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願花三百多億買疫苗,卻撒八千億去紓困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6/02 第499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原來阿扁不是最壞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不願花三百多億買疫苗,卻撒八千億去紓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防經濟受傷 趕快備妥唯一解方
民意論壇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拜登撒6兆 表現縮減貧富差距決心
反串栽贓 全民嘗認知戰苦果
疫情高壓 口罩下的未爆彈
防疫下半場 先發投手該換人了
疫苗開發是科學 不是政治宣傳
重振威信 開放多元疫苗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放下意識形態及私心 盡快接種疫苗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原來阿扁不是最壞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蔡政府疫苗採購黑幕重重。府院指責中共阻撓,現實卻是對民間團體自救大設路障,並與實驗未完成的國產業者簽下保密訂單。民眾質疑綠官趁疫炒股,不料,拿到大單的高端疫苗被獲利了結,吞下跌停板,驚動蔡總統出面自清。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生技股因疫苗開發成為金礦。然而,採最新技術的莫德納和BNT股價也只翻了十來倍,而高端尚未二期解盲,竟猛飆數十倍,好奇特。沒解盲,卻有總統預告上市時間、前副總統的保證安全,股民當然一路追價。

蔡總統說,相關政務人員沒炒股,若有具體指控必依法嚴查;疫苗生產是國家戰略優先項目,絕不會為國產疫苗犧牲品質與安全,會依國際科學標準安全把關。然而,既是國家戰略,怎麼會把全部希望押在成敗未定的實驗品?

再說,若無內線或護航,為何趕在藥審通過前數日簽下千萬訂單?這數字,與今年初股市老師的預告還「不謀而合」。政府聲稱符合國際標準,卻扭曲國際標準、假造他國疫苗實驗數據,這難道不是為業者另闢旁門左道?

執政者眼裡只有國產疫苗,相比之下,躺在醫院外車道上的染疫同胞餐風露宿,只得到官員切割卸責,人命不如跌停板。難怪網民想起陳水扁,說他再壞不過是貪汙人民血汗錢,雖謀財卻未「害命」。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不願花三百多億買疫苗,卻撒八千億去紓困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幾乎是以菜市場拍賣喊價的速度,立法院火速三讀通過《肺炎防治及紓困特別條例》,一口氣將原先四千二百億元的特別預算翻倍,加到八千四百億元。在民進黨予取予求的立法院,這是過去五年司空見慣的現象,蔡政府掏國庫的錢絕不手軟,在野黨幾無阻擋能力。但從人民的角度看,即使不在乎政府如何揮霍,仔細想想施政的品質和民眾得到的服務,你不可能不憤怒。

說蔡政府是「撒錢高手」,是一種不及格的形容;彷彿錢是它的,它愛怎麼花就能怎麼花。這是錯誤的觀念。國庫的公帑是全民所有,政府只是被人民選出來代為主持運用;如果政府用得不合理,人民當然可以表示異議,因為胡亂揮霍對國家長期發展不利。蔡政府是一個紓困補貼上癮的政府,它運用各種撒錢手段來安撫和麻醉百姓,用來遮掩政府的施政缺失,用的卻是全民的資產。久而久之,這變得有點像毒犯和毒癮者間的惡性循環。

檢視台灣目前的景況,一方面是本土確診患者暴增卻收治困難,另一方面篩檢能量及疫苗數量嚴重不足,這種困境是如何造成的?從特別預算的編列與執行看,立刻可以得到答案:政府團隊拿著錢到處亂撒,卻沒有用在刀口上。政府先前編列的四千兩百億特別預算,迄今已花掉九成,其中包括一一五億的疫苗預算,但為何現在我們到手的疫苗那麼少?原因無他,政府根本沒有積極用心去爭取。

且看,編列一一五億元疫苗預算,表示蔡政府打算給每個國民的疫苗預算只有五百元。這個數目,約只夠打一劑BNT/輝瑞疫苗,打不到半劑莫德納疫苗。過去十六個月,蔡政府一直好整以暇,既未到國際上去積極洽購疫苗,甚至未曾想到要為人民提高疫苗預算。直到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蘇內閣才利用追加紓困條例預算的機會,增列了二二四億元的疫苗預算;然而,時機顯已慢了三拍。

由此,不難看出蔡政府施政的捨本逐末與輕賤人命。如果政府珍視人民性命,如果疫苗是蔡總統所說的「國家戰略優先物資」,為何只願花區區五百元在每人身上去購買可以保護生命的疫苗?政府難道不知道,只有當多數國民打過有效疫苗並獲得群體免疫,才是這場防疫大戰勝利的關鍵?現在,政府利用紓困對每個有學童的家庭發放一萬元補助,完全是矯情。如果及早做好防疫及接種,這場疫情即可倖免,使人民免於三級警戒的行動束縛,那才是學童和家長更想過的生活。包括計程車司機或接受補助的人,誰不想好好正常地做生意,誰稀罕領取政府為掩飾失職而發的補貼?政府把勤奮的百姓變成強迫救濟者,不自覺羞愧嗎?

事實上,不僅政府採購疫苗的算盤錯得厲害,一年多來我們看到陳時中「惜篩如金」的節約邏輯,也荒謬到可笑。指揮中心的幾位臭皮匠聽不進外界建言,堅持著自己「少篩少確診」的鋼鐵信念,以致疫情大爆發立刻措手不及,許多人未及驗出確診即病故。然後,他們又發明「校正回歸」的障眼法,讓外界永遠搞不清確診人數及染疫過程。換言之,陳時中或許節省了幾億元的篩檢經費,政府卻要付出數千億的代價來收拾善後;打這種算盤的政府,真是太瞎了!

先前,蔡政府花了八千八百億元搞前瞻建設,民眾等到的卻是缺水又缺電。現在,蔡政府為了防疫及紓困,一撒又是八千多億元,多數百姓卻連一劑疫苗都盼不到。許多錢,都前進網軍側翼的口袋了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防經濟受傷 趕快備妥唯一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隨著國內疫情急速升溫,各界開始擔心台灣經濟將受到不利影響。雖然截至4月,台灣經濟已亮出三顆象徵景氣熱絡的紅燈,但疫情加劇及嚴格的防疫措施確實會讓經濟走揚的勢頭受阻。然而,在估算經濟受創的程度之前,政府應先正視無價的人命損失。

英國《經濟學人》的研究模型顯示,全球疫情至今造成的超額死亡人數,遠高於官方統計數字達三倍之多,且有千萬病故者本可活命,卻仍遭遇不幸,其關鍵即是缺乏疫苗。當前醫療界對控制疫情的共識,就是廣泛地接種疫苗以達到群體免疫,才能截斷病毒傳播鏈,進而降低它的變異性。同時,不少公衛專家坦言,隨著傳染力、致死率都增強的新變種病毒株相繼出現,疫苗恐無法令新冠病毒絕跡,它甚至會如流感般反覆出現。因此,讓民眾盡速接種疫苗以降低染疫與重病機率是迫在眉睫的要事,台灣亦應如此。

接著,再看本波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去年3月後,歐美國家第一波疫情爆發,民眾減少外出,讓零售、運輸、觀光需求急速萎縮,各地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更造成人流、物流困難,廠商生產活動受阻,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密相連的產業陷入斷鏈危機。在這般需求面、供給面的雙重衝擊下,多數經濟活動急凍,再加上對疫情能否受控的不確定性極高、疫苗問世又似遙遙無期,令民眾信心崩潰,自然重挫經濟。相形之下,台灣在歐美國家研議解封之際,卻爆發本土疫情,固然令人痛心,但國際間已有數支保護力達70∼95%的疫苗,且全球經濟復甦依舊強勁,台灣理應不該重演去年歐美國家經濟衰退的劇情。

遺憾的是,台灣疫情升溫對今年經濟的衝擊已可預見。從需求面的角度來看,占比最大的民間消費將直接受到影響,且比去年嚴重得多。原因在於去年無社區傳播、政府也沒有施行大規模限制措施,但今年全國進入三級警戒,限縮人流及大部分面對面接觸的商業活動,雙北地區更呈現民眾自發性封城,使民間消費將受壓抑,服務業及從業人員是最大受害者。

比起疫情擴大對服務業的重擊,工業受創程度則較輕。只要疫情不擴散至產線員工致群聚感染,在歐美國家經濟持續復甦,海外需求維繫不墜下,工業生產受挫程度料將相對有限。尤其是台灣製造外銷的產業大多不那麼依賴人力,主要是仰賴資本設備,因此,儘管防疫禁令(如分流輪替上班)難免為生產流程帶來不便與減低生產效率,但陷入人手短缺困境所產生的影響將不至太大。更何況,如半導體晶圓製造等與遠距、零接觸、宅經濟有關的業別,甚至可望因居家辦公、學習、娛樂需求湧現,再度觸發去年般的防疫商機,成為穩住工業生產表現的力量。

目前看來,這波疫情必將削弱第2季台灣經濟動能,但是否進一步影響第3、4季表現,則可分為樂觀與悲觀兩種情境。前者實現的要件是疫苗迅速到位與大規模施打,有效控制疫情,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止於第2季或第3季前期。之後一旦解封,民間消費將回溫,加以出口表現仍佳,今年經濟成長率應不會偏離早前預測太多;反之,若疫苗遲遲未到位,從而使疫情持續發燒,對經濟的衝擊恐延續更久,甚至落入拖累全年表現的悲觀情境。要言之,今年台灣經濟表現究竟會落在樂觀與悲觀光譜上的那一點,將取決於何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單一國家群體免疫標準(接種疫苗覆蓋率至少 65∼70%)。所以,當前政府實應摒除一切困難和雜念,盡全力備齊有效且足量的疫苗,守護人民的生命與社會經濟的安定。

   
民意論壇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葉銀華/聯合報
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之際,疫苗更顯得重要!在面對各種變種病毒越來越強的情況,單靠載口罩、勤洗手是無法絕對防範的,而封城對經濟、社會影響又太嚴重,因此打疫苗是目前較有效、最迫切的防疫措施。

本文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個打疫苗的環境:想打國產疫苗者打國產疫苗,想打國際認證疫苗者也能打得到,此為人民需求的基本福祉。

雖然目前疫情從平均每日五、六百確診數,降至平均三、四百例(包括校正回歸數),但重症人數與死亡人數有日趨嚴重的情況。同時,各種變種病毒日益嚴重,有很多人希望能打國際認證的疫苗。然而目前□福部取得之具國際認證疫苗的數量,包括:輝瑞、莫德納、AZ或嬌生,遠遠不足人民的需求;而台灣有打疫苗的人口比率是相當低的,因此要擴大打疫苗人口、且如果國產疫苗有通過二期試驗,接下來就是面對:是否要打國產疫苗(高端、聯亞)?

由於疫苗議題在媒體、網路有很強烈的討論,疫情指揮中心與蔡總統強調國產疫苗是依國際科學標準進行,若二期臨床試驗符合標準與取得政府許可,即可讓國人施打,也對其安全性掛保證。然而打疫苗是直接注入人體,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每位人民必須深思熟慮,那麼國產疫苗與國際認證疫苗差在那裡?

日前國產疫苗高端公司□明,執行中的二期臨床試驗依□福部規範執行,解盲後結果將交由主管機關審查,在安全性及有效性符合標準並取得核可後,才能施打。高端也說二期臨床結果如符合預期,將執行符合國際規範的三期試驗,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所以代表我們在八月開始打的國產疫苗並未獲得國際認證,純粹是我國許可的疫苗。

疫苗開發的臨床試驗,共分成四期:人體藥理研究、治療探索、治療確認、治療使用。二期是「探索」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而三期在設計上一般以隨機分配、雙盲及對照試驗等方式進行,主要「確認」藥物療效及安全性,作為上市前的依據。目前獲得國際認證的疫苗,是在三期試驗「期中報告」後,取得各主要國家的緊急授權,這主要的考量是新冠疫情嚴重的權宜措施。而目前國產疫苗是以二期臨床試驗符合標準,即規畫一千萬劑給台灣人民施打,其目的除了上述彈性作法外,當然就是扶植國內產業政策。補充說明這二家國產疫苗公司是純粹民營,而已上市的那家在政府採購訊息確定前,股價飆升達十倍!

國產疫苗二期試驗的受測人數大概是三千多人,相對而言人數比較多,疫情指揮中心創造一個新名詞:加強版二期。而國際認證的疫苗三期試驗受測人數平均大約三萬人,而重點在「確效(保護力)」;當然這些疫苗是通過初步要求的期中報告,而非完整的三期試驗。

如果國產疫苗有通過二期試驗,其與國際認證疫苗是否等同,每個人看法有異。如同本文一開始的期望,希望檢討相關法規的合適性,讓政府、企業、慈善團體一同努力增加國際認證疫苗的採購數量,而政府扮演「檢驗、分配」的功能,盡量讓國人依自己意願選擇施打疫苗的種類。(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拜登撒6兆 表現縮減貧富差距決心
曾逸凡/美國加州大學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五月廿八日釋出明年美國政府總預算規畫。此草案經費共六兆美元,如確實執行,將讓政府支出飆升至二戰以來的高點。

有別於前幾位美國總統施政的優先順序,拜登的當務之急顯然是支撐中產階級,做出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希望在扎實重建美國競爭力的同時,大幅縮減美國愈加嚴重的貧富差距,卻也讓此草案的推動變得步履維艱。

草案圍繞拜登的兩項主要政策,分別為發展基礎建設、新能源,以及鞏固教育及社會保障。這些政策要價不菲;拜登針對美國最有錢的族群,包含個人與公司,提出嚴厲且激烈的加稅制度,除分擔帳務外更重新分配了財富。

對於他的願景,拜登說:「我們選擇投資什麼,就代表這個國家重視什麼。」而他明顯背離富人至上主義,轉而投資於伸張正義平等的漫漫長路。

在過去一年新冠疫情的摧殘下,美國每七個家庭就有一個完全失去生計;但是最有錢的一百萬餘人絲毫不受影響,甚至變得更有錢。

二○二○年,美國最有錢的一%人口增加約四兆美元收入,約為美國總和的三十五%;而較貧窮的五十%人口則只分到美國總和的四%。美國白人的累積財富更首次超越一百兆美元,是二○○九年六月全球金融海嘯結束時的兩倍。

令人感慨的是,不論是經濟學家所提出的K型復甦理論,或是印度實質可見的慘烈景況;這種災後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現象早已不是新聞,卻鮮少有資本主義大國的領導者站出來改變什麼。

拜登的預算提案一出爐,來自共和黨,甚至部分民主黨員的罵聲便不間斷:美國領導人撒下六兆美元卻只預期維持二%左右的經濟成長率,重磅加稅後甚至還要忍受連續十年的入不敷出,簡直是瘋了!

但是真正細看,恐怕只看得到使人顫慄的悲哀:美國這貧與富之間的百年鴻溝,究竟要花多少錢才能開始填平?即使如此激進、劇烈的財政政策都無法釜底抽薪的社會問題,究竟有沒有解法?該不該解?

貧富差距可謂美國社會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與其並列的還有地球暖化與種族平等。這些問題在許多人眼中理應被正視,但美國於四年前選出漠視這些議題的總統後,不禁讓人疑惑此國家到底重視什麼?

直到新冠疫情爆發,讓社會議題浮現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人面前,如暮鼓晨鐘般敲醒了美國夢;但是,此預算提案也許來得太晚,更將在國會中被一層一層剝去外皮,恐怕如同眾多社會議題的解決方案,在真正到達人民手中時已剩白骨。

無論如何,此草案都只是一個提案,在現在的美國社會乃至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幾乎不可能完整實現。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拜登的執政理念與前任總統川普大相逕庭,也通過此提案顯露其希望做大家的總統,而非只做富人的總統之決心。

貧富差距絕非一日之寒,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整改善;只望拜登堅守競選時的諾言,把美國一點一滴帶往新的、能夠容納更多人的方向。

   
反串栽贓 全民嘗認知戰苦果
張弘遠/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林/聯合報
在疫情擴散、民心脆弱之際,試圖運用社會集體的恐懼心態來左右民眾的判斷,以轉移施政不力的焦點,已成為墮落政客壓制異議的便宜手段。近期林瑋豐「反串事件」便是一例。

在被網民揭發、媒體持續挖掘後,民眾赫然發現,這起由執政黨立委率先爆料、綠營側翼大肆轉發,總統等黨政高層跟進宣傳,定調為「反制中共認知作戰」的國安等級事件,原來從頭到尾是一齣自導自演、別有居心的鬧劇。

這種惡意造假、濫用恐懼栽贓對手的作法,已嚴重損及執政黨的威信和民主政治的品質。但令人意外的是,曾高調涉入此事,本應對此深加檢討並被追究責任的黨政相關人士,卻突然失聲,儼然事過境遷、船過無痕的模樣,除了讓人瞠目結舌外,不禁令人深思,台灣政治這種造假的惡質文化,又是如何被縱容出來的?

在台灣,透過假劇本進行政治攻防並非新鮮事,但結合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虛構遭中共網軍攻擊或間諜滲透的劇情,來達到特定政治目的,則是民進黨創舉。他們以反中進行政治動員,對外大肆抨擊中共,對內運用紅帽子進行恫嚇,通常都有不錯效果。不過,真正導致民進黨走火入魔的關鍵因素,還是二○二○年大選。

為擺脫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慘敗陰霾,以及轉移內政治理無能事實,民進黨和其側翼虛構台灣網路空間遭到中共網軍滲透、足以影響選舉結果的情節。並配合香港反送中的背景,在「王立強烏龍間諜案」中達到高點,再加上川普政府反中的加持,民進黨得以運用「抗中保台」的基調,壓制所有批評和監督的力量,最終勝選。

不過,這次大選勝利似乎讓民進黨部分黨工誤以為,政治騙術即便事後被揭穿,民眾也不會在乎。只要政權穩定也不會有人因此付出代價,這進一步強化民進黨對於抹紅對手、餵食民眾「芒果乾」的策略依賴。

然而,民進黨反中仇陸的政治操作,引發兩岸從官方到民間的惡意螺旋,中共的軍事準備和行動越來越扎實、大陸內部仇台厭台民意上升,這都使得對立加劇、兩岸關係陷入空前危險,也讓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以及「亡國感」的選舉語言,幾乎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

而由於將內政疏失轉化為兩岸對抗的政治操作總是有效,使得民進黨如上癮般無法自拔,更忽視內部治理問題,也更仰賴操作反中來轉移焦點。如此反而造成兩岸愈發緊張,以及內政治理更加崩壞的惡性循環,終於導致當前防疫破功、內外交迫的執政困境。

從「芒果乾」到「認知戰」的發展證明,這種操作不只沒有讓國家更安全,反而激化兩岸關係,讓內政治理更敗壞,對民主政治造成嚴重傷害。不但民進黨自食惡果,全民也連帶共嘗苦果。

要務實防疫,盡快取得有效疫苗,讓疫情受控?還是要繼續鑽牛角尖,以強化反中方式逃避問題,放任網軍扭曲事實栽贓對手,大玩全民抓匪諜的荒謬把戲,讓疫情更棘手?這不只是民進黨的艱難抉擇,也是台灣民眾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疫情高壓 口罩下的未爆彈
沈慶鴻/暨南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聯合報
疫情除造成醫療、經濟、生活的衝擊外,對心理、情緒及關係的影響至今尚未被重視。WHO去年五月就對因疫情造成的隔離、恐懼、不確定性、經濟動盪引發的心理焦慮提出警告,並提醒應對兒童、少年、老人等脆弱族群提供支持。

疫情對學生心理健康也造成影響。去年美國大學緊急關閉,讓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擔心學業被延誤或無法繼續,而加劇的種族歧視讓部分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另待在家中無法出門也使他們缺乏社會連結,歸屬感、幸福感下降、不確定感提升,失去的打工機會更讓他們面臨經濟困境。澳洲醫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也發現六十八%的學生因疫情造成心理健康惡化。

這些因疫情而起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其實自去年起也在我們大學校園出現。當時因國外疫情嚴峻,不少自國外返校的外籍生、港澳生擔心因身分不同被標籤、被攻擊外,校內一般發燒的學生也在等待確診與否的隔離期間出現情緒沮喪、孤立無援的感受,而同房室友、同班同學更像是等待最終宣判般的提心吊膽、煎熬過日。

口罩、停課、遠距帶來的疏離、孤立感加深了人際隔閡,增加對學生心理狀況掌握的難度。過去我們可以透過學生的出席狀況、教師的課堂觀察、導生聚會、班級幹部或室友回報,甚至學生主動預約心理諮商等機制,掌握學生心理狀況的變化並及時提供協助。不過這些輔助機制卻在口罩的掩蓋,以及停課、遠距的限制下預警功能幾乎停擺,突發的心理危機讓系上老師、諮商師及學務同仁們疲於奔命。另因疫情造成的家庭收入、打工機會減少,對須依靠打工繳交學費、補貼生活費用的學生帶來的心理或生活壓力,也成學校持續發掘,並積極關懷的對象。

此時即將進入期末,通常是學生進入高壓、高危機學生集中出現,以及學校諮商與導師系統進入備戰的階段,然今年學生因停課、搬離宿舍,或者遠距而讓校方、系所無法掌握的新挑戰,都讓原已艱辛的校園心理衛生工作備感壓力。因此想藉此文呼籲所有人,宅在家防範病毒的同時,也應不定時的透過各種工具、管道聯繫及關懷自已、家人、朋友的心理狀況,並提醒家長、老師需主動觀察孩子或學生的學習與情緒變化,也鼓勵對自己心理狀況有自覺的學生要主動發聲、求助與表達需求。

最後仍想提醒,隔離在家也對家庭關係造成影響;去年聯合國婦女署即以「影子流行病」形容疫情封鎖期間持續上升的家暴現象,指出許多國家的經驗都顯示,隨著疫情嚴峻,封鎖、管制措施愈加嚴格,家暴求助熱線、庇護所接到的求助電話也增多。

雖然不確定我們家暴通報人次的增加是否與疫情有關(衛福部統計,二○二○年家暴通報一四一八七二人次,比二○一九年增加了一三六七四人次),但對照不少縣市家暴中心同仁近來的分享,及日昨聯合報有關萬華警察在疫情熱區巡視時聽到屋內女人、小孩的哭泣聲,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任何因病毒衍生的敵視、疏離、失落或暴力,都是我們在防疫的同時,也應積極對抗、面對的挑戰。

   
防疫下半場 先發投手該換人了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聯合報
台灣新冠疫情一直控制不錯,曾有過二五三天零本土病例,得到國際掌聲。但最近一個月來急轉直下,新增確診人數以每日百位數上升,本土社區感染累積已破七千人,死亡總人數破百。全台疫情警戒升三級,離封城只有一級之差。台灣防疫從人間天堂掉下來,頓時管理失控,指揮失靈,中央地方各說各話,不知所措,究竟什麼地方出了岔子?

回顧這一年多,防疫中心總指揮陳時中部長,天天坐鎮指揮中心主持記者會,宣導新冠病毒的防疫,加上台灣人民素資好,對公共衛生警覺高,也曾有過十分傲人的成果,不管是真相假象,平安無災就是好象。但也許是上半場球打得太順利了,不免造成自滿自大,不可一世,認為防疫勝利在握。

中場時,陳時中部長於五月十三日還抽空投書英國《金融城早報》,說台灣可以將成功防疫的經驗,推廣全球建立醫療體系。不料言猶在耳,下半場開打,敵人兇悍狡猾,乘我不備,臨空而降,且借酒樓茶館誘惑國人,勢如破竹。

或許過去陳時中指揮官憑著言辭流利,口才無礙,還能維持天下太平。當前國內新冠疫情嚴重,我們需要一位有傳染病專業的人來擔負防疫重責大任。立即引進國際合格疫苗迅速開打,有效地控制疫情,並且強化醫療系統,共同維護社會人民的健康,減少生命無辜的犧牲!

陳時中部長過去一年辛苦奉獻,但是過去成功的防疫做法,不代表下一步還會成功。他在國民防疫策略上犯了重大錯誤:未能及時引進足夠國人施打的疫苗及疏忽普篩是兩項重大失誤,導致今天國內疫情爆發。更常因意識形態,影響正確判斷,是為專業人士之大忌!加上陳時中部長包袱太重、太多,長期以來在媒體前承受壓力可能也太累了!

傳染病是一門專業,缺乏專業知識及經驗,常會因一個小的錯誤造成重大的災難,正如今天我們所經歷的困境。現在是關鍵的下半場,該換個更適合的主將上場!防疫是一場戰爭,輸贏決定在終場的分數!國內有很多專業聲望都足夠的人士,此時換統帥乃是大仁大智!目前疫情嚴峻,人命關天,我們需要一位總指揮官,能夠實事求是,劍及履及,放棄意識形態,只拚防疫,才能拯救無辜生靈!

   
疫苗開發是科學 不是政治宣傳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伊利諾州)/聯合報
科學家最大的悲劇,就是被殘忍的統計數字扼殺原初美麗的假設。但是面對科學,我們只能謙卑。

在藥物開發中,並非所有突破性的新藥配方都能轉化為上市新藥。全世界生物製藥公司都在努力開發新的藥物與療法,但這些努力在開發過程中,往往要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一般來說,約有七成的二期臨床試驗會失敗。雖然這個百分比可能看起來很高,但因這些二期臨床試驗都是「探索性的機制假設驗證」,所以大多數二期試驗會失敗,是很正常的。

一旦通過二期臨床,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失敗率大概會減為五成,也就是說藥物成功機會是一半一半。因為三期臨床試驗,主要是「確認性的治療結果驗證」;理論上講,如果二期試驗提供令人鼓舞的抗體數據,雖然成功機率增加,但仍有近一半會失敗。這也是為什麼沒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的藥物,是不可能通過審核認證的。

一般人以為疫苗二期和三期試驗,僅僅只是試測人數規模上的差別而已,這是很大的誤解。二期試驗著重在「機制性」,看的是生物標記,例如抗體量有否變高、腫瘤是否變小等等,但是這和藥物是否真的能達到治療效果,並不能單純畫上等號。

簡單說,科學家在二期試驗看的只是該藥物的「生物效果」,並非真正「治療效果」。只有在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才能驗證該藥物的真正治療效果。

事實上,任何病毒在人體的免疫過程都相當複雜,後天打進體內非經自體免疫機制而產生的抗體,有時候就算抗體量變高,也不能直接代表該疫苗的保護力跟有效性。這也是為什麼美國FDA要公開明確警示,反對用「抗體含量」測試結果,作為評斷一個疫苗有效無效的依據。

這是因為在世界各國,新藥三期試驗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論二期試驗的數據如何亮眼,大約有一半的新藥也會在第三期臨床試驗,失敗以終。

這也是為什麼國產疫苗在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就要貿然開打,是何等荒謬的事情。如果政府為了政治操作,任由側翼網軍製造謠言,那不僅是違反科學,更是違背人性。

面對病毒,我們唯有誠實與謙卑,才能真正擊敗它。

   
重振威信 開放多元疫苗
陶以哲/高中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前天看總統記者會,內容環繞疫苗議題,特別澄清國產疫苗無不當利益。筆者看著如此記者會,恍若看到前年總統府博士論文記者會,主角由發言人變成本人,看似慎重,實際並未回答到任何實質問題。

住在台灣社會的可貴,就是即便任何一位市井小民,皆享有言論自由與意志選擇,並以此為榮。以疫苗看,我不認為國家沒有能力買到疫苗,而是不願作。如果政府能嚴肅面對人民渴望疫苗的心,方法很多;如可以透過僑胞力量,設法大量採購疫苗。過程當然有冷藏、保存、郵寄問題,但相信我們有足夠專業智庫,能處理相關技術挑戰。

終究,如同蔡總統論文,目前仍是懷疑者多。若要解決疫苗問題,消弭民眾不安,答案很簡單:等待國產疫苗同時,馬上開放非政府單位、合法疫苗採購進口,讓民眾自由選擇施打何種疫苗。當複雜步驟簡單化,政府重振領導威信自不遠。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放下意識形態及私心 盡快接種疫苗
楊之遠/聯合報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灣透過嚴格的邊境把關,及民眾因過去SARS經驗自發性載口罩等方式,使得台灣在去年長時間內沒有本地病例,因此獲得國外主流媒體的正面報導。其中今年一月《紐約時報》形容,在全球因疫情導致人員傷亡慘重、施行隔離之際,台灣處境有如電視影集「陰陽魔界」中的平行時空,民眾仍能維持正常生活,到處趴趴走。

執政的民進黨藉此防疫成果大肆宣傳,不僅陳時中部長多次投書國際媒體,宣傳「台灣模式」,並希望幫助全世界建立醫療體系,呼籲世界衛生組織及各方堅定支持,把台灣納入世衛組織。

但主政者錯估情勢,於四月中旬起竟然放寬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在返台後居家隔離時間,最終導致爆發華航機師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事件。疫情瞬間擴散,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上周每日確診病例增加至約五百例,每日確診個案中死亡病例接近廿人。

疫情爆發後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加護病床滿床,醫院設備及人員負擔沉重,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在臉書貼文,發出求救。

原先對台灣多所讚譽的國際媒體則紛紛加以指責,例如《時代雜誌》暗諷台灣防疫「吹牛」破功。《美聯社》亦指出,台灣政府不僅未做好遏止病毒的準備,甚至缺乏對快篩設備的投資,成為防疫最大阻礙。彭博資訊近日公布最新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從四月的第五名降至十五名。

台灣疫情急轉直下,顯示了民進黨政府面對危機的通病:

首先主政者政治意識超越科技認知,台灣境外防禦雖略有成果,但對許多黨外公衛專家之建言,多為置之不理,態度傲慢。卻因同黨民意代表關說而減少華航機師隔離天數,實為罪魁禍首。

其次為加入世衛組織,主政單位費盡心力在國際大肆宣傳遊說,以反制中國。但對中國、歐、美等國之抗疫成功經驗及措施,卻沒有加以參考,知己不知彼,當然無法以竟全功。

再者主政者對未完成試驗之國產疫苗期待過深,抗拒國外已商業化疫苖,目前為止,全國只約百分之一點九六的人接種疫苗,不僅貽誤戎機,亦致人心惶惶。

最後在人命關天之際,指揮中心宜提高每日記者會議效率,著重於政策布達及管制作為,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減少口水戰,提升抗疫行政效率。

建議民進黨政府要放下意識型態及私心,不擇一切手段購買合格疫苗,公平分配,提高我國接種覆蓋率,讓全民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作者為台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所兼任教授)

   
新冠陰謀論漸失控 德當局戒備
德國政府的國內情報部門四月底表示,將對日益激進的新冠病毒否定運動組織成員進行監控。這個運動部分是由荒誕的陰謀論所搧起,正持續擴大,從批判新冠病毒封城措施與相關衛生規定起頭,進而又把矛頭指向國家、國家領導人、企業、新聞媒體和全球主義等等。

入住寨子當山大王 享受原始森林的山野情懷
沒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意境,今日竟然從以合金寨身上尋獲,這裡不只有廣陌的山野林地,還有果園、菜圃、魚池、鵝雞,甚至馬匹,民宿主人以中國五行文化衍生的風情主題進行規劃,讓房客在沈澱於山中空靈之餘,也能有著不同的洗鍊與感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