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連續動輒兩三百例的本土確診疫情,台灣出現一種第三世界即視感,限水、停電、疫情一失控醫療系統就面臨超載壓力;不需軍事威脅,只要連續停水停電幾周,台灣就陷入半戰時狀態,常言道:「居安思危,危則思進」。過去十年,在雲淡風輕小確幸裡,我們苦口婆心地希望主事者正視、防患未然,然而,他們錯過居安思危的緩衝歲月,在這危機兵臨城下的辛丑五月,我還不確定主事者是否願意穩住心志、共思進取。誠然,找專家來亡羊補牢已晚至少十年,可是再不實事求是正視,恐怕就不只是踏上菲律賓化,而是步入印度化的崩潰,如果可以不以顏色辨是非方式看待問題,就必須承認台灣接近敗絮其中、百廢待興的地步。吾人以為在台灣百廢之中,第一個需要重振旗鼓的,不是水、電、經濟、甚至不是防疫,而是教育。
廿一世紀教育是全球性問題,四月底拜登總統在他百日演講中提到關於教育的改革與期許;他談教育的目的是競爭,所以著重在基礎建設與科技研發所需人力分配與人才儲備,同時提及將十二年義務教育延長到十六年,以因應時代轉變及大陸為首亞洲國家對美式系統的教育輾壓。
我贊成一個注重國際競爭的教育改革,卻不完全認為教育本質只有「競爭」,其實更重要的是「建設」,特別是在台灣教育體系,我們最欠缺的就是文化建設;經濟上,需要以人文藝術為基礎的文化建設,政治上,需要以道德教育為基礎的文化建設。
今天缺水缺電缺疫苗,都因過去廿年教改,打著愛台灣旗幟,摧毀以中華文化為中心的文化建設,又找不到足以替代中華文化的思想體系,造成空心化與低能化的社會氛圍。很早之前,我就直言,當教材裡不再出現類似「不著其義,不考其信,不著有過,失仁不讓,示民無常」的恢弘方圓,人們易被不用思考的口號、梗圖、懶人包快速洗腦,並任由各種內宣帶著暈頭轉向。沒有人在乎為了政黨私利,不惜犧牲全民健康的失仁不讓,所以更沒有人會深究八千億前瞻計畫裡的綠能發電不只緩不濟急、還可能變成黑金標靶等種種施政弊端。
君不見沒有文化建設的教育體系,直接導致了台灣今天的生存困境,面對一個缺水限電、疫情失控的明天,台灣需要的是一個以人文藝術與道德教育等文化建設為核心的前瞻教育計畫,愛台灣的你,是時候承認過去無德的教育造就了現在無能的政府,所以趕快找回教育體系裡中華文化的中心定位,這比每天鞠躬道歉更能夠讓台灣有水有電有疫苗。(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