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7個胃癌高風險因子 你中了幾個?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6/01 第 837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7個胃癌高風險因子 你中了幾個?
   
 
7個胃癌高風險因子 你中了幾個?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9期 文/吳文傑(員生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報告統計數據,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100萬人罹患胃癌,男性有胃癌的比例約為女性的2倍,被視為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

關於胃癌,有兩個病人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一個是50歲左右的女性,她曾經因脹氣及胃食道逆流來看診,做了胃鏡、吃了藥後,就沒有太大問題了,我建議她一年後再回來追蹤胃鏡。她依約回診追蹤,卻意外發現一個不到1公分的胃潰瘍,病灶淺淺的,而且在不太顯眼的位置。任何潰瘍都可能是披著羊皮的狼--胃癌早期病兆,我趕緊替她切片送病理化驗。因為我知道要是這次不小心錯過,一年後再看,可能直接是第三期以上。後來的病理報告顯示,她的潰瘍是分化不好的胃癌細胞,不幸中的大幸是屬於開刀治療就有機會痊癒的。

案例二恰好相反,就是因為忽略了檢查的必要性,病情就相對嚴重了。記得他是一位約40多歲的男病人,當初是由於吐血而掛急診,腸胃科醫師先替他做了胃鏡檢查,輾轉又到我的門診追蹤做後續治療。

我看了當時急診的胃鏡,胃潰瘍範圍很大,但在胃出血的狀態下,醫師是無法直接針對潰瘍做切片的(切片可能會使胃出血更嚴重)。後來,病人吃藥治療的效果很好,很少再有不舒服的感覺,大概是因為這樣,即使我一再建議他一定要回來做胃鏡檢查,卻一直等不到他。一年後,他因為脹氣、沒胃口再度回到我的門診,這次就直接是胃癌第二期了,還好手術治療後預後良好。

我總是苦口婆心地勸每個潰瘍的病人,不是不會痛就是好了,因為胃潰瘍有沒有好必須「眼見為憑」,透過胃鏡追蹤才能知道「傷口是否已經癒合」,千萬不要抱持僥倖心態,不然病情很可能像第二個病人那樣出乎意料。

胃癌的發生率雖然不到數一數二,但也名列前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報告統計數據,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100萬人罹患胃癌,男性有胃癌的比例約為女性的2倍,被視為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若把視野縮小到國內,由衛福部所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資料,近幾年胃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皆名列十大癌症名單內。

你正自願投入胃癌的懷抱嗎?

雖然時至今日,很多癌症的發生原因仍沒有正確解答,胃癌也是如此。但透過臨床案例統計數據,可以知道罹患胃癌的病人中,多數跟下列幾個危險因子有關,其中除了家族史、年紀與性別是命中註定外,其他的都可以靠後天努力盡量去避免,因為大部分誘發胃癌的因素,都和一個人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等模式高度相關。

危險因子1:高鹽飲食

根據多數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胃癌的發生率與飲食習慣、飲食種類的關係非常密切,其中包括高鹽飲食、煙醺燒烤肉類、鹽漬物(醬菜、鹹魚等)。攝取過多鹽分會刺激甚至破壞胃黏膜,不斷重複破壞與修復的過程,會提高得癌症的風險。

當黏膜還來不及修護完成,又吃進過多的鹽分,鹽分就會「侵門踏戶」直搗細胞中,這也被認為可能會提升胃癌的發生機率。食用新鮮蔬果、牛奶和維生素C則被認為有保「胃」作用,進而減少胃癌的發生。

危險因子2:熬夜與吃宵夜

正常的胃黏膜上皮細胞,會呈現一個不斷更新的狀態,平均約2至3天就會更新一次。這個黏膜上皮的更新過程,通常會在胃部的休息時間進行,也就是晚上睡覺的時間,因為這個時候胃裡的晚餐都消化得差不多了。

熬夜,會使胃部無法休息,胃黏膜上皮細胞的修復力(更新力)就會減弱。至於在睡前吃宵夜就像在告訴胃「不讓你睡!」把應該睡覺的胃挖起來,逼迫它「加班」分泌大量胃酸來消化食物,長久下來,容易導致胃黏膜受損、潰爛,進而引發胃癌。

危險因子3:菸、酒、藥物

酒精裡的乙醇會刺激胃黏膜,使其呈現充血狀態。偶爾小酌還能自主修復,但長期酗酒恐怕讓胃黏膜持續處在充血的狀態,演變成慢性胃炎或消化不良。菸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化學物質,同樣會導致胃炎或胃潰瘍。

以上皆會讓胃功能一點一滴流失,間接促使胃癌的發生。另外,經實驗證實有些藥物會造成胃部受傷,進而引發胃部發炎或潰瘍,如常用來鎮痛、消炎與解熱的阿斯匹靈,所以要盡量避免長期使用或濫用,以減少對胃部造成損害。

危險因子4:幽門桿菌

非常多的醫學研究結果都已經證實,幽門桿菌與胃癌有著難分難捨的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幽門桿菌名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臺灣的幽門桿菌盛行率超過3成,其中家人伴侶有感染者、長期脹氣消化不良、消化道潰瘍患者、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或制酸劑者,都屬於高危險族群,建議主動前往篩檢,必要時(篩檢結果為陽性)接受完整的殺菌治療療程。

根據過去研究結果發現,胃癌病人中9成有感染幽門桿菌,有幽門桿菌的人,則約1至3%會得到胃癌。

危險因子5:胃癌家族史

根據統計資料得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比沒有家族史的人發生胃癌的風險高出2至3倍。所謂的胃癌家族史,指的是近親(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的族群,這並不代表胃癌家族史的高罹癌風險為基因遺傳。

依目前研究結果顯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罹患胃癌機會大增的原因,很可能包括相似的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所導致,其中包括幽門桿菌的感染,在同住的情況下,若自身感染幽門桿菌,伴侶被感染的機率有7成,子女則有4成。

危險因子6:年紀與性別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胃癌的好發年紀為50至70歲,尤其在50歲之後會急遽增加,其中又以男性病人占大多數。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隨著年紀增加,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黏膜腸化生的發生率也會跟著增加,此外,年紀越大越容易有胃瘜肉。但這並不代表50歲以下就不會得胃癌,新聞報導就曾有年僅12歲就得胃癌的案例。

危險因子7:大範圍胃切除手術

若曾經因為腸胃道良性疾病,進行過胃部分切除手術的族群,剩下的胃在術後20年之後,發生胃癌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6至7倍(前15年癌變風險與一般人無異),特別容易發生在胃與腸子的吻合交接處,因此而發生的胃癌被稱為殘胃癌(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

推測「殘胃癌」變的主要因素,是由於胃部切除部分之後,胃會呈現低酸或無酸的環境,這也會間接導致胃的保護機制變弱,而使胃黏膜逐漸萎縮以致細菌增生。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59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