜單時一臉不悅地說:「你們幹嘛跑來?」我笑回:「難得可以讓妳服務啊!」
在我們享用美食之際,女兒帶著一位中年男子從廚房走出來,原來是店長。他與我們寒暄幾句,直誇女兒工作認真。客人陸續進來了,女兒也開始忙碌,顯得十分俐落。不多時,隔桌來了一對洋人男女,可能看不懂菜單,前來服務的女孩沒辦法和他們溝通,轉身找來女兒協助,只見女兒禮貌地以英語解釋菜單,介紹其中的食材,並推薦店裡受歡迎的餐點,一旁豎耳偷聽的我們真沒想到平日懶散的女兒能有如此表現。
返國後,女兒選擇至咖啡餐館打工,理由是學習嚴謹的餐飲服務後想了解洋派的管理模式。目前進入職場的她,每天得與不同國籍的工作夥伴合作;記得她曾告訴我,因為在日本打工的經驗,讓她更懂得如何與異文化的同事溝通。誠如黃海樹所作《我用打工學習這個世界》,打工是連結社會的職場先修班,在可兼顧學業的情況下,即便是勞力工作,若能認真對待每個機會,凸顯自我長處,汲取的經驗、養成的技巧與累積的智慧將是孩子成長茁壯的養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